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長壽者都有一條共同的秘訣,那就是生活的高度規律化。但是,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步入生活無規律的大潮中,究其原因,無非是漫無節制。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根據調查發現,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18至45歲之間,其中城市白領、尤其是女性占多數。作為中華傳統醫學保健的一種重要手段,足部按摩能有效消除疲勞,防治亞健康。在傳統中醫療法中,足部保健可以說是目前對於城市人群,特別是高級知識分子、高級管理人員等人士最簡單、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搜尋人類智慧的記憶,踏遍泱泱世界之圖,人類會驚喜地發現,在中國竟然生機勃勃得生存著這樣一種醫術,它的應用範圍及其廣泛,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症、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等等都包括在內。是的,它就是目前風靡於中國大地的中醫足療。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足療治療胃病的原理
胃病足療保健法是通過按穴位反射區,達到刺激胃部血液循環,增強胃部的保健功能。按摩胃部的足療反射區的穴位有太陽神經叢、胃、十二指腸、胰臟、肝膽、腎上腺(消炎)、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泌尿系統。胃病治療保健法加強按摩部位有:腎上腺、十二指腸、胰臟、肝膽。下面看看如何足療按摩能治胃病。
1、胰臟:在雙腳腳底內側胃的下方,觸摸時有微凸顆粒的感覺。請注意左腳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內,右腳按摩方向是由內往外。
2、十二指腸:位於雙腳腳底內側胰臟下方與膀胱反射區上方,用手觸摸時會有凹陷的感覺。請注意左腳按摩方向是由內往外,右腳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內。
3、肝膽:位右腳腳底一半上方與三四趾腳掌關節下方是肝反射區。另用手觸摸時有一長條凹陷的溝是膽的反射區。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下方向按摩。
4、胸部淋巴腺:是淋巴腺總開關,位於雙腳腳背大拇趾與食趾之間凹陷處。按摩方向是由外側往腳後跟方向推。淋巴腺中的淋巴液在人體中負責血管與血管連繫,也能在腸內吸脂肪和運送脂肪的工作,淋巴球更能吞噬細菌,增強抵抗力。
5、太陽神經叢:位於雙腳腳底二三趾腳掌骨關節下方,腎臟上方,用手觸摸時有一凹陷的感覺。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下扣按摩。
6、胃:在雙腳大腳趾下方第一骨頭下方的凹陷處。請注意左腳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內,右腳按摩方向是由內往外。
7、腎上腺:在太陽神叢下方的最深處,腎臟上方,用手觸摸時有一小洞向下陷的感覺,腎上腺是腳底最深凹處,是一個比較難找的反射區。按摩時是找到凹陷的地方時,一壓一放的方式按摩。
8、上身淋巴腺:位腳背雙腳內側,踝關節上方,用手觸摸時有一凹陷的感覺。按摩時要從外側往內側方向推。
足療時力度越大越好嗎?
很多人覺得,足療推拿越重越好,常常在足療推拿的時候,讓按摩師傅按重一點,殊不知,按摩過重,會得不償失。
適度的足底推拿可以延年益壽,對身體健康有益,但凡事要適度,過猶不及。
足療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是泡腳,即足浴,然後才是足底按摩。足底按摩在足療過程中所占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其中,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力度過小則無效果,反之則無法忍受。對於足底按摩力度的拿捏,還是以舒服為好。身體健康的人,忍痛力比較強,很虛弱的人忍痛力就很弱。
所以,像忍痛力弱的人,應該照身體能承受的範圍適度、均勻用力。所謂適度,是指以被按摩處有酸痛感,即「得氣」為原則。而所謂均勻,是指按摩力量要漸漸滲入,緩緩抬起,並有一定的節奏,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
四款中藥足療養腳方
現在許多人的休閒去處是各式各樣的足療店,足療保健已經漸漸成為一種風尚,休閒時做個腳底推拿,一天的疲憊、不適仿佛都在按捏間消逝了。腳底按摩的原理是以刺激腳底反射區(中醫稱為穴位),透過神經(中醫稱為經脈),令相對應的器官產生反應和功能,使血液循環順暢,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作,達到治療的效果。
是不是人人都適合做足療
足部按摩治療是一種非藥物療法,是通過對足部各個反射區的刺激,使得體內的生理機能得到調整,起到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防病、治療的保健作用。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足療推拿。女性在月經期間,最好不要按摩,有出血傾向的人,在進行足底按摩時,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