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不僅應用於養生中,目前在減肥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為什麼中醫拔罐如何吃香呢,這和拔罐的好處與功效密不可分。下面就讓中醫來為我們詳解中醫拔罐的好處和功效吧!
拔罐如何拔去疾病?
拔罐治病主要就是利用熱力排出杯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口緊吸在施治部位上,造成局部充血,從而產生治療作用。
中醫認為,當人體受到外邪和內傷的侵襲後,可以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如淤血、氣鬱、痰涎、宿食、水濁、邪火等廢物,通過經絡散布機體,阻礙氣血通暢,最終導致種種疾病。
而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力量,若覆蓋在經絡穴位之上,負壓可以吸開毛孔,吸出體內的廢物,從而使經絡氣血暢通無阻,臟腑功能也恢復正常,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同時,拔罐本身對皮膚局部就有溫熱刺激,熱量擴開了血管,血流量得以增加,血液循環更加順暢,新陳代謝也逐漸提高。更多的新鮮血液為組織提供了充分的營養供給,從而增強臟腑的抗病能力。
針灸對找穴位要求十分準確,而拔火罐主要是選擇一些經穴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
拔罐一般都可以祛寒除濕、疏通經絡、化淤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
比如中老年人常常會筋骨痛,中醫一般解釋為風濕入骨,拔火罐可以慢慢吸出病處的濕氣,同時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的目的。對於常年坐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說,拔火罐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常見的還有在後背順脊背拔罐,這是將罐排在督脈上,可以調理五臟六腑,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對風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別好。
拔罐後罐斑的提示
罐斑顯水腫和水汽狀,說明體內濕氣大;若還呈黑色,則還有血淤。
罐斑呈現深紅、紫黑或丹痧色,觸之微痛,說明有熱毒證。
罐斑呈現紫紅或紫黑色,無丹淤和發熱現象,說明有血淤。
罐斑無皮色變化,觸及不溫熱,說明有虛寒證。
罐斑微癢或出現皮紋,說明有風證。
中醫拔罐既養生又瘦身,想減肥的美眉可以嘗試,不過建議一定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罐能治病也能致病
「拔罐療法與針灸一樣,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物理療法。」專家說,拔罐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常見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進行治療。
專家指出,拔罐時用的「罐」有許多種,常見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抽氣罐等。其中玻璃罐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觀察到罐內皮膚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況。根據大小,罐還分為許多型號,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號不同,背腿多用大號的,額頭、脖子用小號的。
近些年,許多按摩館、美容院、足療店也都有拔罐服務,但其服務人員都只是經過簡單培訓的美容師。對此,專家表示,拔罐是一項專業的中醫理療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具備中醫行醫執照的醫生進行。如果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隨意進行拔罐治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如燙傷、損傷皮膚、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
家庭用的抽氣式罐很常見,但也存在用法不當的問題。專家指出,拔罐治療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項。一、分清體質。體質過於虛弱者不宜拔罐,會使虛者更虛。二、注意身體狀況。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以及孕婦、婦女經期、過飽、過飢、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三、小心不宜部位。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四、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拔罐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五、拔罐後正確處理。拔罐後不慎起泡,每個罐內多於3個泡,就應及時塗燙傷膏,或去醫院處理。
夏天拔罐治慢性病效果最好
夏季是拔火罐的旺季,和其他季節相比,夏季陽氣旺盛,人體的氣血也最為充盈,經脈之氣流暢,肌膚穴位更敏感,因此是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最佳時機。加之夏天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人體內很容易濕氣積聚,此季節拔罐不僅能溫補陽氣、增強體質,還能收到散寒祛濕、通絡行氣、活血化瘀等治療效果。
夏季感冒 夏季多見暑濕感冒,以發熱、汗出但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要症狀,可在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曲澤、委中等穴拔罐,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病癒即止。也可沿背部膀胱經穴走罐,走罐處可以塗搽薑汁作為潤滑劑,來回走罐以皮膚呈紫紅色為度,最後將罐留在大椎、肺俞穴20分鐘。但是,高熱的患者不可拔罐。
中暑 可以選用大椎、委中、外關,配合中沖、十宣、脊椎兩側、關沖,採用單純拔罐或刺絡拔罐,留罐5分鐘。脊柱兩側用梅花針重叩刺3~5次後走罐;中沖、關沖、十宣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不拔罐。
頭痛 一般來講,如果頭痛的部位在頭側面,疼痛為脹痛、跳痛,伴隨頭暈、眼乾等症狀,可選擇風池、肩井、陽陵泉等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的穴位進行拔罐;頭頂痛常和情志有關,可選擇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如肝俞、腎俞進行拔罐;如果頭痛的部位在前額,要選擇胃俞、足三里等足陽明胃經的穴位進行拔罐,配合刮痧效果更好。
腸胃病 夏季腸胃病非常普遍,常選肝俞、脾俞、胃俞穴,留罐10~15分鐘,每日治療1次,10日為一個療程。
頸肩腰腿痛 在家裡用火罐治療頸肩腰腿痛時,可以遵循「哪痛拔哪」的原則。
風濕性關節炎 腰上部位及上肢部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關節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腸俞。每個部位拔4~8罐,留罐時間約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兩周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6天。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乾,以免汗液影響火罐在皮膚表面的吸附。拔罐後不要洗澡,可以用干毛巾將汗擦去。皮膚有過敏或潰瘍、水腫以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都不適宜拔罐;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也不宜拔罐;腹部、臉部等肌肉不豐富、有臟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腸套疊、腸梗阻;還有就是體位容易移動或是骨骼凹凸不平,毛髮比較多的地方不適宜拔罐。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選擇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拔罐起水泡怎麼回事 怎麼辦好
中醫中的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
冬季拔罐要注意四點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是中醫養生的方式之一。拔罐對於一些體質有濕氣的人效果特別好,冬季拔罐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冬季拔罐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冬季拔罐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