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吃多了會怎樣

柿子吃多了會怎樣

柿子是我國南北都廣泛分布的水果,柿子含澱粉、糖很豐富,可以代糧,它不怕蟲害且高產穩產,被譽為「鐵桿莊稼」。柿子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緩解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然而人們對柿子葉卻很少利用,僅少數地區有用它代茶葉充當飲料。

現代科學分析發現,柿樹葉除含有相當可觀的蛋白質、胺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外,還有膽鹼、蘆丁和丹寧,具有抗菌、消炎、活血、降壓、降脂、抗癌作用,特別是它含的維生素C可達1800mg/100g,遠高於常見的水果和蔬菜。它能抗壞血病,防治支氣管炎、防癌、抗癌。

柿葉茶突出的營養保健功能在於含有高於普通茶葉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天然Vc,而且蘆丁、膽鹼、黃酮甙及人體必需的17種胺基酸的含量也比水果、蔬菜、普通飲料高几十倍。天然Vc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對壞血病、心血管病及癌症等有一定療效。蘆丁、膽鹼有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黃酮甙能降低血壓、增加動脈血流量,對金黃色葡萄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據日本介紹,長期飲用柿葉茶可防止黑色素(老年斑)的積聚,可促進人體生成抗癌、抗流感病毒的干擾素。

干柿葉30~60g,水煎2次,混合後分為3份,每次溫服1份,日服3次。或將柿葉陰乾後研成粉,每次服3~6g,日服3次。能下氣平喘、止渴生津、止血、療瘡。對平滑肌有解痙作用,同時還有降血壓作用。

柿子葉含有豐富的丹寧酸,因此拿柿子葉來泡澡,可以產生很好的殺菌、清潔、緊實皮膚的效果,是最簡單又有季節感的美容方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柿子不能和什麼食物一起吃

柿子不能和什麼食物一起吃

1、不宜空腹吃

飢餓時胃酸增多濃度高,而柿子含有大量的單寧、膠質及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若與高濃度胃酸 相遇,可能結成結石,如果結石成大塊就會堵塞幽門,升高胃壓,引起胃脹胃痛,嚴重時還會造成胃結石、胃潰瘍、 胃出血、胃穿孔等症。

2、不宜大量吃

柿子含糖量高,多吃對牙齒、口腔不利,並影響食慾。另外,柿子的鞣酸等還會影響人體對鈣、 鎂等的吸收,易使人營養不良。

3、不宜連皮一起吃

柿子中的一些遇酸沉澱物主要都在柿皮中,連皮一起吃無形中就增加了發病的機會,易致腹 痛,噁心等症。

4、不宜與螃蟹同吃

柿子與螃蟹作用後會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響健康。另外,因兩者同屬涼性食物,食用後可 引起胃腸疾病,故不宜同吃。

5、不宜與紅薯同吃

紅薯在胃中的發酵物能使柿子中的單寧、纖維素等迅速發生沉澱,影響胃的正常功能,有可能導致腸梗阻。

6、不宜與海味同吃

柿子中的鞣酸能夠與魚、蝦等食品中的蛋白質及鈣鹽一起形成一種沉澱物,並能刺激胃腸等 器官,易引起噁心及便秘等症。

硬柿子皮能吃嗎?

硬柿子皮能吃嗎?

硬柿子不應連皮同吃。有的人感到吃硬柿子的同時咀嚼柿子皮比單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硬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脫澀時,不可能將其中的鞣酸全部脫盡,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脫澀工藝不完善時,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另外,最好不要空腹吃硬柿子。硬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膠,柿膠遇酸就會凝固成塊。當空腹吃進大量硬柿子時,硬柿子中的柿膠就會與胃酸凝聚成硬塊,小者如杏核,大者如拳頭,並越積越大,以致無法排出。因此,硬柿子一次不可多吃,並且要在飯後吃,因為這時胃酸已與食物混合,就不容易生成「柿石」了。

食物相剋:

1、硬柿子最好不要與含高蛋白的蟹、魚、蝦等食品一起吃。中醫學中認為,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即胃柿石,隨之引發腹痛、嘔吐、腹瀉等症。

2、硬柿子不能與紅薯、菠菜同食。紅薯是含澱粉較多的食物,吃了以後會使胃裡產生大量胃酸,而柿子則含有較多的鞣質和果膠,胃酸和鞣質、果膠相遇,會發生凝聚作用,形成難溶性的硬塊——胃柿石。

3、硬柿子最好不要與醋同吃,吃硬柿子的前後也最好不要吃醋,否則柿子中含有的柿膠會和醋酸反映生成塊狀物體,留存在人體的胃中。

4、硬柿子不能與酒同食。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而柿子則性寒,因此兩種食物不能同時食用。

哺乳期能吃柿子嗎?

哺乳期可以吃柿子嗎?哺乳期柿子最好慎吃。雖然柿子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且含有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但是對於正值哺乳期的媽媽來講,柿子性涼,剛生產媽媽體質比較弱,不能吃太寒涼的食物,這對自身與寶寶都是不利的。

柿子的功效和作用

柿子可以緩解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葉子煎服或沖開水當茶飲,也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鎮咳化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