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暈目眩,沒走幾步路就很喘,感覺很沒力,這樣的症狀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虛勞之症。虛勞,又稱虛損,是稟賦薄弱、後天失養及外感內傷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虧損,日久不復為主要病機,是以五臟虛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慢性虛弱症候的總稱。虛勞多發生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及大病久病,精氣耗傷的患者。病程一般較長,症狀逐漸加重,短期不易康復。
虛勞是怎麼回事?
虛勞以臟腑功能減退、氣血陰陽虧損所致的虛弱、不足的證候為其特徵,在虛勞共有特徵的基礎上,由於虛損性質的不同而有氣、血、陰、陽虛損之分。
氣虛損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神疲體倦、懶言聲低、自汗、脈細。血虛損者主要表現為面色不華、唇甲淡白、頭暈眼花、脈細。陰虛損者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燥、五心煩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陽虛損者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質淡胖有齒痕等。
對於虛勞的治療,以補益為基本原則。也就是常說的「虛則補之」。在進行補益的時候,一是必須根據疾病屬性的不同,分別採取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治療方藥。二是要密切結合五臟病位的不同而選方用藥,以加強治療的針對性。切不可盲目亂補,不然的話不但虛勞得不到治療,還可能又出現其他臟腑問題。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是不是流汗越多越好?
流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流汗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當然也和機體的活動狀態有關係。那麼是不是流汗越多越好?
人為什麼會流汗?
人在安靜狀態下,當環境達到30攝氏度以上時會開始出汗。勞動或運動時,外界環境氣溫即使在20度以下,也會出汗。汗液分泌量與體熱發散的需要是相適應的。
因為天氣炎熱、大量運動等引起的出汗屬於生理性出汗,但是如果不明原因的夜間盜汗、在沒有運動和環境溫度適宜情況下的出汗屬於自汗,這些都是不正常的出汗,屬於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表現,出汗可加快體熱的發散,防止熱量在體內積聚;同時正確的出汗可以排毒,促進新陳代謝,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等。生理性出汗的速度取決於參與活動的汗腺數量和活動強度。人的勞動強度、環境溫度、濕度、風速等都會影響出汗量。
流汗過多好不好?
但是如果流汗流多了,可能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汗液中水份占99%,固體成份1%,固體成份主要是氯化鈉,還有少量的氯化鉀和尿素等。汗液中的氯化鈉濃度低於血液,出汗時將從血液中抽走大量水分,但是抽走的氯化鈉數量相對較少,所以如果長期大量出汗會造成人體高滲性脫水。劇烈運動過程中,由汗液排出氯化鈉的比例增加,汗液的氯化鈉濃度可接近血液的濃度,此時不但丟失大量水分,還同時丟失大量氯化鈉,引起等滲性脫水,導致人體水和電解質紊亂,可能會影響人體內環境穩態,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
耳屎是怎麼形成的?需要掏耳朵嗎?
人人都會有耳屎,耳屎是怎麼形成的?耳屎需要人為掏掉嗎?一起來看看關於耳屎的那些事兒。
耳屎的形成
外耳道外1/3軟骨段部位的皮膚和我們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不一樣,該部位分布有一種汗腺叫耵聹腺,類似皮膚的皮脂腺,能夠分泌一種油脂。剛從耵聹腺吐出來的分泌物,外形類似蠟,和皮脂腺排出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很薄的一層附著在皮膚表面,這就是原始的耳屎。
這些耳屎與耳道內的塵埃、脫落的皮膚碎屑拈在一起,乾燥後就成為一小塊一小塊淡黃色疏鬆薄片狀耳屎,也就是我們掏耳朵時看到的耳屎。不過還有一種耳屎是濕的,主要是耳朵部位的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旺盛導致的,分泌物尚未乾燥後積滿在外道眼,凝聚成團,掏耳朵時感覺耳屎有點濕乎乎的,俗稱「油耳」。
日常不需要掏耳朵
耳屎其實是保護耳朵的防線,潛意識中,大部分人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建議是不要經常掏耳朵。耳屎緩慢地從耳道內移向耳道口,累積到一定程度,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會不斷脫落排出耳朵外面,不用擔心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如果一味去掏,反而可能損傷局部的軟組織,引起外耳炎甚至鼓膜部位炎症,影響聽力。
此外,經常掏耳朵還可能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對於耳屎被塵埃、脫屑包裹後形成的比較硬的耵聹,堵塞在外耳道部位時,可能會影響聽力,這時候應該去耳鼻喉科讓醫生幫忙使用特定的器械取出來,建議不要自行掏硬度太強的耳屎。
運動亦或是靜止?人到中年你該知道的「長壽」秘訣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健康在於運動。可是又有人常說,公認勤勞的小蜜蜂,壽命很短,但是行動緩慢,總是歇息的烏龜卻長命百歲;有人不愛運動,總是癱坐著能百年歸老,有些人熱愛運動卻被病毒纏身,這種種事例說明了生命並不在於運動,靜止方能使人長命百歲嗎?
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異常會影響發育嗎?
肌張力是表示肌肉狀態的用語,「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準備,反射性地維持著的緊張狀態。所以肌張力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只是正常與否的問題。從臨床角度來說,肌張力是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的硬度。所以常從孩子關節的活動度、肌肉的硬度來判斷。測量肌張力需要在孩子清醒、自然、放鬆狀態下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