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魚重金屬多?盤點飲食中的常見「毒害」

在台灣,「林傑梁」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台灣唯一的臨床毒物學教授,長期專攻於毒物學與腎臟科,更有「毒物權威」之稱;每逢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他總挺身仗言,告訴大家事實真相;他在多個場合提醒大家提防飲食中的各式毒害,被台灣民眾稱為「食品安全」的捍衛者。本期,《生命時報》記者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位台灣毒理權威的飲食原則,並請權威食品安全專家解讀。

原則一,不鼓勵吃麵包,因為面包藏太多油脂,很多還含危害人體健康的反式脂肪。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告訴記者,市面上的麵包並不都存在這個問題,有些麵包,比如法棍麵包,脂肪含量跟饅頭相仿,並且不含反式脂肪。消費者在選購時認真閱讀營養標籤,就能找到低脂的健康麵包。

原則二,多吃應季食物。應季果蔬價格較便宜,而且農藥殘留較少。王興國指出,和大棚種植的反季果蔬相比,應季果蔬更新鮮,營養也更好,因此,在果蔬供應充足的季節,應該首選當季的食物。但是在果蔬種類較少的季節,吃一些大棚蔬菜來實現均衡飲食是可取的。無論什麼季節,吃新鮮蔬菜水果總比不吃或者吃醃製蔬菜要好。

原則三,只吃雞胸或雞腿,不吃雞皮。王興國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一般來說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含量較高,並且雞皮中的污染物含量較高。尤其是烤雞,經過烤制後,雞皮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形成膽固醇氧化產物,對人體造成較大危害。若烤制時溫度控制不當,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

原則四,不碰豆腐乳、豆瓣醬、梅乾菜、雪裡紅和咸白魚,如果這些食物發酵過程不當,可能發生致病菌污染。王興國認為,豆腐乳和豆瓣醬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發酵食品,大型企業對它們的生產過程把控很嚴,一般不會出現微生物超標的問題。但這兩者含鹽量較高,需要控制攝入量。相比之下,其餘三種食品的營養價值較低,尤其咸白魚還有致癌風險,不建議大家食用。

原則五,汆燙青菜。汆燙就是「清洗」,農藥也會減少。王興國表示,汆燙確實是減少蔬菜農殘的一個好方法,此外,它還能起到去除草酸、殺滅病菌的作用,值得推薦。

原則六,不吃大型魚。大型魚體內易聚集重金屬。寧可吃水煮的巴掌大的靖魚、竹莢魚、秋刀魚,照樣能得到好脂肪。王興國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他解釋說,海洋中的生物存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現象,因此,往往越大的魚,體內重金屬越多。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關注被吃掉的壽命 七個飲食壞習慣最要命

關注被吃掉的壽命,七個飲食壞習慣最要命。享受美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是由於現代高節奏的生活,迫使人們對飲食方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可是誰知道不當的飲食方法會加速我們的死亡,使我們的壽命變短。下面就來盤點下哪些飲食方法會危害我們的壽命吧!

1、不食早餐:

危害:嚴重傷胃,使你無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還容易「顯老」。

建議:早餐食物儘量做到可口、開胃﹔有足夠的數量和較好的質量﹔體積小,熱能高﹔製備省時省力﹔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注意干稀搭配,葷素兼備。如果時間真的趕,可以帶些餅乾什麼的充飢。

2、晚餐太豐盛:

危害:傍晚時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為一天中的高峰,胰島素可使血糖轉化成脂肪凝結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豐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來。同時,持續時間通常較長的豐盛晚餐,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建議:

第一,晚餐要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

第二,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儘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

第三,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

3、進食過快:

危害:加重腸胃負擔,導致肥胖。進食速度過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於口中食物和唾液澱粉?的初步消化,加重腸胃負擔﹔咀嚼時間過短,迷走神經仍在過度興奮之中,長此以往,容易因食慾亢進而肥胖。

建議:應該細嚼慢咽,預留多點時間用來進餐。

4、飲水不足:

危害:導致腦老化﹔誘發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響腎臟代謝功能

建議:多喝水,勤上洗手間。

5、果蔬當主食:

危害:造成人體缺乏蛋白質等物質,營養失衡,甚至引發疾病

建議:在使用水果當主食的時候,首先要看看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

6、餐後吸菸

危害:飯後吸一支煙,中毒量大於平時吸十支煙的總和。因為人在吃飯以後,胃腸蠕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這時人體吸收煙霧的能力進入「最佳狀態」,煙中的有毒物質比平時更容易進入人體。

建議:全面戒菸。

7、保溫杯泡茶

危害:茶葉用80℃左右的水沖泡比較適宜,如果用保溫杯長時間把茶葉浸泡在高溫的水中,就如同用微水煎煮一樣,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使茶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

建議:換杯子泡茶。

暖氣的6個好搭檔 幫你過一個舒適的暖冬

氣溫低過冰點的日子裡,熱乎乎的暖氣讓人幸福感飆升。與此同時,空氣乾燥導致的「暖氣病」卻讓不少人苦惱。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提醒,如果有下列情況,很可能說明家裡空氣過於乾燥:經常唇乾脫皮、咽干聲嘶、皮膚瘙癢、容易出汗、鼻出血、情緒煩躁,甚至莫名患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心腦血管疾病等。楊力建議,用好下面這6個暖氣的「最佳搭檔」,能幫您擺脫乾熱的苦惱,過一個舒適的暖冬。

溫濕度計。溫度過高是導致空氣乾燥的主因。冬天室內溫度以18℃~22℃為宜,濕度應控制在40%~60%,既能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也能避免室內空氣太乾燥。在牆上掛一支溫濕度計,方便及時調整。另外,每天最好通風半小時,最佳時段為10點至15點之間。每天保證2000毫升的飲水量,皮膚較干的人多吃韭菜、胡蘿蔔、菠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加濕器。冬天使用加濕器能快速增加空氣濕度。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自來水中一般含有氯,最好不要直接注入加濕器中,可使用涼白開、純淨水或蒸餾水;為避免加濕器內壁滋生的真菌或細菌隨蒸汽噴出,進入呼吸道,最好每天換水,每兩周徹底清洗一次;不要往加濕器的水中隨意添加消毒殺菌劑、醋、精油等,以免其進入人體後,刺激肺部和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加濕器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部空氣溫度,使用時不要離孩子、老人太近,以免著涼;開啟時間不宜過長,用幾小時即可關掉。

一盆水。一些特殊人群,如關節炎、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加濕器,可以用一盆水來代替。每晚睡前,可將一盆清水放置在臥室的暖氣片下面,讓空氣變得溫潤,避免晨起後口鼻乾燥,還能減少靜電產生。如果家裡空氣過於乾燥,也可以將一小盆清水放置在暖氣片上。如果是老式(鑄鐵式)暖氣,可以取幾隻礦泉水瓶,把上半部剪去,稍微壓扁,擠放在暖氣片的縫隙中,加入水,也可以起到加濕作用。盆或瓶中的水最好每天更換。

綠植。綠色植物是室內天然加濕器,能調節溫度和濕度。建議選擇一些體積小巧、晚上也能釋放氧氣的植物,如吊蘭、蘆薈、虎尾蘭等。臥室里不宜擺放太多綠植,一兩盆就好,可以經常給植物葉片上噴水,或養一些水培植物。

魚缸。可以在客廳擺放一隻開口較大的魚缸,不僅怡情養性,還能調節濕度。魚缸潮濕,容易滋生黴菌,最好別放在臥室。

濕毛巾。將一塊濕毛巾放在暖氣片上,也可以在暖氣下放置一盆水,將一條毛巾或吸水性強的棉布一頭放在水盆里,一頭搭在暖氣上,使水汽蒸發,增加空氣濕度。用吸水性好的拖把多擦幾次地,也能起到同樣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暖氣上放置物品,要以不影響正常供暖為前提。

《黃帝內經》首度公開飲食指南:雜食慢食

「養生之道,莫先於食。」利用食物的營養來防治疾病,可促進健康長壽。通過調整飲食來補養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健康和疾病的康復。而老年人機體各種生理功能的減退往往可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營養的吸收和對體內毒素、代謝產物的排泄。因而,老年人的健康飲食顯得尤為重要。怎樣的飲食才是合理、健康的?龍崗區中醫院內科主任劉健博士總結了老年人飲食的12字真經,即雜食、慢食、素食、淡食、稀食、斷食。

情緒決定健康!12種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假如被迫頂著壓力發言,身體的過敏症狀會在接下來的兩天中加重一倍;而這時如果能大哭一場,壓力造成的荷爾蒙則會隨著眼淚立刻被排出體外。那麼,人的喜怒哀樂究竟是如何影響身體健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