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族多補維C 女人要這樣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有機物質,而生活中,不同人群卻因為其生活習慣容易缺乏某種維生素。你最需要補充哪種維生素呢?小編告訴你8種女人分別最容易缺乏哪種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多數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而不同人群,對於不同維生素的需求量也不同,對應補充自身所需的維生素,可以減緩缺乏維生素帶來的傷害,並提高身體機能。看看你最需要補充的是哪種維生素?

【夜貓族】

通宵熬夜寫策劃,為了一份計劃書連軸加班;或者是一到晚上就喜歡錦衣夜行,呼朋喚友地泡吧,一宿轉戰幾家夜場。

熬夜直接危害肝臟。熬夜工作時,往往用電腦時間過長,容易誘發視覺疲勞,導致眼睛乾澀、灼熱、有異物感、視物模糊、眼球脹痛,甚至頭痛。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維生素A:

經常熬夜的人比日間工作消耗體力大,補充的營養素首選維生素A,因為維生素A可調節視網膜。多食用感光物質,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對昏暗光線的適應力,防止視覺疲勞。

維生素B:

因熬夜而疲勞的人,最容易出現維生素B族的缺乏,從而容易情緒緊張,煩躁激動,導致更容易疲勞,所以補充維生素B族也很必要。深綠色葉菜類及豆類,正是B族維生素最好的來源。深綠色蔬菜還含有豐富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幫助吸收紫外線,保護眼睛免受傷害。

此外,紅肉、牛奶、乳酪富含維生素B12,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效率。

【刷屏族】

上班離不開電腦,手機用iPhone,搭地鐵的空閒還要玩會兒PSP,或者用iPad看部進口大片。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連續守著電腦工作3小時以上,視神經細胞就會缺乏營養,特別是缺少VA,因為它與視網膜感光直接相關。

服用複合維生素,能夠補充失去的VA,同時還可以提供可以轉化成VA的胡蘿蔔素,以及VB、VD等其他與視神經有關的維生素。

【美白族】

如果你不美白不成活,熱愛氧氣白、貴族白,對美白有偏執的熱愛,希望變得比衛生紙還白。

為了幫助肌膚抵禦紫外線的傷害,我們的肌膚會產生黑色素。新陳代謝會將這些黑色素代謝掉,但如果新陳代謝緩慢,就會造成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黑或形成色斑。

遺憾的是,所有外用護膚品,只能停留在皮膚表面或者最多滲入到角質層發揮作用,而黑色素則是由基底層中的黑色素細胞產生的。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維生素C

只有通過內服維生素C,經胃腸吸收後隨血液流經身體各個組織,從肌膚基底層抑制黑色素生成,才能提升肌膚透白度,幫肌膚白皙淨透。

維生素C也有高低之分,自然的維生素更有品質。這就好比天然水和人工蒸餾水之間的區別,很多產品都號稱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天然VC,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產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合成VC而並非全天然的VC。

【瘦身族】

生命不止,減肥不息,把低腰牛仔、超短小裙、露臍上裝當做日常服飾,視瘦身為終身理念。

如果靠吃減肥藥物來減肥,那麼許多減肥藥會因為胃腸道反應和輕度腹瀉而影響鈣質的吸收,所以適量補充鈣劑是必需的,只要每天服用600mg的鈣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維生素B2

維生素B2是脂肪轉化為能量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它能協助燃燒脂肪,避免脂肪在體內蓄積,而維生素B12則是細胞分裂所必需,另外,部分減肥藥還影響維生素B6的吸收,所以減肥過程中服用適量的維生素B族很必要。

建議堅持每日服用複合維生素B族,也別忘記配合服用一定數量的鈣片。

【貪杯族】

小飲怡情,大飲盡興,感情深一口悶,總之,無酒不歡;或者你雖然不愛杯中物,無奈,卻常常出席商務宴請,敬酒那是必須的。

愛喝酒,有空就喜歡自斟自飲或者和狐朋狗友來兩杯?研究表明,酒精要在體內正常代謝,必須有足量的VB1參與,因此大量飲酒會造成體內VB1供應不足。如果不及時補充,將增加酒精對肝臟和腦神經的危害,長此以往甚至可能導致心臟病變,危及生命。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大量飲酒後服用1顆複合維生素非常必要,能夠補充損失掉的VB1,還能提供維護肝臟和腦神經健康所需的其他多種維生素。

【健身族】

酷愛運動,把健身房當家,時不時來個變速跑,舉個槓鈴權當小菜一碟,熱衷挑戰各種運動,把肌肉男當做偶像。

對於運動愛好者,你需要知道,在運動過程中,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對氧的攝取量和消耗量都增多,導致身體內自由基的比例增多,有時甚至達到正常狀態下的4倍。這個時候,身體只能靠消耗大量的抗氧化物質VE來消滅多餘的自由基。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維生素E:高強度的運動後,服用適量的VE補充劑。VE還可以減輕肌肉酸痛,並且防治慢性病和預防身體器官的老化。

【准媽咪族】

終於要當媽媽了,懷孕期間一下子成了全家的保護重點,孕前、孕中補充維生素是准媽媽的必修課。

補充什麼維生素?

懷孕的婦女每日營養素的需要量,如鐵、葉酸、維生素D比平時多一倍,鈣、磷增加1/2,維生素B1及B6增加1/3。以維生素A來說,孕婦的每日建議量是800毫克,最好不要超過1600毫克。但是這些建議是針對身體健康的人而言的,如果平時就營養不足,所需要的量可能更高,不過不論如何補充,服用維生素絕不能取代正常的均衡飲食。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孕婦主要應該注意補充:葉酸、VA、VC、B6和B12等,補充量遵照醫囑。另外,也要注意適量補充礦物質。

【大煙槍or被動吸菸族】

把香菸當咖啡,把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當人生信條;或者雖然你無比仇恨吸菸,卻悲催地發現OFFICE里的同事,尤其是領導,各個都是大煙槍,整天生活在雲山霧罩中。

要補充什麼維生素?

如果你是癮君子,那麼告訴你,煙霧中所含有的焦油等有害成分會大量消耗VC。實際情況是,每抽一支煙會消耗掉體內儲存的25毫克VC。如果你不是菸民,而是被動吸菸者,那更慘,你的VC損耗更大,有可能達到50毫克。

富含VC的西紅柿對於菸民絕對是好東西。如果你總是被動吸菸,那麼你就要採取更主動的態度,每天服用50毫克左右的VC補充劑。注意不要用熱水服送,因為VC遇熱後容易失效。

TIPS

維生素為什麼要飯後服?

大家都知道,服用維生素的時間應該是飯後,不過,原因呢?

因為維生素類藥品口服後主要由小腸吸收,若在飯前服用,因胃腸道沒有食物,藥物被迅速吸收入血液,致使維生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增高,尚未被人體利用之前即經過腎臟通過尿道排出體外,使藥效明顯降低。

維生素B1、B2和B6空腹服利用率減少,而飯後服吸收率穩定,吸收率隨藥量上升而直線上升。維生素B12與VC飯後服更利於吸收,但二者不能同時服,若同時服可使B12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藥效大減。為避免B12缺乏,兩者應相隔2-3小時服用。

口服維生素D2亦宜飯後服,最好先吃一些油脂性食品(如油條、豬肉等),以利於該藥的溶解、吸收。若用於治療嬰兒手足抽搐症,應首先補充鈣劑。

維生素AD(魚肝油丸)、維生素E及維生素PP(煙酸、尼克酸)也應於飯後服。AD丸適宜於飯後15分鐘服,並進食油脂性食物,以助吸收。因維生素PP的副作用有皮膚潮紅、瘙癢、蕁麻疹、噁心、嘔吐等,飯後服可使副作用明顯減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於康教你怎麼吃:白開水最健康 不要迷信概念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的70%是由水分構成的。水在人體中是溶劑、清潔劑、潤滑劑、冷卻劑、緩衝劑。因為水的存在,營養輸送、食物消化、體溫調節、廢物排泄、體液循環等人體生命過程才得以順利進行。人一旦脫水,就會造成皮膚乾燥、便秘、疲勞、頭痛、頭昏眼花、尿路感染、關節僵硬等各種病症。


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理代謝,一個人每天必須飲用適量的水。

喝水有講究。其他飲品,如白酒、紅酒、咖啡的飲用,一樣有講究。

由於人們的飲水方式不當,忽視飲水安全,「生命之源」正在吞噬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口渴,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反應。然而,這個生理反應與機體的水平衡狀態並不同步,「渴」的生理反應相對「滯後」。當人們感覺到口渴的時候,機體的水分已經失去平衡,部分細胞已經處於脫水狀態,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

不要讓你自己出現「渴」的感覺,這不僅有利於機體代謝,同時還可以收到「內洗滌」的效果,並由此改善內分泌以及各臟器的功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一天不喝水。水太普通、太常見,生活里每天都離不開,但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每天應該怎樣喝水。愛美人士提出「好肌膚,每天要喝八杯水」,其實不光需要「好肌膚」,我們更需要「好身體」。這「八杯水」到底夠不夠呢?「八杯」得是多大一杯呢?概念太模糊,人們就犯糊塗。蔬菜水果里也有很多水,這些水算不算那「八杯水」的一部分呢?喝水喝多少?喝哪種水最好?純淨水?礦泉水?蘇打水?還是現在流行的概念水,如鹼性水、電解水?

喝多少?怎么喝?

喝什麼水最好?毫無疑問,最佳飲品就是白開水。

大量研究表明,白開水的安全性、純淨度、穿透性都很好,人體攝入後,在體內的消化吸收非常好,而且白開水的成本也很低。只要保證水源是乾淨的,希望大家都以白開水作為飲品的一個最主要的來源。

一般來說,成人每日約需要2500毫升的水,其中約有1200~1500毫升來自於日常飲水,800~1000毫升來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水果、米飯、饅頭、肉類、豆類、奶類等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其餘300毫升的水來自體內代謝產生的水,即「自生水」。人們每日用水量應隨氣溫、身體狀況、勞動強度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比如夏季或活動量較大時,需水量要增加;當身體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心臟功能不全、做透析、有水腫等情況時,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適量限制飲水,防止體內存水過多而加重機體的負擔。

不要迷信概念水,如鹼性水、電解水、離子水、雙蒸水等。這些所謂的概念水都沒有確定性的證據可以證明它們對人的身體會產生正向的作用。部分商家抓住人們追求健康的心理,炒熱一些所謂的高科技,實際上這些水與普通白開水的功效是一樣的,區別並不大。尤其是鹼性水。人的胃酸是酸性的,鹼性水攝入到胃內後也會變成酸性,買這種水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在人們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有四種水:天然水、純淨水、白開水、加了礦物質的水。純淨水在這四種水裡相對來說,不那麼受歡迎,很多人覺得純淨水沒有營養,如果喝多了會造成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缺乏,所以很多人在超市裡面,喜歡購買礦泉水而非純淨水。

其實人們喝水,並不是為了營養,人不可能靠喝水來補充足夠的礦物質,一頓飯所補充的礦物質要比喝幾桶的礦泉水都要多。人們喝水的主要目的是讓水作為一個非常適合的載體,運輸著其他營養素在身體裡順暢地流動。只要水是安全的,符合國家的飲水標準,純淨水、礦泉水、白開水對人體的影響沒有差別。

出版社合作文章,嚴禁轉載。出版社內容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吃錯蜂蜜補藥變毒藥?三種人不宜喝蜂蜜

蜂蜜是人類最為熟悉的蜂產品,其由蜜蜂從植物花朵中採集花蜜回巢辛勤釀造而成。其色香味質因採集的花卉、季節以及地區不同而各具特色。主要含有60多種人體所需的無機物和有機物、葡萄糖、果糖、酶值、蛋白質以及18種胺基酸。

蜂蜜甜味可口營養豐富常服臉色紅潤、解除疲勞、滋陰壯陽、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內服可治療心、肝、脾、腎、肺、腸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療燙傷、凍傷以及滋潤皮膚。

但是,目前認為有三種人不適合喝蜂蜜。

1歲以內的嬰幼兒

蜂蜜營養豐富,是大眾飲食佳品。許多新媽媽也會在嬰幼兒的輔食中加些蜂蜜來調節口味、增加營養價值。不過專家指出,1歲以內嬰幼兒不適合食用蜂蜜。

蜂蜜在釀造、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因為蜜蜂在採取花粉過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桿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肉毒桿菌芽孢適應能力很強,在100℃的高溫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於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

中毒症狀常發生於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後的8~36小時,症狀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慾減退。雖然嬰兒發生肉毒桿菌感染的幾率很小,但醫生還是建議:在孩子滿1歲以前,不要給他吃蜂蜜及其製品。

此外,專家還提醒,1歲以上的嬰幼兒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與大人相比要適當減少。

糖尿病人不宜服用蜂蜜

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約為35克,果糖40克左右,蔗糖約2克,糊精約1克。

葡萄糖和果糖均為單糖,進入腸道後無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經水解後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

感冒藥容易和蜂蜜打架

感冒了多半會咳嗽,而蜂蜜有止咳的作用,於是很多人感冒時會喝蜂蜜緩解咳嗽症狀。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藥劑科教授孫廣紅提醒大家,感冒藥最好不要和蜂蜜一起喝。

蜂蜜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嗽。如果咳嗽少痰,或痰少而黏,或者乾咳無痰,可以沖蜂蜜喝。但如果正在服用退燒藥或含退燒成分的感冒藥,不宜同時服用蜂蜜。很多感冒藥,如泰諾、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熱鎮痛藥對乙醯氨基酚,它遇到蜂蜜會形成一種複合物,影響機體對其的吸收速率,從而減弱退燒作用。

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藥,如止咳糖漿、川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藥同服。

另外,蜂蜜主要通過潤肺來達到止咳作用,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因外感所致,不宜滋補,最好不要喝蜂蜜。

蜂蜜食用的注意事項

蜂蜜不可多服。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屬於單糖,一次進食過多,可使血糖升高。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說法,但正常情況下成人每天1-2匙約20克左右為宜。

蜂蜜不宜加熱服用。蜂蜜中含有人體代謝中期起重要作用的酶,如澱粉酶等,加熱後會失去活性,營養價值消失。固以不超過50攝氏度得溫開水調服。

早晨喝蜂蜜,不僅滋陰潤燥,還可快速補充體能。

蜂蜜最好飯前1-1.5小時或飯後2-3小時服用,可以避免刺激腸胃。另外存放時避免接觸金屬物品。蜂蜜呈酸性,保存時,不要使用金屬容器,以免發生化學反應。

蜂蜜護膚該怎用

近來,蜂蜜受到各大護膚品牌的青睞,紛紛推出含有蜂蜜成分的產品。美容專家提醒:蜂蜜中含有葡萄糖,可以起到滋養和防護的作用。如果喜歡自己DIY,還可以把蜂蜜調和到面膜、面霜中使用,有滋潤、鎖水保濕的功效。

但專家同時提醒:蜂蜜的分子結構大,不容易被皮膚吸收,所以不要和潤膚水、精華一起使用,而要用在之後。她還提醒說,因為蜂蜜比較黏稠,容易堵塞毛孔,所以油性皮膚或者毛囊有炎症的人不太適合。

另外,如果皮膚上有外傷或感染,最好暫停使用,因為蜂蜜中的葡萄糖容易加速細菌的滋生,加重感染。

喝這幾類水最健康 但四類人群飲水別過量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供,人們的物質越來越豐富。自從飲水機的推出,現時許多家庭都選擇飲用純淨水或者蒸餾水等。其實究竟喝哪些水最健康呢?一起來看看。

土豆能治頭痛 餐桌上的8種良藥大公布

你知道嗎?有些食物不但能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幫助緩解身體不適。美國《預防》雜誌最近刊文推薦「餐桌上的8種良藥」,可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