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亞健康人群而言,它是一個非常好的醫療和保健穴位。
現代醫學對足三里穴進行了全面的研究。針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並可調節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提高T淋巴細胞轉化率,調節銅鋅失調等。
足三里穴位於髕骨下緣3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寬度即為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橫度)處。
傳統灸法中,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說法。可採用拇指點按、按揉或艾條灸穴位的方法。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二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關於針刺足三里治療消化不良的介紹
消化不良是我們時常會遇到的症狀,消化不良不是大病,但時常困擾人們的生活。它主要是由於不正常的作息和飲食習慣的不好,長期是精神壓抑導致的。治療消化不良的方法很多,下面將介紹針刺治療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脹、噯氣、食欲不振等上腹不適症狀,經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徵,症狀可持續或反覆發作。臨床採用穴位注射,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比較滿意。
取穴足三里,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或棉簽由中心向外擦拭消毒,用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維生素B14毫升和複方當歸注射液4毫升,於穴位處交替注射,垂直刺入足三里約兩厘米,患者有酸脹感後,回抽無血後緩慢推藥兩毫升。出針後用棉球壓迫針孔,防止出血和滲藥。隔日治療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學多稱「胃脘痛」,本病多半有工作壓力大和情志因素影響,主要病機為「胃失和降」。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可健脾強胃降逆,《四總穴歌》有「肚腹三里留」之說。臨床報道針刺足三里可促進消化腺分泌和排泄,具有增強胃功能及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維生素B1可促進神經細胞和傳導,影響神經體液因素,還可提高穴位的興奮性和傳導性,複方當歸注射液能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兩藥交替使用增加藥物的吸收和營養作用,又增強了穴位的治療作用。具備了穴位和藥物的雙重治療作用,可使穴位氣感增強,作用時間延長。
很多消化不良的朋友們都會選擇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有時見效可能會快,但是它也會無形中帶來其他的影響,所以不適宜長期使用。上面的針刺足三里相信會給患者帶來很好的療效。
內關配足三里治呃逆
呃逆一症,臨床頗為多見,主要表現為喉間呃呃連聲、聲音短促、頻繁發出,病人不能自制。中醫學稱其為「噦」,又稱「噦逆」。現代醫學將其稱為膈肌痙攣。應用內關配足三里穴治療多例呃逆患者,療效顯著,現將一典型病例報告如下:
患者,鍾某,男,56歲,外出受寒後呃逆不止。症見:呃逆頻作,聲音高亢,心煩易怒,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沉玄。取內關(雙側),足三里(雙側),取1.5~2寸不鏽鋼針直刺至有酸麻脹感覺為止。予此法治療後呃逆頓止。
體會
《素問。宣明五氣篇》言:「胃為氣逆,為噦。」多認為系胃氣上逆動膈所致。常因飲食不當、過食生冷,或勞累過度、耗傷中氣,或情志不舒、肝火郁滯、胃失和降而致。但究其病因,不外胃氣上逆。故《景岳全書》呃逆篇中有「至呃之由,總由氣逆」之說,所以以和中降逆為治呃大法。
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始於胸中,下行至橫隔膜,經上、中、下三焦,與三焦經相互絡屬,互為表里。呃逆乃膈間氣機升降不利所致,屬中焦之病,針內關有寬胸、利氣、順暢氣機之功,為寬中利膈、降逆上呃之要穴;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多有調脾胃、和中降逆之效,同時足三里還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合主逆氣而泄」,合穴可用於治療六腑病證,因此《針灸大全·靈光賦》又有「治氣上壅足三里」之說。二穴伍用,功補兼施,能寬胸利膈、調暢氣機、舒理脾胃、和中降逆,且操作簡單,費用低廉,便於臨床使用。
按足三里補氣養胃 按摩6個穴位等於吃補藥
針灸、按摩無副作用,療效顯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手段來治病。經常按摩以下5個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藥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補法、瀉法等,補法是較柔和地按摩,瀉法則是力道比較大的刺激,具體來說可以用屈曲的指關節頂穴位。
足部穴位之足三里
取穴:正坐屈膝,以本人手掌按在膝蓋上,指撫於膝下脛骨,中指落著點,外一橫指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