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混合物是「療傷王」

  冷凍療法既止痛又防腫

  據徐險峰介紹,冷凍的作用起碼有三層:

  一是止痛:這種冷敷療法可以使神經傳導速度減慢,運動終板興奮減少,使疼痛的耐受力提高,可起到減輕甚至解除疼痛的作用。

  二是防腫:通過冷療,可以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從而令局部滲出物減少,使腫脹症狀減輕。

  三能減少繼發性損傷:冷療使患處局部溫度下降,減低細胞代謝,降低細胞對氧的需求,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可減輕組織細胞的繼發性損傷。

  常見冷凍療法有三種

  1. 冷水沖洗浸泡:最簡單的冷療方法,適用於肢體遠端損傷,但效果欠佳,只適用於簡易處理過程中。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方便,只要能找到一個有自來水供應的地方就行,而且操作起來也十分簡便:把沒有傷口的患肢直接置入水龍頭下開放自來水沖洗即可,或則將其泡於水中。但不足的地方也很明顯:水溫容易隨環境溫度波動不易控制,而且受體位限制,軀幹及肢體近端等處不方便使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將患肢擺低放置,不太符合此類損傷需抬高治療的原則。

  2. 冷噴霧:最快速的製冷方法,多用現成的冷鎮痛噴霧劑(氯己烷等)做局部噴射,這種器材目前在很多體育用品店或藥店均可買到。操作方法是將噴霧劑與皮膚垂直,距離30~40厘米,噴射8~10秒,至皮膚出現一層「白霜」,根據病情停止噴射20秒後可再噴射,建議現場處理時使用不超過3次。噴霧完成後,如能配合進行局部加壓包紮效果將更好。

  3.冰按摩和冰袋冷敷:冰按摩對於深部肌肉損傷而言是最有效的冷療方式,特別是在肌肉比較豐厚的部位損傷時,對患部深層的冷敷是非常必要的,冷噴霧及冷水療法對此有欠缺,操作時用冰或冰袋直接在局部進行按摩使患部痛覺逐漸減退,注意避免凍傷,建議單次使用不要超過20分鐘。

  而冰袋冷敷則是最常用的冷療方式,一般在傷後24~48小時內可間歇地、反覆地進行,但部分患者可以經歷疼痛—略微麻木—稍微刺痛—疼痛消失的過程,建議每次冷凍15~20分鐘,如疼痛減輕快亦可將時間縮短,間隔約40~60分鐘可以再重複敷。

 

${FDPageBreak}

    提醒:冰水混合物 冷凍更有效

  冰袋的製備並不困難,簡單地說,有冰就行。如何製作用起來才更有效,徐險峰提醒以下兩個細節需特別留意:

  第一個細節是冰袋的溫度——冰袋的溫度取決於其填充物的溫度,如果是一個單純放冰塊的冰袋,它的初始溫度就是冰塊的溫度。普通人得到的冰塊一般都是剛從冰箱冷凍室里取出來的,這些冰塊的溫度一般都遠低於0℃,這樣的冰袋用於身體上,操作不當有導致局部凍傷的可能。

  第二個細節是冰袋與患部匹配的問題——硬邦邦的冰塊放在冰袋裡頭,沒有可塑性的外形是無法與體表輪廓相匹配的,不服帖的結果往往無法對局部起到均勻冰凍的作用,使冷凍的效果大打折扣。

  上述兩個細節可能出現的缺陷該如何避免?徐醫師推薦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只需要把冰袋的內容物改為冰水混合物(冰+水)就可以了。簡單地說,自己製作冰袋時,在袋子裡面裝入的不要僅僅是一塊塊小冰塊,最好是在放冰時加進一些水,構成冰水混合物。

  「這裡有一個物理學上的小秘密,對於冰水混合物而言,它的溫度永遠是在0℃的。」 徐醫師解釋說,以冰水混合物為填充物的冰袋放在皮膚上吸熱時,因為有冰,所以熱量先被冰吸收融化;而冰吸熱融化成水的過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整體溫度還是0℃。也就是說,只要有水混在裡頭,冰袋的整體溫度就不可能低於0℃;只要冰還沒有全部融化,其溫度也不可能高於0℃,因此冰袋的溫度相對穩定,製冷效果持續而且不會太低,能夠較有效地預防凍傷。同時,冰水混合物為填充物的冰袋,其外形也可以隨著人體外形自行服帖,改進了純冰塊冰袋無法塑形的缺陷,對於一些外形不平坦的關節部位尤其適用。

新鮮蠶豆易貧血?盤點14種吃了會要命的食物

以下14種食物吃了會要命的食物:

脾氣暴躁人群吃什麼好?專家提醒:應少吃零食

在生活中,吃什麼、怎麼吃對身體好,有養生功效都大有講究。但是不同性格的人也需要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食物,這就是今天小編將要為大家介紹控制情緒的方法——飲食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