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你會「調情」嗎?

  周一清晨,陽光燦爛,可你卻是心事重重的模樣,這是新上司走馬上任的第一周,該怎麼和他搞好關係?上周硬著頭皮答應給朋友幫忙,可眼下正是工作最忙的時候?還有,他 /她已經因為你的好幾次爽約下了最後通牒……Starbucks的藍山也沒能讓你精神一振,你不由感慨:心,真的好累!

  科技讓工作、生活越來越便捷,卻沒能提升人的情感能力,同事情、友情、愛情、親情……各種情感的訴求、衝突,讓職場人身處圍城,疲於應付,怎樣才能在這重負中享受舉重若輕的優雅、自在?

  情感總則:像管理企業一樣管理人際交往

  在職場中,需要與上司 /老闆、同事、客戶,還有那些潛在的或許能幫到你的人,做好情感維繫;在生活中,要兼顧好家庭、朋友,這是一件很複雜很頭疼的工作,似乎總也做不完做不好,怎樣才能把這個問題變得輕鬆一些呢?

  法則一:不做濫好人

  我們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應該跟每個人都維持很好的感情,對每個人都應該付出一些精力。最後自己成為一個濫好人,累得半死,又常常感嘆人心不古。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像管理企業一樣管理自己的人際關係,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心力放在人際交往上,其次對人際交往的對象做一個分類,然後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以獲得最高效率和最大的產出值。

  譬如,你可以把周遭需要交往的人分為三大類。你與 A類人在一起的時候覺得最愉快,核心價值可以與他們分享,痛他們所痛,想他們所想,你必須很用心地與他們維繫很好的關係,為此付出很多精力。B類人是在工作上會幫助你往前走的人,這樣的交往更功利,但沒有關係,你可以自己決定用什麼樣的態度跟他們交往。 C類人,你不大喜歡他們,他們也對你沒有太大的幫助,那花最少的心力維繫即可。

  當做好這個分類以後,你人際往來的效率、效果會大大提高。而且,這個分類也會幫助你正確調整對人際交往的期望值,你不會對 B類、C類的人要求過多,失望少了,心情自然也就會輕鬆許多。

  對於一些人,我們付出了情感去交往,但卻往往很難得到情感的反饋,甚至很難化解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樣才能獲得情感的共鳴呢?

${FDPageBreak}

  法則二:現實主義

  我覺得很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氣味相投,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結果,那幹嘛要去花這個精神?我不覺得你需要那麼努力去做。

  當然,如果對方和你之間是利益攸關的關係,你必須要去做維繫。那就降低你對情感回饋的期望值,看作是不得不去做的事,就不會在情感上面受傷。

  人際關係的困難就在於,它牽涉到兩個獨立的個人,不是你做了什麼,就能夠期望一定有什麼樣的結果。所以,做一個投資回報的評估,看看你投入了感情能獲得什麼,是心靈、物質的回報,還是一無所獲。也許你要說這樣太現實,但這就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既然我們要討論,就必須要理性面對。

  如果要給現代人的情感減負,你認為最應該卸下的是什麼負擔?

  法則三:接受不完美

  是要求完美的負擔。太多的年輕人都在要求完美,要求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肯承認人生不是完美的,是伴隨著妥協、挫折的,是有極限的,日子就會輕鬆很多。當然,你應該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夠要求自己永遠不出錯,不能要求自己做一次就成功,讓自己柔軟一些。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很敏銳地去感受生活,你就能更自如地接受不完美,又保有追求完美的動力。還有,我一直提倡要多讀書,多看看別人的經驗,多聽聽別人的想法,是可以糾正自己的。

  情感分則:愛情—安全感,家庭—妥協,友情—順其自然

  許多「單男」「單女」並不是獨身主義者,婚姻問題給他們帶來了太多壓力,除了結婚,還能如何解題?

  法則四:承認孤獨

  當一個人覺得孤單的時候,主要的原因就是覺得不安全,這不是每天出去相親就能夠改變的,畢竟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怎麼辦呢?只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什麼呢?讓自己覺得安全。

  所以,第一點必須要在物質方面趕快積累一些讓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例如房子、保險等,不僅僅是幫助你自己,也是減少父母對你未來的擔憂。第二點就是不要嘴硬,一定要承認自己的孤獨。當你覺得寂寞的時候,可以告訴朋友說:「我今天需要你陪伴,因為我覺得挺難受的。」朋友不會不理你,當把孤獨、難受表達出來,化解掉以後,你就會發覺下一次再孤獨的時間間隔延長了。而越壓抑,則出現的頻率就會越高。你要認知、允許自己有這個問題,慢慢就會發覺自己能掌控它了。

  現在,「條件」在擇偶中越來越被看重,這似乎讓「感情的事情」又多了幾分負重,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法則五:講條件

  我在我的書《先斟滿自己的杯子》裡提到過這個問題,我不認為在擇偶的時候有一些條件的要求是錯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個子有一米七,而先生只有一米六,如果你可以很驕傲地向別人介紹這是你的先生,那沒問題;但是你老芥蒂他比你矮、你不能穿高跟鞋這件事的話,你會不知不覺想要隱藏他,那就千萬不要嫁。再比如,你嫁給一個月收入一萬的男人,還是一個月收入五萬的男人,生活的差別不是本質上的,但月收入一千和月收入一萬之間,生活是有本質差別的。所以,你需要老實面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不在乎的後果又有什麼,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勉強,否則愛情才真正有了負擔。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是已婚職場人,尤其是女性,必定會遭遇的一個難題,怎樣才能夠高效地讓自己跟另一半和孩子的情感保持新鮮?

${FDPageBreak}

  法則六: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這個完美的境界只能在夢裡追尋,生活當中沒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好,首先這個期望值就不對。

  這其中一定會有取捨,也一定會有妥協。要看夫妻雙方當中,誰的工作是更具有前瞻性的,誰的收入對這個家庭更有貢獻,兩個人要冷靜下來去考慮。如果兩個人的工作都很重要,那麼就做個分類——家裡有哪些事情不用你親自去做。你不一定要每天做飯、洗衣服,小時工可以幫你;但跟先生聊天,給孩子說故事,是別人不能代替的,你就要自己去做。一句話,就是要把你的精神花在產出最多的事情上,一定要「管理」。比如,我和我先生有一個一直努力堅持的習慣,就是周末不工作,除非有特殊情況。

  跟家人的情感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對方會對你有很多的期望、要求,還往往成為爭吵的緣由,怎麼能給這份情感減負呢?

  法則七:提高陪伴質量

  出現這種狀況一般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你沒有表達清楚,你不可能符合他們這麼多的期望;第二個原因是,當你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你並沒有完全滿足他們的陪伴需求。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時,他在說話,你卻在不斷地接聽電話,或是在看電視。其實,你把陪伴的質量提高了,他們就不會總抱怨你不在家了。

  步入社會之後,再也找不到校園裡那種純粹的友誼了,朋友的交往都蒙上了功利的色彩,是獨善其身,還是隨波逐流?

  法則八:接受該接受的

  從某一個角度來講,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說到友情,確實有一個階段,當大家都在往上爬的時候,友誼是會比較功利的。但是一旦爬到一個你自己覺得差不多的高度,稍微緩下來喘口氣的時候,你會發覺純粹的友誼又會出現。就像是我現在這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我四十多歲時才認識的。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就會遇到這個階段的酸甜苦辣,這就是人生,順其自然就好,該發生的就要快樂去面對,要不然人生多無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晉升要警惕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得來。

  彼得原理

  根據彼得原理:在一個等級制度的組織中,每個員工最終都會晉升到他所不勝任的職位,「每個員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因此,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員工所占據。」按照彼得的邏輯,如果一個員工在能夠勝任的位置上任職,只是說明還在「晉升的過程中」,還沒達到「最終」。

  1 晉升:喜憂參半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獲得了晉升!很多令人興奮、好奇、新鮮的事情因為職位的升遷接踵而來,薪水上漲(即使漲幅很小,多少都會令人有點興奮,不要奢望過高)、職權變化、待遇改變,甚至坐的位置、擺設都會隨之改善。周圍人的態度隱約開始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升的熱度慢慢降下來以後,就會發現晉升在喜悅的背後居然藏著不少煩惱:原來自己一直被別人領導,現在突然增加了好幾個下屬,每個人都等著你安排做事;工作一下子改變了,原來你擅長做的銷售,現在有人做了,而你需要做的工作,例如決策和統籌從來沒有做過,也沒有人教你怎麼做,你一下子就如同從一個熟手變成了新手上路了;N多個會議突然需要你參加,進了會議室茫茫然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一堆同級別的部門主管都跑過來和你做跨部門溝通,然後又留下一堆問題需要你決定和回復;時不時的,你的下屬跑過來向你請示,你需要給他們一個建議、意見或決策,但那些事情以前都是你的上司們做的;你的老闆對你很客氣,但看得出他對你的期望很高,期望你上了這個職位就能解決這個職位需要解決的或者更多的問題;你身邊的人也有些微妙變化:原來和你走得很近的人可能慢慢開始疏遠,原來不怎麼接觸的人近來頻繁向你靠攏……

  你必須自己應對這一切,自己想辦法度過這段適應期。這個時候,你真切地感受到:晉升,喜憂參半。

  2 晉升背後的原因

  了解了「彼得原理」,對晉升失望之餘,也會覺得不無道理。我們一起先看看晉升背後的原因:

  原因一,你在原來的職位表現得很優秀,獲得晉升了。看上去很正常,但背後的隱憂是,你是否勝任新職位的工作?需要多長時間適應和勝任?有沒有人帶領你適應新職位的工作?這些問題都會被埋沒或忽視了。於是,可有可能的是,公司少了一個稱職的銷售人員,多了一個不稱職的主管;或者公司少了一個稱職的主管,多了一個不稱職的經理;或者公司少了一個稱職的經理,多了一個不稱職的總監。

  原因二,新的職位空缺了,一直沒招到人,總得有人幹活啊,你在公司做的時間不短了,上司對你的印象也不錯,就你吧!於是你被晉升了。到了那個職位,人們理所當然地就認為你應該能完成那個職位的工作,你連滾帶爬地學習並努力去完成。

  原因三,雖然知道不勝任,也知道沒有那個潛能,但是在公司做的時間也夠長的,無才有德,把他晉升吧,作為他對公司忠誠的回報。晉升後的結果可以想像得到是怎樣的了。

  原因四,最近同行挖角很厲害,不升職可能就會造成人員流失,所以趕緊把他們晉升了吧,讓其他公司沒那麼容易得手。

  當然,很多公司都會有一套完善的晉升標準,但基於現今的人才市場求過於供,多多少少很多公司都會基於以上的原因晉升員工。至於晉升後是否勝任,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既然晉升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這樣的,那麼當晉升機會來臨的時候,開心之餘還需要想一想,自己是屬於何種原因晉升的,再仔細想想如何儘快適應和勝任新職位。

${FDPageBreak}

  3 人際網絡重新洗牌

  晉升之後,你的人際網絡或許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有些網絡你需要建樹,有些網絡需要重新修葺。

  晉升之後,合作的人群發生了變化。例如,晉升之前還是個「小兵」,平時合作的群體也是一般專員,偶然還會罵罵各自上司和老闆以發泄不滿。對於上一級的經理,通常都是配合和協助的關係,並且保持距離,因為畢竟是上司。晉升之後,你要經常合作的對象是其他和你同級別的經理們,你突然發現要適應一個新的合作圈子,適應他們的溝通方式,適應他們做事的習慣;而原來已經合作開的同事,現在更多的是配合和協助你的工作,即要管理一幫以前曾經同舟共濟的合作夥伴,他們也好像一下子都和你拉遠了距離,表面上對你很客氣,但能夠感受到某種戒備甚至是排斥。

  這時候,你首要的是學習融入新的合作圈子———了解身邊的經理做事的方式和習慣,嘗試讓他們認同你的能力,接受你的見解。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不要抱著「讓他們見識下我的能耐」的心理,但要在謙虛請教的同時,在適當的時候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大家了解你的想法和主張。

  而對於現在可能有點「百感交集」的下屬們,則需要平息和安定他們的內心情緒,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多做一些維護關係的動作,以確認你們的交情、友情、合作關係並沒有因為你的晉升帶來任何的變化;與此同時,你需要逐漸建立在他們心中的江湖地位,取得他們對你能力的認同和信服,例如,提供方法幫助他們及時完成工作,工作取得成效時大聲說出是屬於大家的功勞,萬一出了差錯,自己站出來把責任擔了,然後私底下找當事人做亡羊補牢的工作。

  學習與上司、更高的管理層甚至老闆做配合和協助,讓他們發掘並認同你的能力。很多新晉升的新手,都會有這樣的感慨,以前萬事都有上面的老大頂住,晉升後槍林彈雨地就直接落到自己身上了。當然,如果你以前沒有一位能幫你遮風擋雨的老大,恭喜你,你一直在鍛煉與高層管理人員或老闆打交道的能力。

  在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意識里,與下屬、同級溝通問題不大,但一講到與老闆關係的建立就總擔心有「媚上」之嫌。在組織日益扁平化、管理跨度變大、職位匯報線增加的當下,與老闆的溝通方式難度也在加大,很多時候可能是向身在異地、虛擬管理的上司匯報。不要沉浸在過去的方式中,千萬別遠離你的上司,要在企業內「360度」系統地規劃發展內部人際關係,當然也包括與老闆關係的建立。

  如何與高層打交道?記住一個原則,不要使你的老闆吃驚,讓他們經常了解你的工作,了解下面發生的事情。因為他們處在高層,很多時候無暇顧及下面發生的事情和日常工作,但他們渴望有人能告訴他們這些信息,令他們得以掌控大局。不過留意一點,千萬不要經常跨過你的上司去和高管或老闆說太多事情。你可以做的是,越級溝通完後,都和你的上司匯報一下內容,讓他不會有被架空的感覺。此外,隨時更新老闆對你的目標及執行的期望,在老闆認為重要的領域儘早取得成果,關注老闆經常願意聽取意見的人,同時不要嘗試改變老闆———以老闆適合的風格進行溝通。

  另外,你還需要建立一些公司以外的人際網絡,因為隨著職位的晉升,外部資源會是你價值增值的一部分,讓他們對你有好感,並且覺得你有價值。維護好這些關係就是你未來的外部網絡資源。總之,這個時候重新檢討你的人際網絡,重新建立和改善你的人脈,有利於鞏固你新晉升的職位,同時也為你之後的職涯發展做好鋪墊。

${FDPageBreak}

  4 冷靜思考 自我評估

  晉升之後,你宛如一個新人在新的職位上,所以重新對自己做評估很重要。在你重新構建的公司內部架構圖上,你處在哪個位置,這個位置需要你做什麼,你對這個位置的優劣勢在哪裡,你還需要改進什麼?

  評估的標準,可以從幾個途徑獲得:首先,最直接的是從人力資源的崗位要求、職位說明書上了解到,不過,實際情況和說明書通常會有出入,而且說明書也未必會涉及到一些日常工作的細節;所以,除此以外,還需要找出同等職位和工作性質的人,特別是那些表現突出和優秀的,找出他們的長處和人們普遍認同的地方,這些也是標準;另外,在和你上司的交流溝通中,了解他/她對你的期望,也是一個參考的標準。

  把收集到的標準歸類整理好,下一步就是檢視自己現階段的狀況與標準的對比。選出百分比最高的那一項,那是你的強項,說不準因為這點你獲得了晉升,將它發揚光大,讓提拔你的人情不自禁地點頭:「果然沒有升錯人!」———要知道,提拔一個人也是有心理負擔的,很擔心事後發現所「升」非人,卻又進退維谷。

  選出百分比偏低的5-10項,看看哪幾項是最重要的,想辦法在這些方面提升自己。請教別人、觀察楷模、看書學習或其他途徑都會有所助益,這是另外的大話題了,這裡就不再贅述。

  5 記住,你的「試用期」只有1個月

  如同新入職一樣,晉升也有「試用期」,而且「試用期」很短,通常只有一個月。當然,這一個月限期不會寫在合同里,也沒有人會明確告訴你。但確確實實地,晉升的一個月「試用期」,存在於你上司、老闆的期待和寄望中,存在於你的同僚、下屬的觀望和質疑中

像劉備那樣去創業

  在職業經理人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曾先後依附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次面臨企業滅亡的險境,但終究還是頑強生存下來,劉備在逆境中的勇氣和毅力是其後來成功的基礎

  三國中,如果把蜀國看做一家企業的話,這家企業幾乎所有功勞都被算在了諸葛亮身上,其實很多人忽略了劉備的創業過程,正是劉備打下的基礎,才讓諸葛亮這個職業經理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而劉備身上很多優點更是值得企業領導者和創業者們學習。

  創業之初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人力和財力的問題。在三國中,劉備的創業起點是從桃園結義開始:關羽、張飛兩員猛將解決了劉備創業初期人力的問題,同時張飛還進行了天使投資,財力方面至少無後顧之憂。或許很多人會感慨劉備的好運氣,其實不然,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劉備當時具有的優勢和關張二人加入的原因。

  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說白了,是當時第一大家族企業掌門人的皇叔——雖然當時漢室已經落魄,劉備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但漢室宗親這一名號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蜀國的發展階段,劉備便是利用「帝室之胄」的聲望來招募人才。

  有廣泛的人脈及學識——很多人忽視了劉備的學識及人脈,在其年十五時,其母便讓他四處遊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這兩點使得劉備在初期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不斷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劉關張三人有共同的目標——三國中,劉關張三人能夠桃園結義,更多源於目標相同,張飛曾對劉備厲言「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劉備答曰:「有志欲破賊,恨力不能。」,而關羽在初見劉備之時也曾說過「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可見,劉關張是因為共同的目標才走到一起的。

  在有了財力與人力之後,便是殘酷的企業生存階段。當時的市場競爭恐怕可以用慘烈來形容了:各個企業上演著吞併以及被吞併。此時劉備實力孱弱,但他採取了依附他人的方法。在職業經理人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曾先後依附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次面臨企業滅亡的險境,但終究還是頑強生存下來。劉備在逆境中的勇氣和毅力是其後來成功的基礎。但是劉備也暴漏出他在戰略和管理上的不足。

  這時的劉備雖然並不得志,但還是有三點值得肯定,更是所有創業者初始之時應該學習和借鑑的。

  堅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劉備從24歲應徵入伍,直至47歲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才結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困境。正是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才有了後來蜀國這家企業的發展壯大。

  禮賢下士——劉備對人才的看重從關羽、張飛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劉備在依附公孫瓚處時,「見趙雲,奇之,深加接納」。後來趙雲因兄長去世請辭歸鄉時,劉備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時則立下誓言「永遠不會背叛您的恩德」。正是這種對有才能之人不計身份的結交,才讓劉備有了禮賢下士的美譽,並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仁民愛物——劉備曾稱讚徐庶有王佐之才,可見對徐庶的器重。當徐庶因母親被擄,不得不請辭時,劉備不忍看其母子分離,只好與徐庶揮淚道別。但正是劉備仁民愛物的精神,才有了「元直走馬薦諸葛」。

  諸葛亮的加入是劉備事業騰飛的起點。《隆中對》裡對當時局勢做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使劉備思想豁然開朗,於是懇請諸葛亮出山,幫他完成大業。很多人將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的原因歸在三顧茅廬上,這只是其中之一,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已經間接地闡述了他出山的部分原因。一是荊州乃軍事要地,而劉表定然守不住;二是益州土地肥沃廣闊,那裡的主人劉璋則懦弱無能,此兩地最終還是要歸到劉備名下。

  劉備乃皇室後代,天下聞名,攻擊曹操是民心所向。這兩點是從企業潛力和影響力來考慮,另外一個因素是諸葛亮為自身考慮:當時劉備並不缺少勇士,但缺乏真正的謀士,因此自己可以在劉備身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實現抱負。劉備自然不清楚諸葛亮所想,但也從側面說出諸葛亮出山的部分原因是蜀國這家企業有發展潛力,並且能夠施展自己的才。當然也和劉備知人善用、用人不疑有很大的關係。自從得到諸葛亮之後,這家曾經顛沛流離、數次瀕臨滅亡的小企業終於走上發展壯大的道路。

  劉備24歲應徵入伍,47歲請得諸葛亮出山,63歲崩於白帝城,其中竟然有20餘年在不得志中,何況是在比商場要慘烈百倍的戰場中。劉備最終能夠成就偉業,靠的是堅忍不拔的精神、禮賢下士的態度和對成功孜孜不倦的追求。這些優點,我們同樣可以在那些已經成功的企業家身上看到,更是值得所有創業者們學習。

幾招教你成為職場智者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們呆得最久的地方,也是和同事、領導相處時間最長的地方,雖然這個小小的空間看似忙碌或平靜,大家總是見面問好,笑臉相對,但是總有或多或少的潛在矛盾,也許是生活上的,也許是工作上的。如何處理好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創造一種真正寧和的辦公氛圍,需要適當地掌握辦公室的生存之道。

官本位下技術職稱是否有話語權

初掌權杖:大兵如何成小將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