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是人們主觀上對心臟跳動帶來的不舒服的感覺,健康人一般僅在劇烈運動、精神高度緊張或高度興奮時才會感到心慌,屬於正常情況。而在某些病理情況,比如心率過快、過慢以及有過早搏動,患者主要症狀即為心慌。
心慌發生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認為心臟過度括動是心慌發生的基礎,常與心率及心搏出量改變有關。心律失常的頻率過速、過緩或不齊可導致心慌。在高血流動力狀態下,可能由於心臟對交感神經β一腎上腺素能受體反應性增強而導致頻率加快、心搏量與心排血量增加,從而引起心慌。
有的患者可無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卻感到心慌。與個體差異及其神經敏感性有關。焦慮可增加交感神經的興奮,使心搏出量增強,甚至節律改變而山現心慌。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心慌的具體診斷標準是什麼
若患者感到心慌必須尋求醫生的幫助,在充分了解病史(比如心慌的誘因、持續時間、緩解因素等)、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心電圖、常規化驗、超聲心動圖,必要時可能需要做心臟電生理檢查等)後方可做出正確的診斷。
心慌氣短:可能和心情、年齡有關,也可能是心腦疾病造成的。常見於竇性心動過速的伴發症狀。
心慌伴消瘦、腹瀉:老年人甲亢起病隱匿,與年輕人甲亢的典型症狀不太一樣,多數以心律失常、高血壓、食慾減退、腹瀉、消瘦等心血管和胃腸道症狀為主。
心慌伴乏力、面色蒼白:心臟神經官能症是全身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在心血官系統的表現),其症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症狀是心慌、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面色蒼白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心火:在中醫學指人體的內熱。常表現為五心煩熱﹑咽干﹑口燥﹑口舌生瘡等症。
引起心慌的因素有哪些
出現心慌症狀,首先要考慮的是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臟疾患。心臟本身承擔著泵血的功能,如果原本心臟功能就較差,再碰上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飲食、酗酒、抽菸以及身體疲勞等情況,必然會加重心臟負擔,出現心悸,有時還會伴有心前區憋悶或壓榨性疼痛;若出現心跳間歇、心跳加速或心跳過慢等情況,則屬於心律失常。
除了心臟病,以下幾種情況也會出現心慌症狀,須引起注意: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的失調也會導致心悸等症狀出現,但通常只是患者自己感覺不適,經檢查心臟並無器質性病變。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心臟神經官能症」。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表現,可歸為焦慮或抑鬱,應用抗焦慮藥物或調節神經的藥物來治療。
貧血:中度以上的明顯貧血亦可致心慌。貧血時機體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攜帶氧氣的血細胞亦減少,身體為了滿足正常生命需要,會代償性地使心率加快,從而引起心慌。
低血壓:血壓過低可使心臟本身的供血受到影響,導致心悸出現。
低血糖:低血糖早期症狀以植物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興奮為主,表現為心悸以及乏力、出汗、飢餓感、面色蒼白等一系列症狀。
心慌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心慌是自覺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臨床上常見於各種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貧血、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等。
中醫是怎樣治好心慌的
心悸是因外感或內傷,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