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多變,尤其是南方天氣多陰雨,身體很容易出現濕熱。體質稍差的人身體就會折射出很多不良反應,所以身體健康調節顯得十分重要,除了多曬太陽,多運動來祛濕,食療也是很多功效的。那麼濕熱吃什麼呢?下面為大家介紹4款祛濕湯。
體內濕熱三個證型的治則治法分述如下:
濕重熱輕
證候:無身熱或身熱不揚,頭重肢困,胸悶脘痞,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噁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
病機:住處卑濕,水中作勞,汗出當風,濕衣裹身,濕邪客體;肺氣失宣,腎陽不足,脾虛運化失司生濕,三焦氣化不利等導致水濕過剩。濕漸化熱,乃濕中蘊熱,熱輕濕重之證。濕為陰邪,故無身熱或身熱不揚;濕性凝滯,濕濁內阻,氣機不暢,所以見頭重肢困,胸悶脘痞等症;而濕濁困阻也會反過來困阻脾胃,則脾胃運化失常,故有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噁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等,也是熱輕濕重的徵象。
濕熱並重
證候:神疲乏力,頭重身困,胸悶脘痞,兩肋隱痛,腰部脹痛,噁心嘔吐,胃納呆,口渴不欲飲或喜熱飲,發熱汗出不解,小便短黃,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清濕欠早,久必鬱熱,化熱入里。里熱轉盛,故小便短少黃赤,發熱漸高,但不隨汗出而解;口渴為熱盛之故,但濕邪中阻,故雖渴而不欲多飲;噁心嘔吐,胸悶脘痞,胃納呆等症,是濕熱郁阻於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濕熱膠結大腸;濕熱相搏,腰絡不利,故腰部脹痛,伴有熱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均是濕熱並重的表現。
熱重濕輕
證候:發熱,汗出,口渴欲飲,噁心嘔吐,納呆,兩脅脹痛,身重頭昏,心煩心悸,或胸悶氣促,脘痞腹脹,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
病機:長夏之際,濕熱熏蒸,侵入人體,與濕相搏;過食肥甘,飲酒太多,釀生濕熱;素體陽盛,或有伏火,感受濕邪,郁而不達,蘊結濕熱;素體陽虛濕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濕遏熱伏,或體濕誤服溫燥藥,使熱毒更盛,達營入血,濕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熱;如是誤治失治,濕熱性類的疾病大多會轉變為熱重濕輕。若熱盛於陽明胃,故口渴欲飲,濕阻於太陰脾,則,噁心嘔吐,納呆、脘痞腹脹。脾胃濕熱若熏蒸於肝膽,則易患黃疸(陽黃);熱熾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等,也為濕熱俱盛之證。
濕熱吃什麼好
第一:土茯苓燉水蛇
材料:土茯苓、水蛇、紅棗、生薑
做法:將水蛇切段並且清洗乾淨,然後飛水一下備用;將土茯苓去皮之後切片;然後將土茯苓、水蛇、紅棗以及生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大火燉煮3小時,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一定要選擇水蛇,而不是泥蛇,這兩種之間還是具有區別的,泥蛇的顏色比較的黑,雖然這兩種的外貌比較的相似,但是實際的燉湯效果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功效:這道食譜不僅比較的滋補,同時水蛇肉也很鮮甜,對於身體好處多多。
第二:玉須泥鰍湯
材料:泥鰍、雞胸脯肉、小排骨、玉米須、蔥姜、食鹽、麻油
做法:將泥鰍破開腹部然後清洗乾淨,最後用開水焯一遍,瀝乾水分;將排骨切塊;將排骨放在砂鍋的最頂層,然後上面放泥鰍;隨後放入蔥姜以及適量的開水;玉米須用紗布裝好,然後紮緊口袋一起放入砂鍋中;小火熬煮到六七成熟的時候放入雞胸脯肉絲,爛熟之後放入食鹽以及麻油,起鍋服用。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治療多種疾病,例如泌尿系統感染、高血壓以及黃疸肝炎以及糖尿病等等。泥鰍性平,服用之後具有補中益腎的作用,而玉米須性平,能夠平肝清熱。
第三:潤燥黃豆肉排湯
材料:黃豆、肉排骨
做法:將黃豆洗乾淨之後浸泡十五分鐘;肉排洗乾淨之後切塊,然後用食鹽醃漬大約半個小時;將肉排骨和黃豆一起放入燉鍋中,隨後小火熬煮2個小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就可以吃肉喝湯,並且全家人都是可以服用的。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去除體內的濕氣,對於去濕熱有著很不錯的作用。另外,日常如果出現了便秘、腳氣以及濕疹等情況,服用這道食譜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黃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少量的經常服用對於身體很有好處,不過如果過量服用容易導致身體發胖。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治療腹瀉的拔罐療法 必要注意7點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治療腹瀉的拔罐療法:
1、患者取仰臥位,用口徑6cm的中型火罐於肚臍窩處(相當於以神闕穴為中心,包括兩側天樞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減輕或者痊癒。適用於大便溏薄、次數多,或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樞、關元、足三里、上巨虛;②大腸俞、小腸俞、足三里、下巨虛。按俞穴部位選擇不同口徑火罐,取上述兩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進行拔罐治療。本法適用於脾胃虛寒型泄瀉。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泡時,小的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拔罐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如在家中自行拔罐時,應注意以下7個方面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1.用過的罐子一定要用過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時左右,然後清水洗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損的不能用。
2.應注意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選擇清靜、光線和冷暖適宜的室內環境為佳。
3.儘可能選擇一個自認為舒適的體位姿勢,如仰臥位、俯臥位等,如果在拔罐過程中要改變體位,可讓他人扶穩罐子後,緩慢改變體位。
4.初次治療者和體弱、年老、兒童等及易發生意外反應的患者,宜選小罐具,並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對於飢餓、疲勞、精神緊張、酒後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豐富,皮下組織充實及毛髮較少的部位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處拔罐。
6.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 病情輕、病灶淺的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時間可略長 拔罐部位肌肉薄,如頭部、胸部、背部,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拔罐時間適當延長 天熱時則相對縮短。
7.起罐後,皮膚局部潮紅、瘙癢,不要亂抓,幾小時或數日後即可消失。
葛花的作用與功效 解酒護肝補腎
【葛花的作用與功效】
葛花茶有強效解酒,還具有清熱、解毒、護肝、養顏、補腎之作用。
在中醫領域裡就有「千杯不醉葛藤花」之說。總之,葛花在(神龍本草經、醫藥大全、東醫寶典-難病篇、本草綱目均有記載。
葛花茶,有醒酒的功效。上班族們工作中難免有一些應酬,每天喝少量的酒對身體並無壞處,但是如果沒有節制的話,會喝多少就喝多少,這樣對身體的危害很大,所謂「喝酒傷肝」,長期下去有可能造成肝硬化和脂肪肝。所以這種情況的上班族們就可以喝點葛花茶緩解一下。還有,可以在酒桌上多吃一點維生素C含量的水果,如:橙子和橘子,但還是得避免太多的大魚大肉,容易傷肝。
【食療藥方】
葛花解酲湯:治酒客病。
【組成】
1、蓮花青皮三分去穰 木香2.5克 橘皮去白 白茯苓 人參 豬苓 以上各7.5克
2、神曲炒 澤瀉 乾薑 白朮以上各10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 以上各25克
以上為細末,和勻,每服15克,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不可恃此過飲,頻服取汗,損人天年。
【注】酒為水谷精液所化,體濕性熱,少飲則能調和氣血,流暢陰陽,內助中氣,捍禦外邪,若過飲無度,輕則傷人脾胃,重則損人神氣,所以酒困之人,昏暈煩亂,乾嘔噁心,飲食即吐,百體酸軟,身熱頭疼,嘈雜吞酸,胸膈痞塞,口燥舌干,手足顫搖,心神恍惚,不思飲食,小便渾濁,大便溏瀉,此皆濕熱傷形與氣也。
【按】李杲曰:酒病者,往往以大熱大寒下之者,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大熱則傷陰,大寒則傷胃,元氣消亡,七神無依,折人壽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故制此方,君葛花,佐以辛香之品,用神曲,佐以快氣之品,用苓澤,佐以甘溫之品,服後取汁,是謂外解肌肉,內清陽明,令上下內外,分消其患,使胃中穢為芳變,濁為清化,泰然和矣。
【葛花偏方】
①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蓮花青皮(去穰)1.5克,木香2.5克,橘皮(去白)、人參(去蘆)、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7.5克,神曲(炒黃)、澤瀉、干生薑、白朮各10克,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25克。為極細末,秤和勻,每服15克,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脾胃論》葛花解酲湯)
②治飲酒積熱,毒傷脾胃,嘔血吐血,發熱煩渴,小便赤少:葛花50克,黃連10克,滑石50克(水飛),粉草25克。為細末,水合為丸,每服5克,滾水下。(《滇南本草》葛花清熱丸) [3]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濕熱體質食療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中醫拔罐 如何通過拔罐辨體質
拔罐是一種非常傳統的中醫療法,它是通過中醫按摩穴位和經絡的手法所演變而來的一種新型的治療疾病的方法,而且其效果非常有效。那麼大家知道如何通過拔罐辨體質嗎?別著急,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醫拔罐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