吃烤肉的3大驚人危害 容易致癌上火

經過燒烤,食物的性質偏向燥熱,加之多種調味品的使用,如孜然、胡椒、辣椒等都屬於熱性食材,很是辛辣刺激,會大大刺激胃腸道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有可能損傷消化道黏膜,還會影響體質的平衡,令人「上火」。

1、經過燒烤,食物的性質偏向燥熱,加之多種調味品的使用,如孜然、胡椒、辣椒等都屬於熱性食材,很是辛辣刺激,會大大刺激胃腸道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有可能損傷消化道黏膜,還會影響體質的平衡,令人「上火」。

2、容易感染寄生蟲:燒烤食物外焦里嫩,有的肉裡面還沒有熟透,甚至還是生肉,若尚未烤熟的生肉是不合格的肉,如「米豬肉」,食者可能會感染上寄生蟲,埋下了罹患腦囊蟲病的隱患。

3、隱藏著致癌物質:肉類中的核酸在梅拉德反應中,與大多數胺基酸在加熱分解時產生基因突變物質,這些基因突變物質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另外,在燒烤的環境中,也會有一些致癌物質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內而誘發癌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雪須防寒保暖 從人體8個最怕冷部位做起

大雪時節來臨,那溫度可算是冷上加冷,冬季如何進補,一直都是冬季的主要話題,其實進補因人而異,而不是推薦什麼方式就適合什麼方式,冬季進補有以下幾種方式,注意飲食,多運動,慎房事。

冬季最簡單的通法是多吃點蘿蔔。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冬季最簡單最進補的食物就是羊肉燉蘿蔔,這道菜可以補充體內的陽氣、溫暖五臟,尤其適合腎虛和脾虛的人食用。

大雪節氣,因為寒冷,人們都喜歡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絨服、保暖褲等,而在全身武裝的同時,許多人往往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

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後背以及腳都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和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肺為嬌髒」,太寒太熱都受不了,特別是寒,最容易引起咳嗽、哮喘。女性朋友冬季穿上坎肩,可以防肩背受寒。腳部保暖是因為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如穿長襪、厚靴,睡前熱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

另外,天氣寒冷,大雪後養生,提醒大家及時添衣,做好保暖措施!

那麼,具體來說,身體8部位如何保暖呢?

雙腳。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腎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腳,但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自身熱能不夠,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腰部。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腎之腑,腎喜溫惡寒,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無論男女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平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頭部。頭為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頭部還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氣溫15℃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氣溫4℃時,占60%。所以,天越冷越要給頭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避免冷風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頭百餘次,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氣血不衰。

脖子。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上承頭顱,下接軀幹,還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這使它「身體」格外嬌貴,一旦受寒,頸椎病、咽炎、腦血管病就會接踵而來。冬天最好穿立領裝,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圍巾,對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病有好處。

膝部。膝部受涼可導致關節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保護膝關節的關鍵是保暖防寒,戴上護膝,或選擇膝部加厚的毛褲,注意運動不要過量。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調房中也都不能讓膝關節受涼、受潮。

耳朵。耳朵體積小,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很容易散發。外加耳朵皮膚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護,極易長凍瘡。因此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堅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約5~10分鐘。

鼻子。鼻子也經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觸冷空氣,黏液分泌會減少,毛細血管會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就變差,從而導致病菌進入肺內,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外出時戴個純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圍巾遮擋,以防上面的細菌或織物纖維進入鼻腔。天冷時,可每天按摩鼻翼,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搓熱後,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強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

背部。背為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給後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入冬咳嗽需辨證治療:治咳先治痰 咳嗽分內外

又到立冬,氣溫逐漸轉涼,耳邊咳嗽聲漸起。每年入冬前後,天氣的忽然變化特別容易刺激呼吸器官,這是誘發咳嗽的常見因素。人們在注意禦寒保暖,防治感冒的發生。由於咳嗽的致病機制較為複雜,在治療咳嗽時需詳審病機、分型辨治,才能儘快治癒疾病。

治咳先治痰

咳嗽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又是肺部常見、多發的肺系病症。金元時期醫家將咳嗽分別論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痰有聲為咳嗽。由於臨床證治中無太大區別,故目前統稱為咳嗽。咳嗽最早見於《內經》,「五氣所病肺為咳,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認為咳嗽有二,一日熱,一日寒。張景岳提出從肺論治,傅山治咳嗽,善從三焦辨證,喜從肺、脾、腎立法。咳嗽由於脾氣直衰,斡旋之令不行,則可咳嗽,久病痰多,切不可作脾濕生痰論之,蓋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腎水損虧者,咳嗽先治痰。

咳嗽分內外

中醫通常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咳嗽因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犯肺,內傷咳嗽有痰濕雍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虛等證。一般來說,小兒咳嗽發生的原因,主要為感受外邪,其中又以感受風邪為主。咳嗽的病變部位在肺,常涉及於脾,病理機制為肺失宣肅。肺為嬌髒,其性清宣肅降,上連咽喉,開竅於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氣,司呼吸。外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邪侵於肺,肺氣不宣,清肅失職而發生咳嗽。小兒脾常不足,脾虛生痰,上貯於肺,或咳嗽日久不愈,耗傷正氣,可轉為內傷咳嗽。

因症辨證治咳嗽

選用中藥治療咳嗽,不可一概而論,需對症用藥才能功效顯著。用藥前首先要分清咳嗽的原因是外感還是內傷。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在天氣變化受涼後突然發生,實證居多。內傷咳嗽多為久病,起病緩慢,常反覆發作,病程長,邪實正虛居多。其次,注意辨別咳嗽聲音及發作時間。咳聲高揚者屬實症,低弱者屬虛症。咳聲嘶啞、病勢急而病程短者,為外感咳嗽,病勢緩而病程長者則屬虛症。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午後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夜臥咳嗽加劇,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的虛寒症。此外,要注意辨痰的顏色、性質及數量。痰少或乾咳無痰者,多屬燥熱、陰虛症;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或虛寒症;痰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痰白而稠厚者屬濕;痰黃而黏稠者屬熱。

禦寒保暖抗咳嗽

對於咳嗽的預防,重點在於提高機體衛外功能,增強皮毛腠理禦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及時診治。若有久咳自汗者,可酌選玉屏風散、生脈飲遵醫囑服用。外感咳嗽,如發熱等全身症狀明顯,應適當休息。內傷咳嗽多呈慢性反覆性發作,尤其應當注意起居飲食的調護,可根據病情適當選食梨、萊菔、百合、荸薺、枇杷等。注意勞逸結合。緩解期應堅持「緩則治本」的原則,補虛固本以圖根治。此外,人們應注意氣候變化,防寒保暖,飲食不宜甘肥、辛辣及過咸,嗜酒吸菸等不良習慣尤當戒除,避免刺激性氣體傷肺。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平素易於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間足三里艾熏。

大雪時節全方位養生 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伴隨著大雪而來的是溫度下降,摔傷、凍傷、感冒、交通事故等成為雪天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那麼,大雪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教你大雪時節巧養生。

大雪時節要懂得"藏" 8招讓你輕鬆躲開感冒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