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少都會遇到身體不舒服的狀況,有的人喜歡看中醫喝中藥。其實中醫看病很好,可以去除病根,並且中藥煎熬後的藥渣也有很大作用,它可以用來泡腳,藥渣泡腳效果很好。
煎服中藥後的藥渣人們一般都倒掉,其實,藥渣中或多或少還殘存一些藥性,仍然可以「廢物利用」,病人可以將自己的中藥殘渣加水煮熱後用來泡腳。
因中藥方都是根據病人所患疾病對症下藥的,故此利用煎過的中藥渣泡腳也適合自身體質。值得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宜過長,可用40℃左右溫水泡20~30分鐘。
特別提醒:
1、以下人群泡腳時尤其要注意水溫。糖尿病患者:專家指出,患糖尿病後易出現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泡腳時應先量水溫,水溫以37℃為宜。如果足部有傷口,嚴禁泡腳。
2、心腦血管病患者: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因為過高的水溫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
藥渣泡腳對身體健康有益,但泡腳也要注意上邊的特別提醒,泡腳的時間不要太長,溫度要適宜,腳有傷口就不要在用熱水泡了,以免傷害到健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藥養生的誤區:養生就要補說法不當
當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於養生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養生方式和方法更是門類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於對中醫藥的信任,選擇中醫藥養生。但是,由於中醫藥知識的匱乏,造成了很多人對中醫藥養生的誤區,以下簡單介紹下中醫藥養生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養生就要補
很多人選擇各種各樣的所謂名貴中藥,比如鹿茸、蟲草、西洋參、高麗參等藥物,或泡水、或泡酒來進補,這些藥物的確很名貴,也的確是補藥,但是人們恰恰忽略了一點——身體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補的,就如同裝滿氣的輪胎,你如果繼續給它打氣,我想結果是很清楚的。
很多人會說,我的身體是亞健康,誠然,當前由於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壓力的增加,以及環境污染、食物添加劑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很多人的身體機能處於亞健康狀態,會出現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夢等各種各樣的症狀,選擇中醫藥是很正確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認為乏力就是氣虛、汗出就是陰虛或者氣虛、失眠多夢就是氣虛或者血虛等等,想當然的選擇中藥進補,從而越補越虛。
中藥的應用有嚴格的標準,張仲景《傷寒論》用藥很重要一條原則就是「有是證用是藥」,而我們所謂的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陽虛證是中醫大夫經過對患者望、聞、問、切四診之後,綜合分析而得出的一個判斷,並不是簡單地套用,所以不能簡單地以補來養生。
誤區二:中藥沒有副作用
隨著人們對各種藥物、生物製劑副作用的深入認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藥,加之很多醫藥產品的宣傳,將中藥的副作用幾乎忽略,給人一種「中藥是純天然的,中藥是無害的」認識。
我們應該知道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中藥是藥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以偏治偏」,就是運用藥物的偏性來調整人體功能的偏差,所以藥物本身它是有治療作用的,雖然按照現代藥理研究,大部分中藥是沒有肝腎毒性的,但是並不代表它是沒有副作用的。
這就表示,中藥如果應用不當,雖然一般不會造成肝腎損害,但是會造成機體功能的損害和偏差。
誤區三:非藥物療法無限制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非藥物療法的養生書籍,但是,非藥物療法作用的無限擴大,也是有副作用的,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療法是傳統醫學的瑰寶,它利用空氣負壓造成機體局部充血、炎症,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像我們的中藥一樣,其本身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適應症,那就說明有不適宜症,甚至禁忌症。
在調整機體狀態進行養生的過程中,如果方法選擇不當、操作不當會造成正氣的損害甚至病情的加重,臨床見到很多患者由於過度拔罐造成皮下硬結、皮膚嚴重淤青甚至壞死、留疤。
經絡,中醫認為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很多養生方法是通過敲打、刺激經絡,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雖然從中醫理論上講,針刺和艾灸等各種治療方法是作用於經絡,通過對經絡氣血的調節達到治病的目的的。
但是,中醫對健康的基本認識是「氣血和」、「陰陽和」,這種狀態的達到並不是通過簡單地敲打經絡就能實現的;另一方面,中醫認為,氣血有其生、長、化、收、藏的時宜,不僅體現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同樣體現,不合時宜的激發氣血的運行就如同該睡覺的時候運動,會打亂氣血的「作息時間」從而對機體造成傷害。
誤區四:食療人人適宜
食療,是幾千年華夏文明飲食文化的瑰寶,在我們的防病保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各種各樣食療養生館更是應運而生,觀其食譜,大部分是「甲魚、海參、鮑魚、枸杞、烏雞」之類各式各樣的滋補食材、藥材的綜合,當然也有如「馬齒莧、紫背天葵、香芋、山藥」等清熱解毒藥物及平補藥物,雖然樣式繁多,但是一般都是簡單拼湊,而不能根據食用者的體質進行搭配,造成重花樣而輕藥效的局面,使得食補而不能達到「補」之功效。
提醒廣大養生愛好者,不要盲從商業宣傳,如果想通過中醫藥的方法養生,可以到正規中醫醫院諮詢相關中醫大夫辨明體質,合理選擇藥物和方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正確運用中醫藥的「以偏治偏」,使自己「陰陽和」、「氣血和」、健康長壽。
不同人群「滅火」有別 男人肝火女人易心火
隨著氣溫的升高,夏天來了。夏季炎熱的氣溫容易使得人們「上火」,由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體質不同,所以人們容易上火的部位也不同。長期上火,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那麼,怎麼「滅火」呢?
孩子易發肺火
夏天,有些孩子動不動就發熱,只要著一點涼,體溫立刻就會升高,令媽媽們苦惱不已。從中醫學的觀點看,小兒發熱多是由於肺衛感受外邪所致。小兒之所以反覆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於肺衛正氣不足,陰陽失於平衡。小孩夏天「火大」,容易感冒咳嗽以及腹瀉,實質上就是陰陽的平衡失調。
怎樣判定孩子夏天是否有「火」呢?一般來說,「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熱,喜食冷飲,食慾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且快。對這種「火大」的孩子,應及時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孩子屬肺熱鬱閉可給予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湯,陰虛肺熱可給予養陰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飲,濕熱瀉給予葛根芩連湯等。同時,應該注意給孩子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青壯年易發肝火
夏天,小伙子們因蓄積在體內的陽氣隨著夏熱轉為向上外發,若藏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如果遇到陽氣驟升,內外兩陽碰撞,易引動內熱而生肝火,繼而誘發多種疾病。
怎樣判定青壯年夏天是否有「肝火」呢?一般來說,肝火旺盛時常伴有性急易怒,口苦咽干,眩暈頭漲,痛在頭的兩側或頭頂部,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口乾口苦,便秘,尿色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對於這種肝火旺盛的小伙子,不僅要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口服龍膽瀉肝軟膠囊、杞菊地黃丸等,而且應囑其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禦外邪對人體的侵襲。還應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
中年易發胃火
中年人作為單位里的骨幹,家庭的頂梁柱,往往因為壓力大而傷肝化火,火邪及胃,易發胃火。怎樣判定中年人夏天是否有「胃火」呢?
一般表現為胸脅脹滿,善嘆息,口苦咽干,多食善飢,口渴喜冷飲,伴有面紅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熱汗出,頭暈目眩,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沉弦數有力,應給予中藥對證清肝瀉胃治療,如龍膽瀉肝湯、清胃散,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
老年易發腎陰虛火
夏天陽氣旺盛,容易導致老年人腎陰虧虛,從而出現腰膝酸軟,心煩,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難,同時兼有手足心發熱,陽痿,早泄,盜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細數,應對證給予滋陰降火中藥,如知柏地黃丸等,飲食上應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麵團等,多吃清淡滋補陰液之品,如龜板膠、六味地黃口服液等,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C族及富含鐵等食物,如動物肝、蛋黃、西紅柿、胡蘿蔔、紅薯、橘子等。
婦女易發心火
婦女在夏天情緒極不穩定,特別是更年期的婦女,如突受情緒刺激,則會煩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這主要是由於心腎陰陽失調而導致心火亢盛,從而出現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應給予中藥對證滋陰降火,如棗仁安神丸,二至丸等。飲食上應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乾淨的動物胎盤等養心腎之品。
家居必備調味料養生有奇效 胡椒助新陳代謝
調味料是日常家居生活的必需品,這些調味品不僅可以為美味食物錦上添花,在保健養生方面也是功不可沒哦,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重金屬超標惹人憂 重金屬危害有多少?
近日,不斷爆發新聞某些事物重金屬含量超標,食用這些食物對人體危害很大,那重金屬的危害到底有哪些方面呢?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呢?有哪些微量元素又是人體所必需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