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減肥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拔罐減肥的原理主要就是將囤積脂肪的穴位進行開穴,然後通過點穴、封穴、推脂、疏通經絡等一系列步驟,刺激相關穴位,滲入到脂肪以下八厘米左右的距離,最終將體內囤積的脂肪進行分解和燃燒,達到減肥的目的。拔罐能夠深入皮下脂肪、五臟六腑的脂肪和血液中的脂肪,除了刺激脂肪分解之外,還能夠排除體內堆積的毒素,令體內達到平衡,同時還有治療便秘、痛經的作用。

拔罐減肥方法

不同的身體部位、不同的穴位有著不同的拔罐減肥方法。不同的穴位應該選擇不同的拔罐手法,應為刺激不同的穴位會出現不同的效果。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背部穴位

背部的穴位主要是選擇閃火法,應該在每一個穴位上留罐大約10分鐘到15分鐘左右的實際那。拔罐的次數不能夠太過於頻繁,應該控制在每周兩三次。

脾俞穴的主要功效就是散熱,並且散熱的部位是脾胃;

三焦俞穴的主要功效就是排出濕氣,這裡的濕氣指的是全身的濕氣,將濕氣「驅趕」至膀胱,隨後在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腹部穴位

腹部的穴位拔罐的手法也是選擇閃火法,但是留罐的時間要比背部穴位的長,應該控制在20分鐘左右,每周進行兩三次就足夠了。

中脘穴在我們的肚臍上方,主要功效就是聚集和傳導體內的水分和脂肪;

大橫穴位於我們肚臍的右側,主要功效就是令腹部通暢、祛除脂肪,同時還有調理脾胃的功效。

關元穴在我們的肚臍下方,主要功效就是聚集小腸的氣血,然後排出任脈的水濕氣。

下肢穴位

下肢穴位的拔罐手法一般都是選擇閃火法,留罐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5分鐘作用,每周進行兩三次拔罐。

血海穴的主要功效就是清血利濕,這個穴位減肥效果非常的明顯;

足三里穴的主要功效就是疏通經絡,最終達到補中益氣的效果。

拔罐減肥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拔罐的主要作用就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和消腫止痛等等,對於各種關節性、肌肉性疾病等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日常的一些小毛病,例如頭暈、肚子痛、頭痛等等都是有著很好的療效。

把關減肥主要還是選擇真空拔罐療法,能夠有效的刺激身體穴位,達到疏通經絡、增強細胞活性和改善內循環的效果。同時還能夠有效令我們體內多餘的脂肪快速的分解和然手,對於減去體表脂肪有著很好、很明顯的效果,同時對體內的深層脂肪也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拔罐可治療蕁麻疹過敏

中醫拔罐可治療蕁麻疹過敏

治療蕁麻疹以「神闕」為主穴進行拔罐。此法能祛風利濕,使內邪由神闕穴而出。

神闕穴即肚臍,乃任脈要穴,具有健運脾陽、和胃理腸、溫陽救逆的作用。操作時可以先對神闕穴進行艾灸,然後閃罐。閃罐的操作方法是將罐子拔在穴位上,然後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覆多次地拔上起下。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補表氣、透內熱。

如果內熱過重,還可以配合少商、肺俞兩穴刺血。少商穴是手太陰肺經腧穴,位於大拇指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處。肺俞為肺的背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左右旁開兩橫指處。在少商穴針刺放血,配合在肺俞穴拔罐,可以清泄肺胃積熱,排郁散結,給病邪以出路,風邪得清,濕熱得排,鬱結得散,則疹退癢消。

蕁麻疹患者吃什麼食物好

薏米:性涼,味甘。具有解熱祛濕、消炎斂瘡、潤膚祛斑等功效。適宜溫熱蘊結的蕁麻疹患者使用。

冬瓜: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祛風,解毒消腫、生津潤膚等功效。適宜風熱型蕁麻疹患者使用。

南瓜:性溫,味甘。具有溫中散寒、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等功效。適宜脾胃虛弱的風寒型蕁麻疹患者使用。

荸薺:性寒,味甘。具有涼血化濕、生津潤肺、消腫解毒等功效。適宜風熱型蕁麻疹患者使用。兒童患者忌食。

不同種類火罐用法

竹筒火罐:取堅實成熟的竹筒,一頭開口,一頭留節作底,罐口直徑分3、4、5公分三種,長短約8~10公分。口徑大的,用於面積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徑小的,用於四肢關節部位。至於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過於乾燥,容易透進空氣。臨用前,可用溫水浸泡幾分鐘,使竹罐質地緊密不漏空氣然後再用。南方產竹,多用竹罐。

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圓肚大,再塗上黑釉或黃釉,經窯里燒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幾種,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喜用之。

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熱硬質玻璃燒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邊緣略突向外,分1、2、3種號型,清晰透明,便於觀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起來了。

抽氣罐:用青黴素、鏈黴素藥瓶或類似的小藥瓶,將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須光潔,瓶口的橡皮塞須保留完整,便於抽氣時應用。現有用透明塑料製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於抽氣。

拔火罐出血的原因 從拔火罐出血看身體疾病!

拔罐,先在有關部位用五行針叩擊使之皮膚有針眼,污血拔出在外,效果更佳。所以說,拔火罐出血證明拔火罐對身體起到了效果,只要出血情況不是很嚴重,都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的。

感冒可以拔火罐嗎 感冒拔火罐有危險

避免受涼、淋雨、過度疲勞;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年老體弱易感者更應注意防護,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時應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場合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