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腹臍促進新陳代謝 按摩這五個部位補腎養精

每天做好這五個特區的保健時,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排毒清體,從而達到強身健體、抗衰老的效果。

特區一:腹臍

養生關鍵詞: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臍部是養生專家很重視的保健「要塞」,中醫稱腹中央肚臍為「神闕」。對腹臍部按揉刺激、調理,可益肺固腎,安神寧心,舒肝利膽,通利三焦,防病健體。

揉腹還對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保健方法:兩手重疊,按於肚臍,適度用力,同時保持呼吸自然,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

對於平日缺乏鍛煉的人群,建議養成在閒暇時間或散步的時候雙手掌交替拍打(頻率為每秒鐘一次)中下腹部20分鐘,有促進腹部新陳代謝的作用。

特區二:耳部

養生關鍵詞:預防耳部凍瘡,幫助養腎。

中醫講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凍瘡,並能起到健腎壯腰、養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

手摩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提拉耳尖。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等功效。

特區三:前胸

養生關鍵詞:增強心肺功能。

一個人免疫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胸腺素濃度的高低,對胸腺予以調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強身延年。

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適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來回擦摸50次;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摩擦50次。然後,再用手掌跟對著胸部中間上下來回摩擦50次;還可用兩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後背,每次拍100餘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增強心肺功能。

特區四:背部

養生關鍵詞: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經常對背部經絡和肌肉進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經絡,安心安神,幫助預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保健方法: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錘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頸部);或採取背部按摩理療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特區五:脊柱

養生關鍵詞:促進消化,預防脊柱常見病。

現在約有70%的人因平時缺乏對脊柱特區的正確保健而使之產生了病變。脊柱特區有四個生理彎曲,最易發生病變的有頸部(頸椎病)和腰部彎曲(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

保健方法:兒童厭食、偏食可以沿脊柱兩側夾脊穴按摩。每天晚上對脊柱進行按摩理療、刮痧、拔火罐、輕輕拍打。

在脊柱特區進行針刺、中醫蜂療及艾灸,對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經疼痛及強直性脊柱炎有治療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肝脾不好怎麼辦?按摩7個穴位養肝補脾

中醫認為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因此,養肝補脾,可進行穴位按摩以起到養肝護肝、健脾和胃的養生作用。

1、內關穴 一次用手輕輕按摩該養生穴位30下,可和胃寬胸。

2、神闕穴 手掌放在腹部,圍繞肚臍順時針揉50下,再逆時針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養生保健作用。

3、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4、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腸鳴,腹脹,泄瀉,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神經衰弱等。

5、日月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主要穴道之一,取該養生穴位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日月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或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6、期門穴:為肝經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瀉,飢不欲食,胸中熱,喘咳,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

7、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該養生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養生穴可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人中」穴不止用於急救 經常按揉可補腎強腰

看到有人不省人事了,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掐人中」。這個在急救中經常用到的穴位,又叫「人種」,和我們的身體狀況密切相關。看「人中」辨疾病更是成為了一種「時尚」,人中穴有「異」,體內很可能有「恙」。

常按人中可補腎強腰

人中穴又稱水溝穴,位於人的鼻唇溝正中上1/3與中1/3的交界處,為「醒腦開竅」的重要穴位,針刺或用指甲以及其他尖銳物品刺激該穴位,可用於治療中暑、中風、昏迷、暈厥等急性病症,故「人中穴」又被譽為「急救穴」。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發揮此穴的急救作用,仿佛有點「屈才」了,人中穴的功效其實不止於此。

經常按揉指掐人中穴除有急救功效外,還有補腎強腰、協調陰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腰扭傷等疾病。現代醫學認為這個部位正好相當於第1頸椎高度,鼻下方受到的刺激平行地傳至第1頸椎,脊神經受到刺激後,使支撐背部的豎脊肌鬆弛,從而緩和了腰脊部的緊張和疼痛。具體方法:以食、中、無名指(指尖向上)緊貼在鼻子的下方,人中溝上1/3處左右移動來回按揉指掐,每次1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按揉指掐後會感到腰部輕鬆,兩腿有力。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指掐時節奏要和緩,動作要輕柔,肩臂要放鬆,指力內收,力貫指端,被掐部位不能產生青紫現象,更不能掐破皮膚。另外,如果在辦公室感到頭腦昏沉時,用手掐掐這個穴位,還可以起到提神醒腦和增加食慾的作用。

觀察人中判斷身體狀況

人中作為醫學名稱,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意思是唇部厚,人中長,可以知道小腸的情況。可見,古人很早就知道通過觀察人中來判斷身體狀況,近年來,看「人中」辨疾病更是成為了一種「時尚」。

健康人的人中是整齊的,位置正中,人中溝清晰勻稱,顏色黃里透紅。如果人中狹長、溝道窄細,或中細下寬、人中短縮、顏色灰暗,表明此人可能心臟不太好,易發心絞痛等疾病;如果人中顏色發黃,則表明脾胃虛弱,如呈土黃色,則脾胃虛寒;如果人中發紅,尤其是靠近嘴唇處發紅,表明此人為熱邪侵入,或體內有瘀血;如果人中呈紅黃髮亮或接近唇的地方潮紅,是膀胱濕熱的表現,常見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若人中呈鮮紅色,可能是火氣亢盛,或將出現癰腫;人中若起紅疹,則表明生殖系統出問題了,女性多有宮頸糜爛、附件炎,男性則可能有前列腺炎等;萬一人中色青,則此人很可能內里有寒濕,等等。總之,人中穴有「異」,體內很可能有「恙」。

人中窄短說明腎氣虛

女性的膀胱和子宮都位於盆腔,其病色反映在人中溝的上中1/3交界處。正常情況下,人中溝的氣色與面部其他部位一樣,應當是黃中透紅,明亮、潤澤、含蓄。人中的氣色形態正常,標誌著其人的子宮、外陰等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女性的月經、排卵、生殖正常,膀胱功能也正常。

首先,人中溝的形狀和孕育能力有關。端直型、梨型人中溝的婦女孕育能力較好,人中寬直比人中短窄好。其次,人中形狀和子宮大小有關。人中端直型、梨型的人子宮大小正常。此外,人中也和女性月經情況相關。人中正常、呈八字型的女孩初潮較早,一般在12~14歲;人中較平坦、呈短淺型的女孩初潮較遲,一般在15~18歲;人中呈八字型、倒梨型的人行經時或經前多伴有腹痛、腰酸;人中短淺、長窄、偏斜者,多見閉經。

人中對男性來說,除了可以觀察腎精、腎氣是否充足,長壽還是短壽,還可以判斷生殖系統的狀況。中醫把男性生殖系統概括為精室,如果把下嘴唇到下頜的部位分成三等份,那麼偏上1/3那一部分反映的是男性精室。精室的氣色以明亮、潤澤、含蓄為好,顏色也應當是黃中透紅,有的可能會比下頜其他部位要稍暗一點,但絕對在一定範圍之內。

秋季拔罐去濕氣 拔罐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

對於秋季拔罐,人們看法不一。部分人認為,夏天濕氣大,加上長期待在空調屋裡,人體內積聚了很多濕氣,應該多拔罐除濕;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立秋後天氣轉涼,拔罐容易使寒氣進入體內,因此不應多拔。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按摩科副主任醫師王永學針對人們的疑惑作出了詳細解答。

手腳上有三個清火穴 按對了清涼一身

天氣炎熱易上火煩躁,想要清火除了飲食調理外,多按按手腳上的三個清火穴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