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富人吃補藥,窮人就泡腳。這些話不無道理,不論春夏秋冬,有一些朋友,泡腳已經成為日常習慣,很多人也都很喜歡泡腳。但是也不是說所有人都是適合泡腳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什麼樣的人不適合泡腳以及說說泡腳要注意什麼問題。
三種人不易泡腳
1、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泡腳要謹慎
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的患者,血液回流不暢,如果泡腳,阻塞的靜脈病會加重血液淤積,如果有些朋友,在熱水泡腳後皮膚有出血點,可就注意了,這可能是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皮膚上的出血點,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色素沉著,小腿顏色變黑。尤其是有些腦梗、心梗的朋友,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則出血情況會更嚴重,千萬要當心!
2、下肢動脈閉塞缺血別泡腳
另一種不適合泡腳的,是下肢動脈閉塞的患者,這個疾病的表現雖然是下肢缺血。可惜熱水泡腳,並不能擴張閉塞的血管,也不能改善缺血的症狀。不僅如此,對於缺血組織來說,周圍溫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組織的耗氧量,加重缺血,因此,缺血組織可能會因泡腳更加缺血(醫學上稱之為「盜血」現象)。所以如果屬於「動脈閉塞缺血」的朋友,千萬不要泡腳!
3、糖尿病足患者別亂泡腳
糖尿病足分為三類:「神經病變型」、「缺血型」和「混合型」。神經病變型的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為腿足感覺奇冷,怕冷。因此,熱水泡腳很容易成為一個舒適的選擇。但是神經病變一旦存在,患者對痛覺、水溫的感覺反饋機制失靈。因此患者往往會不斷加熱水,哪怕已經嚴重燙傷,也渾然不知。
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臨的問題,則與上面提到的「動脈閉塞症」相似。混合型患者更不用說,泡腳是萬萬不能的。
因此,下肢動脈閉塞症和糖尿病足的朋友,要懂得避開泡腳的風險,高溫泡腳可能導致截肢!我們提醒各位需要養生的朋友,避開陷阱,泡腳更保健!上面我們說了這麼多,那麼泡腳到底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泡腳有哪些要注意?
1、泡腳前
需要選擇泡腳桶,中藥泡腳一般使用木質材料的泡腳桶,這樣吸收藥物的效果更好;中藥泡腳水溫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沒過腳踝。
2、泡腳時
在泡腳的過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腳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用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3、泡腳後
一般泡腳30到40分鐘即可,泡腳後,如果覺得中藥水髒的話可以用熱水洗腳,完成後要注意腳部保溫。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痛經的拔罐療法
氣血虛弱
症狀:經後一二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喜歡揉按腹部,月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無力,或面色差,或食少,大便清稀。
治法
方法一
選穴 脾俞、氣海俞、關元、足三里。
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氣海俞: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俯臥,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第2腰椎往下摸1個椎體,即為第3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二
選穴 脾俞、次髎、氣海、足三里、三陰交。
定位 脾俞: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
氣海: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氣滯血瘀
症狀:經前或行經第一二天,小腹脹痛,怕按,甚則小腹劇痛而發生噁心、嘔吐,伴胸脅作脹,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淨疼痛消失。
治法
方法一
選穴 膈俞、肝俞、次髎、中極、血海。
定位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個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俯臥,骨盆後面,從髂嵴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
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膈俞、肝俞兩穴用梅花針叩刺出血,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點冒出皮膚為度。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
方法二
選穴 氣海、曲泉、三陰交、太沖。
定位 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曲泉: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屈膝端坐,當膝內側高骨(股骨內上髁)後緣,位於兩筋前方,膕橫紋頭上方處為取穴部位]。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以手4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
拔罐方法 太沖穴用梅花針叩刺出血,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寒濕凝滯
症狀:月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自覺冷痛,得溫熱則疼痛減輕,按小腹覺疼痛加重,經量少,經色暗黑或有血塊,或有怕冷、身疼。
治法
方法一
選穴 腎俞、中極、陰陵泉、三陰交。
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法二
選穴 水道、中極、地機、三陰交。
定位 水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地機: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陰陵泉下3寸,脛骨內側緣)。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條點燃溫灸各穴15分鐘,以皮膚有溫熱感及人體感覺舒適為宜,之後吸拔火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注意事項
拔罐治療痛經效果較好,但療程較長,一般要連續治療2~3個月經周期,患者要有信心配合治療。
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的調節,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戒菸酒,保暖防寒,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和壓力,經期不宜洗冷水浴和游泳,忌過性生活。
中醫怎麼拔罐治療痛經方法
分析女性痛經的治療方法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正確的確診這種疾病,那麼究竟女性痛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專家給出的專業解答,我們詳細解讀一下,看看怎麼才能夠正確的治療這種疾病。
女性痛經的治療方法:
1、將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茴香20克研為末,用白酒調成糊狀加熱敷臍,每日1次,經前連用3天,適用於寒凝血瘀型女性痛經。
2、拔罐:取腎俞、胸腰部(後背)、骶椎兩側、下脘穴,選用大小適當的玻璃火罐,用閃火法將罐吸附於所選部位上,每次只拔2~3罐,留罐25~30分鐘,每日1次,7~10次為療程。
上述女性痛經的治療方法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也是專業醫院比較常見的,要求大家在把握了女性痛經的治療方法之後,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的到正規醫院治療這種疾病。
拔罐治療痛經 效果看得見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劇難以忍受。常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等證,並隨著月經周期發作。
用拔罐對痛經有好處嗎
痛經是一種女性非常常見的生理情況,一般都是發生月經來之前和來的時候。痛經發生的原因是很複雜的,發生痛經的情況後,身體是會感覺到非常疼痛的情況。治療痛經現在還沒有很徹底的辦法。現在的辦法都是以改善症狀為主。那麼拔罐對痛經有好處嗎?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好好的介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