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飽易導致多種疾病,其中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所以,吃飯謹記七分飽即可,切勿飽食。
吃太飽易致哪些疾病?
1、胃病
吃得過飽所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較短,每2-3天就應修復一次。如果上頓還未消化,下頓又填滿胃部,胃始終處於飽脹狀態,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屏障,產生胃部炎症出現消化不良症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2、肥胖
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餘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內,其後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無數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併發症,可能達到上百種,非常可怕。
3、腸道疾病
脂肪堵塞在腸道里,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
4、腎病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5、疲勞
吃得過飽,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人們在吃飽後,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腸胃系統去「工作」了,容易讓人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昏昏欲睡。
6、神經衰弱
晚餐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7、骨質疏鬆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8、急性胰腺炎
晚餐吃得過好過飽,加之飲酒過多,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9、老年痴呆
有關專家還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10、癌症
科學家指出,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七分飽是什麼感覺?
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重要的是,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八成飽:就是胃裡面感覺到滿了,但是再吃幾口也不痛苦。
九成飽:就是還能勉強吃進去幾口,覺得胃裡已經脹滿。
十成飽:就是一口都吃不進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廚房油煙危害堪比地溝油 如何避免?
不少賢妻和「煮夫」都喜歡自己做飯,不僅食材新鮮,而且乾淨衛生,避免在外用餐地溝油的危害。但是,你可知道,在家做飯也不一定安全,廚房的油煙污染比戶外的空氣質量還差,還可能導致致癌,這種危害可不亞於地溝油。 人們通常只關注室外的空氣質量,然而我們有90%的時間都是呆在室內的,卻幾乎不考慮室內空氣是否會被污染。做飯時使用煤氣、液化氣等能源,會釋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這種污染程度遠高於戶外空氣質量標準值,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大「隱形殺手」。
英國的研究者對住宅空氣質量進行為期4周的檢測,結果發現,做飯時若使用煤氣,廚房內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外面的3倍,遠高於室內空氣質量推薦值,粉塵濃度也高於室外空氣質量水中國人飲食多油,偏愛炒菜,油及食材在高溫下會揮發出許多有害物質,對鼻、眼、咽喉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長期吸入這種油煙,還會導致哮喘惡化,從而增加患肺癌的機會。不僅如此,油煙附在皮膚上,會影響皮膚的正常呼吸,久而久之,皮膚就會變得鬆弛無彈性、布滿皺紋、灰暗又粗糙。
避開油煙危害6大招
避免廚房油煙危害,改變廚房空氣質量,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首先,應改變原有的烹飪習慣
油溫別太熱,在做菜時儘量將油溫控制在200度左右(以油鍋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減少油煙,還使蔬菜中的營養得到有效保存。另外還要提醒大家,不要使用反覆烹飪的油,在選購食用油時應選擇一些質量有保證、雜質少的油,以避免不好的油在烹飪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有毒物質。
2、其次,做好廚房的通風工作
炒菜時,一定要打開吸油煙機或使用無油煙鍋,烹調結束後,要開窗通風至少10分鐘。
3、改變烹飪方法
平時可以多用一些煮、燉等不會產生油煙的烹飪方法,減少煎炒菜和油炸的次數,這樣也是減少油煙的有效途徑。
4、少放油、用中火
太猛的火容易產生大量油煙。一般情況下,精製橄欖油發煙點為200℃,色拉油為230℃,而傳統的炒菜溫度基本都會超過200度。建議做菜少放油,儘量利用食材本身的油脂來烹調,蔬菜類僅添加少許油即可。儘量使用中小火,不僅容易控制溫度,還有利於保留食材原來風味。
5、選用高燃燒效能灶具
如果通風不好、煤氣燃燒不徹底,相當於每天吸兩包煙,可導致肺癌、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6、烹飪油不要反覆使用
在選購食用油時應選擇一些質量有保證、雜質少的新鮮油,以避免質量低的油,如反覆使用的「萬年油」在烹飪過程中產生更多有毒物質。
夏季儲存食物有技巧 4招謹防冰箱病
進入夏季,很多食物需要用冰箱儲存的更多了,但是要注意,冰箱中的食物儲存要有技巧,謹防冰箱病。
什麼是冰箱病?
「冰箱病」指的就是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瀉或是腸胃疾病的不良反應。比如說冰箱病引發的頭疼症狀:夏天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一般在-6℃以下,而口腔溫度在37℃左右,兩者溫差懸殊。若快速進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噁心等的一系列症狀。有時嚴重者可引發冰箱腸炎和胃炎等。
那麼,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才能預防冰箱病呢?
1、存放時間有限制
肉類生品冷藏時間一般為1~2天,瓜果、蔬菜為3~5天。雞蛋在冰箱裡最多冷藏15天,蛋殼髒要先擦拭,但不要用水洗。綠葉蔬菜冷藏5天後,即使沒變色,最好也不要吃。冷凍櫃內,魚肉存放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月。如果肉凍得發黃,說明脂肪已經被氧化,最好丟棄。
2、食物擺放有講究
食物不能擺放過多,與冰箱壁之間要留有空隙,便於空氣流通;吃剩的飯菜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一般熟食品在上,生食品在下。冷藏室的溫度上低下高,因此魚、肉等動物性食品宜放在上面,而水果、蔬菜等放在下面。冷凍櫃內,冷飲等直接入口的食品放在上層,凍魚凍肉則放在下層。
3、定期消毒有必要
夏季最好每周對冰箱清洗一次,除菌、消毒。除常規部位外,更需注重用冰箱專用消毒劑對冰箱內部的滴水槽、隔板槽等死角噴灑消毒。冰箱內壁、死角噴霧完成後,應將冰箱門關閉5~10分鐘,讓消毒劑充分殺菌,最後用抹布擦乾淨。
4、蔬果放冰箱前不要洗
一般蔬果表面都有一層蠟質,具有保護其不受微生物侵害的作用。蔬果在清洗後,尤其是用洗滌劑清洗乾淨後,其表面的蠟質層會遭到破壞,細菌很容易進入蔬果內部,導致蔬果變質腐爛。
夏季洗澡水溫40度最解乏 謹防4大誤區
經過一天的辛苦勞累,很多人回家倒頭就睡,不但體力恢復不過來,反而更容易腰酸背痛。此時不妨好好洗個澡,解乏的效果最好。
手足盜汗或是血熱 調理試試4方法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中醫調理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來進行的。今天,所要介紹的是血熱體質中醫調理方法。在了解中醫調理方法之前,應先要知道哪些症狀說明血熱。下面就來一起看看調理血熱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