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透露清后妃養生方法

  亞健康困擾現代白領,各種養生書籍成為熱門。當前最受追捧的當屬「劉太醫系列」。作者劉弘章教授與其子劉氵孛 副教授分別是明朝永樂太醫劉純的第24、25代承襲人,「劉太醫系列」是二人根據先人養生理論和現代人健康問題推出的讀物,從「皇家養生技巧」到「祖傳獨特配方」無一不令人怦然心動。現摘錄書中養生片斷,與OL們共享。

  清腸妙招

  明朝劉太醫曾提出:「人慾長生,腸欲常清。逢月圓而清腸,瀉污濁而去毒。此乃養生第十。」據說劉太醫的清腸養生受到皇室貴族們的追捧,在明朝是很受推崇的養生方法。

  《劉太醫談養生》的作者劉弘章教授也指出:現代生活的空氣、水源、食物已經被污染,幾乎每人都處於慢性中毒之中,因此每個人都應定期用安全的方法清腸。

  清腸方法:

  1. 清腸當日不要吃普食,只能喝肉湯和果汁;而且要早早起床。

  2. 可以用500毫升開水,沏5-20克番瀉葉,然後把藥水涼溫了一次喝下。然後再把壺裡的番瀉葉用500毫升開水沏一次,等藥水涼溫了再一次喝下。另方法是喝20%的20-50克甘露醇溶液。

  3. 經過大約四個小時,開始第一次腹瀉堅硬的糞塊。

  4. 然後又一次稀便。

  5. 最後是黃水便,個腹瀉黃水是清腸的目的。只有達到這個目的的才能真正的清理結腸、膽囊、胰腺和肝臟。

  注意事項:

  1. 每次腹瀉之後,要洗肛門,同時喝涼開水。

  2. 第一次清腸的人,會排出零散的十分堅硬的糞石、胰腺結石和膽結石。

  3. 堅持每月清腸的人,不會排出糞石,但是會排出十分黏膩的糞便。

  4. 清腸的過程應當注意,只要腹痛就要趕緊去衛生間,不要等待便急再去,以免拉在褲子上。

  5. 清腸之後的幾天,可能大便要減少,這不是便秘,而是結腸里沒有糞便。劉太醫的辦法是在清腸一周之內,每天使用中藥元明粉拌蘿蔔絲吃,或者每天吃生芝麻糊50克,就可以促使身體裡的糞便及時排出。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飲食搭配要合理

  在中醫看來,藥物治病是以其偏性而糾正人體之偏,越有急救功效的藥物偏性越大,運用不當則問題越多,相當於現在常說的毒副作用越大。食物則性味平和、穩妥,方便運用,且味多甘美。難怪民俗雲「藥補不如食補」,也難怪一部《大長今》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韓國飲食潮。

  我的飲食習慣概括來講包括三方面的內容:飲食清淡,葷素搭配;種類多樣,少有偏嗜;饑飽適宜,飲食規律。

  飲食清淡,葷素搭配

  飲食清淡,一般是指日常進食以素食為主,如穀類、豆類、薯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同時配合一定量的肉類、蛋類、奶類等動物蛋白。飲食清淡有益於身體健康,大凡長壽之人多是飲食清淡者。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健康,主要表現在飲食中過食肥甘厚味之物。因此像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層出不窮。中醫歷來反對過食肥甘厚味,如在《黃帝內經》中便說:「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膏粱之變,足生大疔」, 就是指肥胖的權貴由於生活條件優越,嗜食肥美厚味,就容易產生消渴、半身不遂、痿厥、氣粗喘滿、癬瘡等一類疾病。

  因此,我在此建議大家飲食以清淡為好。

  當然,飲食清淡並不是指純粹的吃素,只是食物中動物蛋白相對減少而已。有些純粹的素食者(如牛奶、雞蛋也不吃)只吃蔬菜、水果、穀類、薯類等,其實這樣的飲食結構對健康是不好的。正所謂「草木無情,而人則有情,需以有情之品而滋氣血之生」,這裡的「有情之品」即指肉類,因此還需要食用一定量的肉類食品才有助於維持機體的健康。

  目前關於飲食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吃四條腿的(豬、牛、羊)不如吃兩條腿的(雞、鴨等家禽),吃兩條腿的不如吃無腿的(魚類),吃無腿的不如吃多條腿的(蝦)。」

  我的看法是大家宜多吃雞和魚類,有條件的可以選食海魚、小魚、小蝦等。魚類對於身體較虛弱的人尤其適宜,且常食魚可以有效延緩腦衰老。

  本篇為出版社合作文章,嚴禁轉載。出版社圖書合作請聯繫電話:020-37617238。

  ${FDPageBreak}

  種類多樣,少有偏嗜

  我常告訴身邊的人應該「吃雜一點」,就是注意食物種類多樣化,不挑食,少偏嗜,各種食物都應適量攝取一些,以保證營養的全面和均衡。

  食物種類多樣化才能保證營養的全面和均衡。營養缺乏容易導致身體虛弱而多病,影響健康。孫思邈曾在《食治序論第一》中引用前人的話說:「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辛走氣,多食辛,令人慍心……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甘,令人噁心。」這提示我們,營養過剩或不均衡同樣也會致病。現在患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中風等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營養過剩或不均衡造成的。

  可以說基本上我什麼都吃,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什麼都只是吃一點。當然,性味平和的食物我會適當多吃些,大辛大燥或大寒大熱的食物則少吃一些。

  有時候到外地講學、參觀、開會的時候,我也喜歡吃當地的特產。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特產所含的營養素有其特點,它們內含不同的微量元素。

  現在,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喜歡到麥當勞、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店裡面吃東西。或是煎炸的雞腿、雞翅膀,或是含過高熱量的漢堡包,或是過於寒涼的可樂類飲料,這些都對身體不太有利,偶爾吃點關係不大,不宜長此以往。因為這些飲食從中醫角度講多是性味過偏之品,煎炸過熱,冰凍過寒,乍寒乍熱,久則腸胃必定受傷。

  特別應當注意的是,體質虛寒(如怕冷、容易感冒、大便稀、夜尿多等)的人群更不應過多食用寒涼性質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梨、豬肉、甲魚等應少食,應該「吃暖一點」。

  饑飽適宜,飲食規律

  是以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蓋飽則傷肺,飢則傷氣,咸則傷筋,酢則傷骨。

  ——《攝生要錄》

  上面這句引用的是明代養生家沈仕的話,他主張人應當在有飢餓感時進食,口渴時喝飲料,但他並不提倡「極飢而食」、「極渴而飲」,並強調「食不可過飽」、「飲不欲過多」。這也是我為何主張「不可過飢,不宜過飽」的理論支撐之一。飽食容易出現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的現象,還可能引發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不少人會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即所謂飽食易使「腹中膨亨短氣,或致暴疾,乃為霍亂」。

  這句話另外的啟迪是,如果有可能,應當採用少食多餐的飲食方式,而不是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這方面最鮮明的對比是日本的相撲運動員和英國的貴族。日本的相撲運動員為了增加體重,採取兩餐制的進食方式,即每日只有早、晚兩餐進食,他們每餐的進食量多是正常人的十倍之多,食後即睡,結果日本的相撲運動員壽命多較短,很少有長壽的。而英國貴族的進食是採取每日六餐的進食方式,每餐少量進食。這種進食方式對健康是很有益的,因而英國貴族多身材苗條,長壽的也很多。

  從這個「兩極分化」極為明顯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少食多餐、規律進食的方式對於防病保健是很有幫助的。限於條件,雖然我們無法像英國貴族那樣每天分六次進餐,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方法,即定時進餐、每餐少食。

  飲食規律的重要性在前面已經提到,飲食規律有助於健康長壽,誠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FDPageBreak}

  我的三餐進食分配

  我的三餐基本上都按固定的時間進食,每餐的進食量也多較固定,食不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度。

  現在很多人由於不良的進食習慣而患上胃腸疾病。由於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很多人不能按時就餐,肚子很餓的時候才匆忙進食。飢餓時進食對健康不利,一則容易因飢餓而進食過多,加重胃腸道負擔;二來匆忙進食時由於牙齒對食物的咀嚼不夠充分,也會影響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長期如此便容易罹患各種消化系統疾病,像胃炎、胃潰瘍、腸炎等。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飲食以時」,即定時進食並形成規律,這樣有助於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有助於人體健康。一般來講,一日以三餐為宜,倘若過飢不食或隨時隨地進食,就會打亂胃腸消化的正常規律,導致消化功能下降而有損健康。

晨起飲茶的好處

  我國為飲茶大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韻味十足的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些茶的專著,如陸羽的《茶經》、丁謂的《北苑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熊蕃的《宜和北苑貢茶錄》、趙汝礪的《北苑別錄》、蔡襄的《茶錄》、田藝蘅的《煮泉小品》、許次紓的《茶疏》等。

  茶葉含有非常豐富的物質,在防病治病方面均有非常好的用途。茶葉具有清腦醒神、除痰消食、減肥消脂、清熱消暑解渴、防治瘟疫、瀉火消腫、活血止痛、醒酒解毒、堅固牙齒等作用。現代研究則進一步證實,茶療可以抗癌防癌、抗衰老、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提高免疫力,等等。

  我國古代的中醫還曾多次運用茶葉來治病,茲舉兩例:

  例一,《古今醫統大全》記載:「沈繹,字誠莊,吳郡人,聰明好學,善醫方。洪武中,肅王疾,召診。問知平日嗜乳酪,只烹濃茶飲之而愈。王問。對曰:茶能滌膈中之膩故也。王神其術,遂奏授本府良醫雲。」

  也就是說,茶葉能夠消除油膩,蕩滌腸胃的積滯,因而可以用來治療過食奶酪。這個記載為茶能消除油膩而治療飲食積滯提供了一個生動鮮活的例證。

  例二,《醫說》中記載:「憲宗賜馬總瀉痢腹痛方,以生薑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盞,並草茶相等煎服之。文潞公得此疾,百藥不效,而予傳此方而愈。」

  這個醫案提示了生薑與茶可以用來治療瀉痢腹痛,中醫藥的神奇大多如此。又民間有云:「一年四季常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蘿蔔配綠茶,氣得醫生滿街爬」。

本篇為出版社合作文章,嚴禁轉載。出版社圖書合作請聯繫電話:020-37617238。

勤用腦能防衰老

縱觀古今內外,大凡事業有成的,無不是非常喜歡動腦筋的,而長壽又保持敏捷思維者,無不常常進行學習、思考。據說毛主席臨終前還捧著書在讀,而鄧小平同志八十多歲時也依舊談笑風生,葉劍英元帥八十歲時還曾經滿懷豪情高歌「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喝茶的注意事項

喝茶雖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飲之不當反而有損健康,因為有些人是不適宜喝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