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新澤西醫學和牙科大學的科學家小組研究發現,強烈的焦慮和頻繁的情緒問題會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靈兩方面,而身體和心靈又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毫無疑問,身體出了問題,心靈會受影響。心靈出了問題,身體也會受影響。中醫認為,焦慮、暴躁、抑鬱、大悲大喜等情緒都可以導致各種疾病,有些甚至會引起癌症。因此,一個健康的人必定是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會管理自己情緒的人。
我們先來舉兩個例子說一下情緒對男人和女人身體健康的影響:
1、不良情緒與癌症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長期壓抑和不滿的情緒,諸如抑鬱、悲哀、恐懼、憤怒等,都容易誘發癌症。心愛的人突然死亡或突然失去安全保障,也是癌症發生的誘因。
情緒與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癌症的復發率,也有著明顯的聯繫。愉快的情緒有利於癌症的治療;悲觀、絕望的情緒往往使癌症加劇。對子宮頸癌患者的對照研究表明,在同樣抗癌治療條件下,對疾病的態度正確和情緒良好的患者,其療效較高,生命的延續日期較長;而對癌症持焦慮、恐懼、悲觀情緒的患者,則其病情迅速惡化並很快死亡。
2、不良情緒與高血壓病
血壓對於情緒的變化是極為敏感的。情緒狀態的改變可以引起血壓和心率的變化。憤怒、仇恨、焦慮、恐懼、抑鬱等情緒,可使血壓升高,尤其以憤怒、焦慮、仇恨與血壓的關係最為密切。有人甚至認為,被抑制的敵視情緒可能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根據232例高血壓患者的研究發現,其中58.7%的患者病前有急躁易怒、要求過高的特點。如果處於長期而反覆的過度緊張,或者在強烈的情緒激動狀態下,則容易發展為高血壓病。例如,消防隊員較易罹患高血壓病。醫學院學生中,畢業班高血壓患病率是低年級學生的3倍。
3、不良情緒與心臟病
心臟和血管對情緒反應最為敏感。反覆而持續出現的不良情緒,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焦慮、恐懼、憤怒、悲哀情緒者,其冠心病發病率或復發率較高。許多研究發現,高度焦慮者的心絞痛發病率為低焦慮者的2倍。有焦慮、抑鬱情緒者,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明顯增高。憤怒、焦慮、驚恐以及其他情緒突變都容易導致突然死亡(猝死)。許多冠心病患者就是在不良情緒刺激下,導致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發作,甚至死亡。
所以,不管生活中還是工作,我們都要調理好情緒,不然情緒會影響到健康,比如以下10大情緒:
1、大吵一頓
發火的時候,你會覺得血壓在升高——這正是人與人吵架時經常出現的情況,其影響將是長期的。事情過了一個星期,一想到那次吵架,你的血壓會再次升高。如果最近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跟別人吵過一次,最好不要耿耿於懷,忘得越快越好。有人研究過,跟戀人吵架半小時,至少讓你身體的自愈時間增加一天。經常吵架的夫妻,自愈時間將成倍增加。
2、墜入愛河
有人研究說,在義大利,男女之間墜入愛河會提高神經生長因子水平一年左右。這種荷爾蒙一類的物質可以促使大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幫助恢復神經系統、增加記憶力。被人愛或處於競爭的焦點,你是不是感覺特別好?這種感覺會對你的身心產生鎮靜作用。
3、 承受壓力
經常承受壓力,也就是忍受慢性壓力的摧殘,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張弛有度,你的身體會進入一種長期的強健身體、恢復疲勞的良性循環。不論是記憶力還是做事的準確性都能得到恢復。如果對這種「入侵者」不加提防,你很容易疲勞、壓抑,再生產的能力就會下降。如果常年處於這種慢性壓力之下,高血糖和脂肪酸會使你面臨患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4、開懷大笑
科學家發現,笑能使緊張的肌肉鬆弛,引起壓力荷爾蒙的產生也會減少。不僅如此,笑還能降低血壓,增加血液的攜氧量。美國馬里蘭州醫療中心的心臟專家發現,壓力增大會破壞血管的保護層,笑可以將這種不需要的壓力拒之門外,從而降低心臟病的發病危險。笑的時候,人身上有四百塊肌肉會產生運動,所以笑還能減肥。有研究人員估計,笑上一百次相當於在划船機上有氧訓練十分鐘,在運動自行車上有氧訓練一刻鐘。
5、忍氣吞聲
遇到煩惱是發泄出來好還是忍著好,真是難說。原因很簡單,這兩種作法都有副作用。美國密西根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幾個權威莫名其妙地對受試者大喊大叫。面對這種情況而忍氣吞聲的女性,其因心臟病、中風或者癌症死亡的幾率要多一倍。怒火發作出來,雖然只有幾分鐘,可是腎上腺素、血壓和心律都會增加。對一個五十歲以上的人來講,因此而患心臟病或者中風的可能性要增加五倍。就連面帶慍色,包括急躁、煩惱、不悅也會損害健康,因為這些情緒會使免疫力下降。
6、 痛哭流涕
痛哭一場確實能哭出消極情緒來。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即對兩種眼淚進行比較。一種是因為感情原因而流淚,另一種是因為洋蔥辣眼而流淚。結果發現,感情之淚含有高水平的荷爾蒙以及與壓力有關的神經遞質。不僅如此,這種淚水還能導致血壓下降、脈搏跳動減少、同步腦電波模型增加。結論是,為感情流淚可以減少壓力化學品。如果淚水不能釋放,你就會處在一種完全沒有必要的壓力之中,你的身體很容易受到焦慮的負面影響,包括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損壞、消化能力減小。
7、 醋意大發
醋意大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嫉妒心迸發。嫉妒是人類最有殺傷力、最痛苦、也最難以控制的情緒。男人嫉妒的典型表現是別人對其所愛女人的染指,而女人的嫉妒則是感情背叛而帶來的疑心。專家說,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充滿恐懼、壓力和憤怒的感情。醋意大發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腎上腺素水平增加,同時免疫力、焦慮或許還有失眠情況會減弱。
8、 夫妻疏遠
專家說,有一種被稱為「聯繫荷爾蒙」的催產素常為人們所忽視,然而正是這種荷爾蒙促使夫妻之間黏黏糊糊,進而釋放出一種叫做DHEA的抗衰老、抗壓荷爾蒙,好讓身體中的細胞得到修復。還有一些形式的觸摸,比如按摩,也會有助於身體自愈。
9、 不知感恩
不論是獲得伴侶還是取得成就,哪怕是劫後餘生,只要你對所得到的深懷感激之情,都會有助於增加免疫力,降低血壓,縮短身體的自愈時間。美國著名心能研究所的洛林·麥克拉蒂博士就發現情緒與身體方面的聯繫。摯愛、感激以及滿足都能促使催產素的產生,這種聯繫荷爾蒙是由心臟分泌出來的。每當你敞開心扉、心滿意足的時候,所分泌的這種荷爾蒙會使你的神經系統得到放鬆,從而釋放身體所承受的壓力。細胞中的含氧量氧會大大增加,身體的自愈功能也會大大改善。
10、 悶悶不樂
抑鬱、悲觀以及對待周圍的事物漠然置之都與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低有關,而這兩種物質是大腦中感覺良好的神經遞質。血清素可以起到調節痛感的作用。也正是這個原因,百分之四十五的抑鬱症患者受著疼痛的煎熬。情緒低落還與睡眠不好、疲勞、性功能障礙有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研究稱:1天用手機通話40分患腦瘤幾率高
手機是人們日常必備的工具,無論走到哪裡幾乎是機不離身。就現階段而言,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說法尚無法證明。但是專家表示,就長期而言,一天中使用手機通話40分鐘以上或增加患腦瘤的幾率。因此建議大家儘量限制與電磁輻射接觸,兒童應減少使用手機。
手機通話時間超40分增腦瘤風險
法國國家衛生安全署15日說,現階段,「沒有證據表明」手機和WiFi等用品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法國國家衛生安全署2011年設立由16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查閱2009年以來300多項科學研究報告,就「無線電頻率與健康」撰寫相關評估報告。
按這一法國權威機構的說法,由於「無法證明」這些產品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影響」,沒有理由修改現行相關法律。
衛生安全署在一篇新聞稿中說,實驗室測試的一些證據顯示,電磁輻射對人或動物的細胞產生可逆的「生物效應」,而這些「生物效應」日常生活中也會產生。
「衛生安全署專家無法在這些細胞的『生物效應』……與任何可能導致的健康影響之間建立因果關係。」
這一法國機構提及,一些科學研究表明,就長期而言,「頻繁」使用手機可能提高患腦瘤的風險。衛生安全署風險評估部門主管多米尼克·貢貝爾說,「頻繁」是指一天中使用手機通話超過40分鐘。
限制人們與電磁輻射接觸
不過,鑑於就手機等設備電磁輻射的現有研究尚不足,以及新技術引發的新趨勢,衛生安全署仍然提出限制人們與電磁輻射的接觸。
衛生安全署認定,現階段缺乏針對人體和動物的研究數據以及對2G、3G和4G通信網絡對人體潛在影響的研究數據,無法評估電磁輻射產生的影響。
這一機構還提及近來的新趨勢,即戶外和室內涉及電磁輻射的應用品激增,導致人們承受更多這類輻射。
衛生安全署提醒,儘管現在已經確定手機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電磁輻射源,但仍然需要進一步調研環境中的電磁輻射。
兒童更要減少使用手機
衛生安全署提出多項具體建議,提醒民眾儘可能少地暴露在電磁輻射下,尤其針對「兒童和頻繁使用手機者」。
這些建議包括,頻繁通話時儘可能使用「免手持」工具,兒童則更要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
另外,購買手機時,可以選擇比吸收率低的手機。比吸收率反映人體暴露於電磁輻射下身體吸收輻射量的水平。根據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手機輻射的比吸收率最高限值為2瓦特/千克。
衛生安全署提醒,除手機外,無繩電話和筆記本電腦等用品同樣會產生電磁輻射。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是衛生安全署提醒民眾,儘可能少地暴露在電磁輻射下,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等。
上廁所也要留個心眼兒 上公共廁所13招保健康
坐式馬桶是廁所人性化的一大進步,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國內的公共馬桶逐漸增多,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對於殘疾人而言,坐便器是必須設置的;對於很多外國朋友而言,由於習慣的問題,他們也更喜歡坐便器。但我們中國人可能更習慣蹲坑,所以,現階段如果考慮到特殊人群的需要又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意願,設置少量的坐便器,可能更為合理。
專家說,我國公共衛生間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通風、採光、排風、私密性等要素,對於公廁扶手消毒的具體操作也都有詳細規定,但在普及一次性坐墊和坐便器消毒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今後我們將加大對公廁環境的監察治理力度,爭取普及一次性坐便器墊、消毒液等設施,儘量減少百姓與公共衛生間內設施的直接接觸。」
公共廁所要和國際接軌,不是安裝上馬桶就完成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現有的情況下,如何上廁所更衛生呢?專家建議:
如廁蹲起動作要慢:中老年人晨起排便時,動作一定要慢,慢慢蹲下去、站起來。老年人常有關節炎,由於膝關節軟骨表面被破壞,常會造成下蹲困難,因此宜選用馬桶。家裡還可以考慮在馬桶周圍安裝把手,便於老人起坐。
用力排便要謹慎:有便秘問題的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老人,要考慮在如廁前先使用潤腸藥物,排便時不能太用力。另外,最好不要憋尿,如果憋得太久,男性最好不要站立排尿,也不要一下子排完,動作一定要慢,不要用力。
洗澡水溫度不能太熱:洗澡時間不要過長,要保證通風良好。洗澡水溫度以42攝氏度為宜,不要太熱,以免溫度及濕度過高引起頭暈、呼吸困難等,也不能貪涼,全程做好保暖。
衛生間最好乾濕分離:衛生間的擺設應儘量簡單,讓地面上少些牽絆和阻擋。老人最好不要使用浴缸,因為進入浴缸時必須單腳抬得很高,很容易跌倒。一定要用的話,最好在浴盆旁邊或淋浴房中安裝扶手,同時還應配有防滑墊。洗完澡要及時將腳和衛生間的地板擦乾。衛生間的設計最好乾濕分離,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最好使用防滑底拖鞋。
最外側的廁位最乾淨:人們如廁時通常喜歡選擇最安靜的地方,所以公共衛生間內最靠里、最角落的廁位往往被用得最多、也是最髒的。最靠外面的廁位反而最乾淨,不過其隱私性也最差。當然,您也可以在清潔衛生和隱私安靜之間折中選擇。
儘量使用馬桶紙墊:別小看公共衛生間提供的薄薄一層馬桶紙墊,它確實能有效抵禦他人留下的有害細菌。要想增強防護效果,您可選擇多墊上幾層馬桶紙墊。如果公共廁所里不提供紙墊,可以用衛生紙墊在馬桶上。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如廁時會蹲在馬桶上,這樣是極其不安全的。
要記得備足衛生紙:這點其實再簡單不過了,但卻最易被人忽視。上廁所前,要檢查廁所內的衛生紙是否充足,或自備衛生紙。
避免直接用手去沖廁所:除了自動感應沖水裝置和腳踏式沖水開關之外,其他的沖水開關都極易使人沾染細菌等,最好避免直接用手去觸動開關,可用衛生紙包裹著觸動。
坐便器內投一張紙防迸濺:如廁最尷尬的莫過於坐便器內的水花濺到臀部,不僅不舒服,還存在很嚴重的健康威脅。如廁前可以先在坐便器里投張紙巾,可有效減輕衝力,避免水花濺起。不過衛生紙別扔得太多,否則可能導致坐便器堵塞。
便後洗手至少30秒:便後要認真洗手,儘量用肥皂和熱水,至少要洗30秒鐘,確保雙手直到腕部都洗乾淨。
謹慎使用自動干手機:為了節約紙張、保護環境,不少公共衛生間裡都配了自動干手機。可有的干手機是需要按下按鈕啟動的,這個按鈕可能就沾了很多細菌。此外,干手機吹出的熱風可能是衛生間內污染的空氣,反而會把細菌吹到洗乾淨的手上,外出時最好用自備手絹或紙巾擦手。
水龍頭其實也很髒:很多人認為衛生間裡肯定是廁位最髒,其實也不盡然。衛生間的地面、洗手池都可能很髒。特別是洗手池,除了潮濕適合細菌滋生之外,水龍頭把手也可能非常髒。
利用紙巾隔絕細菌:紙巾不光是用來擦手的,還能在公共衛生間內提供額外的保護,比方說開關門時在門把手上先墊上紙巾,從而儘可能減少細菌危害。
實木地板細菌最多 食物掉地上五秒最好別吃
吃的東西不小心掉在了地上,還能吃嗎?網絡上有人說,只要在5秒內撿起就是可以食用的,因為這麼短的時間還不足以讓食物受到細菌污染。英國研究人員為此做了實驗,看看掉在地上的食物到底會在多久之內被細菌污染,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飯後吃水果影響消化?飯後9個行為是錯的
飯後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