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保健:常按「三脖」

  中醫對保健區域的劃分和歸類也總有其獨特之處。手腕(手脖)、腳踝(腳脖)、頸項(脖子)在中醫里就可統稱為「三脖」,經常對這三個部位進行保健,即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等病的作用。

  手腕 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腦,其處有6條經絡通過,包括心、心包、肺、膽、大小腸、三焦經,如做好保健工作,能充分調動身體正氣,使原氣通暢,增強身體抵抗能力。可用一隻手對另一隻手的手腕進行前後左右的按壓,或沿某一方向做圓周運動;也可用雙手手背進行相互按摩,或用雙手交替對另一手腕周圍進行捏按。此外,還可經常做手指伸縮、互抓、互拍運動,同樣能起到調理氣血、暢通經脈的作用,對手麻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腳踝 處有6條經絡通過,包括肝、脾、腎、膽、膀胱、胃。對其進行保健時,建議多做腳踝屈伸、旋轉運動,還可用手按摩腳踝或腳趾。經常做此運動,可通達原氣,使血脈通暢,對養腎和養肝有很好的效果,還能起到防止下肢血栓等作用。

  脖子 是人體陰陽大脈通過的地方,也是臟腑重要經絡通過之處,脖子兩側各有6條經脈,與身體中的胃、膽、小腸、大腸、膀胱等經絡相通,做好脖子的保健,能夠使血脈通暢,並有效預防頸椎病等。

  平時可像小龜似的對脖子進行內外伸縮活動,每次進行16—32個來回,這樣可以起到預防腦血管堵塞的功效;還可用雙手手掌拍後腦,每次拍上數十下,以感覺舒適為宜,能防頭痛感冒。如果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咽喉疼痛,可用雙手交替對下巴正中進行揉捏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鐘。如在脖子正中凹陷處的天突穴處進行按摩,不但對氣管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對預防感冒咳嗽有幫助。空閒時,建議經常用兩手拍打脖子左右兩側或左右搖頭,有利於血脈的通暢。

  專家表示:在「三脖」區採用推、拿、搓、揉等按摩手法均可,白天隨時可做,每區每次至少按摩5—10分鐘,就能起到一定保養效果。一般情況下,患有心腦血管、腸道疾病的人,可重點按摩或活動手腕;有胃、膽、膀胱、脾、腎、肝之病的以按摩腳踝為主;頭、胸、腹、四肢的問題則重點按摩脖子。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遠眺運目 妙法養目改善老人視力

  人們從60歲開始步入老年階段,這一階段有其獨特的生理代謝特點。如基礎代謝率下降,細胞的功能下降,同時器官的功能也有所改變。那麼對於漸漸退化的眼睛,又該怎麼養護呢?

  遠眺運目 室內活動較多的老人,要多做些室外鍛煉,有規律地運轉眼球和平視遠處的山峰、樓頂、塔尖、河流等景物。可調節眼肌和晶狀體,減輕眼睛的疲勞,改善視力。

  熱浴惜目 用眼不要過度,不要久看電視及書報,避免在暗光或日光下看書,以免損傷視力。眼睛疲勞時可用熱毛巾熏浴雙眼,以防止眼疾和消除眼肌疲勞。

  擇食養目 注意飲食的選擇和搭配,多吃些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魚類、豆類、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牡蠣、蚌、瘦豬肉、雞肉、甲魚、蛋類和食用菌類。口服一些中藥,如枸杞、女貞子、麥門冬及魚肝油丸,也有明目作用。

  按摩熨目 兩手掌快搓後按撫雙目上,可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眼睛的疲勞。恰當地按摩眼睛和周圍的穴位,定時做眼保健操,可預防視力下降。但按摩不可過度用力,以免引起眼壓增高或眼底出血。

  四季護目 春、秋天風大塵多,外出須戴好護目鏡,以防風沙迷眼。夏日和冬季雪日外出,要選擇墨鏡護目,以防紫外線強光損害眼睛。視力差者,還須配戴適度的眼鏡,以糾正屈光不正。

  眼疾治目 老年人結膜炎、角膜炎、鞏膜炎、視網膜炎等疾病發病率較高,應對症選藥。對於老年性青光眼、白內障,以及眼底動脈硬化和糖尿病患者的眼疾,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百歲學界大師養生秘訣:長壽不是吃出來的

  上月13日,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史研究泰斗劉緒貽攜夫人齊迎百歲華誕,給珞珈山留下了一段佳話。在學界,百歲夫妻不常見,但百歲老人比比皆是。「哈佛三劍客」中,除了吳於廑先生80歲逝世之外,武大的韓德培教授、華科的張培剛教授分別活到了99歲、98歲。著名語言學家、湖北大學資深教授朱祖延活到了90歲;當代傷寒學泰斗、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培生活到了96歲;中國醫學泰斗裘法祖則活到了94歲;5月31日仙逝的紅學大師周汝昌,也享年95歲。

  2012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為80歲。然而,從物質匱乏時期走來的學界大師們,不少人卻遠遠超過了當下的期望壽命。

  學界大師多長壽,是巧合還是有其必然?連日來,記者多方探訪,試圖尋找大師們共同的長壽密碼。

  自然養生

  長壽不是吃出來的

  腦白金、紅桃K……晚年生活是不是要與補品相伴?NO!長壽的大師們看都不看這些東西;辛辣食物、高脂高油,長壽者是否點滴都不能沾?NO!大師們很少忌口,更有甚者偶爾還吃一下麥當勞這樣的「垃圾食品」。

  劉緒貽的長女劉東說,父親從來不刻意關注養生,不講究食物搭配,不吃補品,但也從來不忌口。

  張培剛的女弟子、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汪小勤說,老師生前飲食很簡單。愛吃紅薯粥、鹹菜、炸小魚小蝦,很少吃大葷。張培剛教授是個性情中人,90多歲還保持著「童真」的一面。他一周出去吃一次麥當勞,點個漢堡配咖啡。在外出差,張培剛老先生喜歡點西式早餐,麵包夾培根,他總是吃得很滿足。

  韓德培弟子、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甘勇說,老師生前吃得很隨意,總是有什麼吃什麼。

  對此,湖北省保健專家楊勤說,長壽不一定要天天吃好東西,補品對延年益壽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不少老年人強調「中醫進補養生」,實際上補多了或者補的不是自己所缺的,反而對身體有害。健康長壽沒有固定的模式,平衡飲食才是真正科學的飲食方式。

  用腦之人

  晚年生活質量高

  疾控部門出台的調查數據顯示,武漢市居民死因前三位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武漢居民疾病譜前三位的疾病與長壽的大師們基本絕緣,已經過世的大師們大多是自然終老。「這與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專家說,除了遺傳因素外,大師們作息規律、不沾菸酒、年輕時愛鍛煉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老年運動得當,這些因素都讓三大疾病遠離大師們的晚年生活。

  據了解,韓德培生前從不抽菸、喝白酒,偶爾喝點紅酒,嚴格遵從生活規律,每晚6點吃飯,7點看新聞聯播,11點上床睡覺。

  張培剛老先生生前雖是「夜貓子」,但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律。家人沒睡之前,他看電視上的各種球賽,等到轉鍾家人基本入睡後,他才開始看書,每天看到凌晨3點,早上8點半起床。

  在鍛煉問題上,韓德培生前堅持每天在陽台上練半小時的氣功,偶爾下樓走六、七百步;劉緒貽老先生到現在每天醒來在床上做一個小時的按摩操。張培剛生前對這種鍛煉的態度顯得有點另類:他認為,人年紀大了,要靜多動少,保存能量。

  儘管張培剛信奉「烏龜養生之道」,但是他主張腦子要不停地運動,這樣才能不得老年痴呆,確保晚年生活的質量。

  堅持用腦「腦」當益壯。這是長壽大師們共同的特點。韓德培老先生生前堅持閱讀大量期刊、雜誌,與弟子們討論問題。89歲時,劉緒貽學會了用電腦,此後每天上網10小時,老人修改文稿最晚至凌晨。

  養心者壽

  淡泊名利益於延年

  談到長壽之道,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認為,大師們能長壽與心胸開闊、看淡得失有很大關係。

  甘勇副教授說,像韓德培這樣的大師,擁有非常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若非如此,當年也不會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條件,毅然回國效力。他們胸襟寬廣,不會斤斤計較於個人的一時得失,因此對於苦難和挫折的耐受力比很多人強。

  汪小勤介紹,張培剛教授曾說過:認真,但不能太認真,應適可而止;看透,豈可全看透,要有所作為。這種大風大浪過後的寵辱不驚,並且恰到好處地把握住「出世」與「入世」間火候的人生態度是他長壽的關鍵。

  醫生說,近些年在臨床上經常看到這類情況:一些單位的骨幹人員正當盛年卻查出絕症,一些公務員一旦退休離開權力中心就患上癌症……雖然目前並沒有科學依據能夠證明,腫瘤的生長與情緒有直接關係,但情緒的好壞能夠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心胸豁達者即便患癌,因其對待生死的態度更超脫,治療效果也比患得患失者普遍要好。

職場OL專用的祛斑食物

近年來,黃褐斑攀上年輕女性的幾率逐年增加,而且以高薪族為主的趨勢,正向職場OL們敲響警鐘!專家指出,只有及時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及過剩營養,保持五臟和體內的清潔,才能保持身體的健美。這裡向您推薦既天然又經濟的祛黃排毒食品。

勤動嘴抗衰老 6「勤」助長壽

長壽幾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等強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