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 治小兒腹瀉食療有方

小兒年齡比較小,發生腹瀉症狀的時候,需要家長安排好他們的飲食,小兒腹瀉期間的飲食應該根據小兒的大小、腹瀉的程度等進行調整,也可以諮詢醫生。

小兒腹瀉期間注意的飲食安排

小兒腹瀉初期(發病48小時之內)讓胃腸道有一段休息時間,可給孩子減少奶量至原奶量的1/3-1/2,母乳餵養兒減少哺乳的時間,不要等乳汁吮空。牛奶餵養兒輕者可給稀釋牛奶,加水1/3-1/2,最好用脫脂奶,重者改食米湯或焦米湯(米炒過再煮湯),加糖不要多,不足的液量用口服補液鹽補充。

小兒腹瀉期間也可用治療腹瀉的嬰兒配方奶(含大豆分離蛋白,不含乳糖),效果也很好。已加輔食的嬰兒應停食一切輔食。兩天後漸增奶量和稀稠度。腹瀉期間營養素丟失較多,病情好轉後孩子的奶量不用嚴格限制,一般5-7天可恢復至正常飲食。輔食的恢復從一種食品少量加起,食物應少油、少糖、少膳食纖維,細軟易消化,使胃腸功能逐漸適應。

小兒腹瀉時調整飲食的具體作法是:首先禁食8小時左右,靜脈補液,然後給服脫脂奶、米湯、糕乾粉配方飲食,從小量至足量,從低濃度至高濃度,逐漸增加,定時定量,3天左右,過渡至正常飲食。根據患兒年齡、腹瀉時間及程度、病前奶量決定起始奶量及濃度。年齡越小,腹瀉越重越久,病前奶量越小,則起始奶量小,濃度低。在控制飲食期間,液體總量不夠的部分,由靜脈補給,同時注意從靜脈補鉀補鈣。

飲食療法舉例:4月齡患兒,體重5公斤,病前飲食為1次牛奶130毫升,1日5次。腹瀉1個月,程度中等,每日大便7—8次。入院後禁食8小時,然後按下述飲食計劃進食,每日液體總量為600毫升左右。第一天口服總量為400毫升,靜脈補液200毫升。

對症下藥 治小兒腹瀉食療有方

大約有40%~50%的小兒腹瀉「禍首」是輪狀病毒。由於目前缺少針對消滅輪狀病毒的藥物,應用食物療法和注意忌口顯得非常重要。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慾不好,有口臭。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食療方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煎湯代茶飲。凡大於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味少,伴有腸鳴腹痛。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綠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紅糖少許,飲用。

扁豆乾姜蘿蔔仔飲:取扁豆10克,乾薑3克,蘿蔔仔6克。以上加水適量煎湯。煎成後加紅糖少許,再煎3分鐘,取汁分數次飲用。

【濕熱型】

表現大便呈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伴有發熱,口乾,尿深黃而少。此型在秋季腹瀉較多見。

食療方

葛根黃芩粥:取葛根10克,黃芩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紅糖少許服用。

烏梅車前草湯:取烏挴10隻,車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代茶飲。

【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帶有白色奶塊,食慾減退,消瘦乏力。多見秋季腹瀉後期或久瀉不愈者。

食療方

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煮10分鐘,再調入雞蛋黃2隻,再煮3分鐘即可。分數次食用。

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朮、扁豆各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糯米50克,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車榴湯:取扁豆30克,茯苓50克,車前子12克用布包,石餾皮15克,以上四味共入砂鍋,加適量水,煎湯服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兒童秋季腹瀉不必驚慌 腹瀉孩子的飲食調理

秋季是兒童腹瀉高發季節,很多孩子會突然出現嘔吐、腹瀉,家長會說孩子上吐下瀉,很多孩子還會發熱,伴有咳嗽等症狀,這些均是秋季腹瀉的表現,家長看到孩子吃什麼吐什麼,拉出來全是水,精神萎軟,總是要睡覺,一般都很著急。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匆匆趕到醫院急診,其實家長在家進行簡單的處理非常必要,對於孩子病情的恢復更為重要。家長著急主要還是因為對秋季腹瀉不了解,希望我們通過這篇文章能夠了解兒童秋季腹瀉的相關情況,並進行適當的處理。

秋天來了,很多孩子發生上吐下瀉多是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腸炎,表現就是嘔吐,吃什麼吐什麼,喝水都會吐,拉出來都是稀水,或者蛋花湯樣大便,夾雜不消化食物。這種疾病同時可伴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由於上吐下瀉帶走大量水分,容易引起脫水,孩子會出現精神差,皮膚干,小便少甚至沒有小便。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餵養腹瀉孩子有幾個原則

首先是維持足夠的水分原則,其中包含鹽和糖,可自行簡易配製,也可到醫院取現成的補液鹽,回家沖水給孩子餵服。其次不加重腸道負擔原則,腹瀉時孩子腸道黏膜受損,此時進食不易消化食物更加加重腸道負擔,腹瀉不容易好轉。掌握這二個原則,很多腹瀉孩子會慢慢好轉,當然還有些要根據腹瀉的原因進行治療。

其次,孩子出現大量腹瀉,應注意孩子的飲食,主要和糖鹽水和稀米湯加鹽,可以吃腹瀉奶粉,避免雞蛋牛奶肉類等一切其他飲食。

再次,孩子上吐下瀉,容易脫水,我們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脫水,最重要的就是小便少和精神差,如果小便少甚至沒有小便就是脫水,那麼我們要多給予的糖鹽水或稀米湯加鹽,讓孩子小便多起來。

最後,嘔吐,此時就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胃腸情況。留好孩子的大便用塑膠袋裝起來帶到醫院檢查有無輪狀病毒。然後有針對性治療。

那麼腹瀉的孩子具體可以吃什麼呢?

焦米糊是不錯的食物,大米不要用水淘就上鍋炒焦,然後煮米粥,給孩子吃。焦米糊不但易於消化,而且能夠吸附腸道水分,促進腸道黏膜修復。其次就是大蒜,可將大蒜切成細粒,上炒鍋煸黃,放入粥或爛麵條中餵孩子。大蒜能夠清除致病菌,減少腸道損傷。中醫理論認為大蒜能夠燥濕殺蟲,契合腹瀉濕盛的病機。其他的食物只要不加重腸道負擔均可酌情食用,不要求過分限制飲食。

寶寶拉肚子吃啥好?治療小兒腹瀉的食物

很多寶寶患了腹瀉後,雖然多方治療卻總是不見好轉,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家長心裡焦急萬分,其實,寶寶患了腹瀉,除及時治療外,家庭飲食護理也十分重要:

⊙調整好寶寶的飲食,減輕胃腸道負擔。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餵的食物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餵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等。此外,由於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寶寶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導致腹瀉。當寶寶著涼,患感冒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餵寶寶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來彌補寶寶腹瀉造成的損失,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使腹瀉長時間不愈。此時宜給寶寶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糖鹽水,甚至暫禁食,使胃腸道充分休息,加快疾病的痊癒。

推薦:治療小兒腹瀉的食物

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後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並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雞蛋黃加少許麵粉和薑絲所蒸出的雞蛋餅也有同等功效。

蘋果膳: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蘋果一隻洗淨,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蘋果湯也是治療腹瀉的輔助飲料。將蘋果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也可再加5%糖,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內的嬰兒。

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後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

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蔔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康復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雞蛋、清蒸魚、鹹味雞蛋羹等。

焦米湯: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胡蘿蔔湯: 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製作方法是,將胡蘿蔔洗乾淨,對切開,去掉莖,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後加水(按 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小兒腹瀉時應停服鈣片和魚肝油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張愛民主任答:腹瀉多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導致寶寶容易腹瀉的原因主要是小兒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而小兒正處於生長發育快速期,所需營養物質多,消化負擔重,容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小嬰兒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較低,免疫功能差,因此,稍有餵養不當或當外來致病因素侵襲時,便會引起腹瀉。

小兒腹瀉吃什麼?6款食療方告別拉肚子

「拉肚子」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臨床常見症狀,可由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樣為特徵的一種病證。見到寶寶「拉肚子」,家長不必急於用藥,可嘗試一下中醫的飲食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