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蒜苗生吃殺菌解毒

  有些蔬菜既可熟吃也可以生吃,比如韭菜、蒜苗。

  韭菜的香辛味主要來源於具有揮發性的硫代丙烯,可增進食慾,還有散瘀、活血、解毒等功效。

  韭菜也是一種抗菌蔬菜,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因此,韭菜生吃能更好利用上述作用,而熟吃會降低香辛味及其功效,所以韭菜要急火快炒。

  蒜苗也可以生吃,但人們習慣炒熟後食用,還可加上肉絲、木耳、雞蛋、豆豉等共炒。

  蒜苗中的辣素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其效力可達到青黴素的1/10,還有驅蟲和防止傷口感染等功效。所以,如要熟吃,烹炒蒜苗時要炒得嫩一些,切忌太熟太爛,以免損失太多的辣素,當然生吃更能發揮辣素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對付秋老虎,未必良藥皆苦口

  10月的廣州,夏暑未去,秋燥又來。雖已過立秋,但是廣州街頭熱起來可是一點不含糊,早晚溫差較大,秋風一起,雨水減少,天氣變得更加乾燥,這個時候人們會出現咽喉干痛,口乾舌燥甚至渾身燥熱的症狀,這便是人體「秋燥」反應的表現,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秋老虎」。

  立秋過後,苦寒涼茶少喝為妙

  立秋過後,很多人都會感覺身體很乾燥,特別是南方,夏季餘熱加上秋季乾燥,在「濕蒸」「干焗」的環境下,容易使人誤認為是「上火」,例如皮膚乾燥、爛嘴角、小便赤黃、大便秘結、少痰等。廣東人有喝涼茶的習慣,涼茶鋪遍地開花,近年來一些人對涼茶存在誤區,不論哪裡不舒服都把歸咎於體內濕熱引發的,感到喉嚨不適動不動就買杯苦茶「清毒」了事。對此,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陳小憶主任醫師指出,苦寒的涼茶損害人的陽氣和津液,秋季胃腸道疾病多與此有關,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衛防科主任陳瑞芳表示,入秋後,夏季餘熱尚存,並且空氣乾燥,在這種氣候環境下的大多數人都容易出現咽干口渴、乾咳少痰、大便乾結等現象,它不叫上火,而是秋燥。

  廣州人一向愛喝涼茶,出現秋燥咽干症狀首先想到的也是涼茶。陳瑞芳建議市民秋季喝涼茶不要全選清熱解毒的,尤其是一些較寒涼的涼茶,少喝為妙。同時,脾虛的人不宜飲用涼茶。

  對付秋老虎,宜潤勿燥

  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夏秋交替,加上秋老虎肆虐,從中醫角度說,秋天由肺主宰,因此,秋季養生主要應從養肺、潤肺、補肺入手。陳小憶主任醫師提醒,秋季飲用涼茶也要選擇清潤的,如羅漢果五花茶、茅根竹蔗水、玉竹、百合等,清潤平潤肺部,就能消除身體的燥氣,達到「秋冬養陰」的原則。

  此外,秋季進補應以清補、平補為主,平日裡預防秋燥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選擇清潤養肺的食物,肺清潤平潤了,身體燥氣就能消除,也就能「下火」了。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指導醫生:

陳小憶 主任醫師

廣州神經內科中醫科

擅長疾病: 婦科疾病,如月經失調、閉經、不孕症,更...[詳細]

上網看孩子博客 家長進行網絡窺探惹來孩子反感

  上網看娃娃博客了解孩子的心思,結果卻讓父母很意外

  「如何與孩子成為朋友?如何了解他們在想什麼?」這一直是家長的難題,家長們為「獲取」有關孩子的信息,曾私拆過信件、偷看過日記。而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家長們也採取了新方式——透過網絡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家長們這麼做真的都是為一窺秘密嗎?孩子們又如何看待父母的這種「新潮」?

  案例一

  網絡是新的溝通渠道

  「女兒大了,總有叛逆的時候。」蘇先生和16歲的女兒是兩年前開始通過網絡進行溝通的,其誘因就是女兒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父女之間的溝通開始變得困難了。「可能兩人脾氣挺像的吧,面對面一討論問題很容易爭吵起來。」蘇先生說:「但是通過文字就不一樣了,雙方可以比較冷靜,措辭也比較有講究,容易讓對方理解和接受。」

  第一次,是蘇先生將一番想對女兒說的話寫在電腦桌面上,讓回家的女兒自然地看到,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時的蘇先生還不興使用空間或博客。後來女兒在自己的空間上發表了一篇「徵集生日祝福」的帖子,還催促蘇先生發帖給她祝福。就這樣,蘇先生在女兒的幫助下也開辦了空間和博客,在上面記錄自己的心情,也記錄想對女兒說的話。

  「一開始只是覺得是一個不錯的交流方式,後來慢慢發現女兒對此很得意。」蘇先生說,有時他會到女兒的空間上去逛逛,也留言。女兒的同學看到他的留言時會表現出羨慕和讚嘆,總說:「要是我的爸爸也這樣就好了。」同學們這樣的反應讓女兒很得意,對他變得更加信任,在空間上也不隱藏什麼內容,父女倆通過網絡形成了良好的溝通互動。

  「我也聽說過一些家長通過網絡窺探孩子的信息,其實他們錯了,探得孩子們的秘密後又能怎麼樣呢?」通過一段時間與女兒的網絡互動,蘇先生悟出道理:網絡為家長與孩子之間增加了一個溝通渠道,但家長們不應該借這個渠道去窺探孩子的隱私,甚至插足干涉、時時盯梢。只需要在發現孩子出現較大偏差的時候,用一個類似兄長的角度去適當引導一下就可以了。

  案例二

  不窺探哪能知道秘密

  今年大學二年級的花花(化名),就是「網絡窺探」的受害者。

  高考之前,花花就發現媽媽通過網絡窺探她的秘密。「她是從同事的孩子那打聽到我的博客地址的。」花花說,媽媽同事的孩子和自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自然知道她的博客,而這一消息的走漏沒想到竟然被媽媽利用起來。

  「那段時間,媽媽每天都匿名登錄我的博客查看更新。」花花說,她在博客上幾乎是無話不說的,上面確實有很多自己的心事和秘密。每次,當媽媽看到她博客上一些不對頭的動向時,都會含沙射影地問她。比如「是不是有哪個男生喜歡你啦?」「今天上學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啦?」等等。

  「一開始我還沒在意,後來逐漸發現只要我的博客一更新,內容稍微敏感些,當天晚上媽媽的問話就會與之相關。」花花說,後來她才知道媽媽為了避免讓她知道她在查看女兒的博客,從來不在家上網,都是到辦公室里才看博客的。為了這事,花花還和媽媽大吵了一架,媽媽還義正詞嚴地說,不這樣怎麼能了解她?兩人好幾天沒說話。最後花花乾脆把博客關閉了。${FDPageBreak}  觀 點

  家長 陌生人能看我為啥不能看

  「說實話,我覺得現在孩子的思想有些不可理喻」蔣女士也曾經上博客窺探過孩子的秘密,後來也是不歡而散。但她始終想不通的是,「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在網上給陌生人看,為什麼不能給自己的父母看呢?」

  採訪中,部分家長仍透露出對子女反感他們去看博客的不解,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了解孩子天經地義,而且是因為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與父母交流才促使他們不得不通過其他渠道「打探」消息的。而且這能讓父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更了解他們,更放心。

  還有一些家長則表示,他們真的只是關心孩子。家長們匿名去看孩子的博客不是要去發現孩子的秘密,然後對他們進行教育。而是怕孩子知道他們去看後,就一味拒絕、牴觸才隱瞞身份的。「而且平時沒時間和孩子交流。本想和他們談談想法什麼的,但是孩子都會覺得我們是要對他進行說教,所以就想方設法避開。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會選擇上網去了解他們的。」張女士真心希望能和孩子通過網絡進行交流,希望以自己的閱歷給孩子們一些建議。

  孩子 反感網窺歡迎當面交流

  「不希望父母看我寫的東西,因為那是我的隱私。」孩子們卻不一定贊同父母的這種用心良苦,蔣媛就直截了當表示,即便父母們是真心為自己好,但他們總會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即便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家長眼裡或許也變得不正常了。如果連網絡這種虛擬空間都介入家長的身影,那麼就真的沒有可以說真心話的地方了。

  大四畢業生王瀟說:「我主動通過網絡和父母進行交流,只是為了避免正面和父母發生語言上的衝突。要是我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又不敢開口向父母說,那我只能通過網絡這個中介讓他們知道我所做的事情,然後請他們幫助我,請他們理解我。」她很喜歡父母通過網絡和她互動,而且最喜歡在博客或空間中看到父母的意見,然後與他們交換意見,避免正面對話的尷尬。不過,這樣也是在父母能夠正確理解網絡作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父母是抱著「窺探」的態度進入的,那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更多的學生則採取類似郭瑞的態度:「比較反感我媽去看我的東西,因為怕她看,所以空間裡幾乎沒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後來直接設了一個密碼。」郭瑞說,即便媽媽知道他的QQ,喜歡在工作的時候了解他的動向,但他通常都隱身上網,極少與她聊天。

每天刷牙2次以上有助防癌

日本愛知縣癌症中心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人,患口腔或食道癌的概率比刷1次牙的人低3成。完全不刷牙的人,患癌概率是刷1次人的1.8倍。 據日本共同社28日報道,據悉這是以約3800人為對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出的結果,也是日本國內首份顯示刷牙習慣與患癌關係的報告。 該報告將在10月1日橫濱市舉行的日本癌症學會上發表。 該研究所流行病學預防部負責人松尾惠太郎表示:「口腔和喉嚨中有能產生被認為是致癌物質乙醛的細菌。刷牙可洗去細菌和致癌物質,所以每天至少早晚刷牙有助預防癌症。」 調查詢問了該中心內961名頭頸癌及食道癌患者及2883名未患病者進行了有無刷牙、吸菸、飲酒等習慣。調查者年齡從20~79歲不等,平均年齡為61歲。 分析結果顯示,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人比刷1次的人患癌概率低約29%,完全不刷牙的人的概率是刷2次以上人的2.5倍。據悉,對抽菸和飲酒的人進行單獨分析也獲得了相同結果,明確顯示出無刷牙習慣和其它危險要素無關,是單獨存在的致癌危險要素。

長期大音量聽MP3致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