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拔火罐的原理 拔罐的多種療法

  很多人在感覺腰腿酸困或身體不舒服時會想到拔罐治療。那麼拔火罐為什麼能治病呢?下面小編就帶你來認識拔罐的原理。

  拔火罐的原理

  主要是由於罐內燃火消耗氧氣,致使罐內空氣稀薄,漸成真空,使機體局部形成負壓,產生的吸力很強,皮膚與肌肉組織都被吸進。因罐內的大力吸引而引起高度充血,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新陳代謝旺盛,組織營養得到改善,反射性地增強了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疾病的好轉或痊癒,所以近代有人把它叫做「瘀血療法」。

  另外,在拔火罐時,有一部分小血管可能破裂,血液溢於組織中被溶解,再被吸收,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自家溶血」。自家溶血吸收,能對機體產生持續的良性刺激,增強防禦機能,使病理過程好轉,而起到治療作用。以祖國醫學的理論來講,拔火罐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風散寒,化瘀止痛功能,所以用它能夠治癒很多病。

  拔火罐療法,雖然簡便易行,能治療很多病,但並不是萬能的。有些疾病用此方法,不但無效,反而會加重病情。如皮膚過敏,水腫及一些出血性疾病,例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還有病人極度虛弱,身體過於消瘦、孕婦、月經期等都禁用此法。

  拔火罐的適應症有感冒,四肢肌肉、關節疼痛,胸、背、腰部疼痛,百日咳,消化不良,嘔吐,胃脘部疼痛,腹痛等。按中醫的循經部位,選穴位運用效果更好。

  拔罐的多種療法:

  單罐

  用於病變範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範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多罐

  用於病變範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淤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範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子。

  閃罐

  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證病例。

  留罐

  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鐘。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推罐

  又稱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塗一些潤滑油脂,將罐吸上後,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即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動,這樣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暈灸是怎麼回事?如何處理暈灸?

  暈灸是不多見的一種針灸不良反應。多為輕症,但也有症候較嚴重者。應引起注意。其臨床表現,預防及處理之法大致與暈針類似。

  暈灸的原因

  關於暈灸的機理,曾有人將其與休克混為一談。其實,暈灸與暈針一樣都是一種血管抑制性暈厥。它是由於強烈的刺灸等刺激,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圍肌肉的)擴張,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因而心臟的輸出量減低,血壓下降,導致暫時性、廣泛性的腦血流量減少,而發為暈厥。

  關於暈灸的原因,《標幽賦》曾云:「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其常見者有下列幾種。

  (1)體質原因為最主要的誘因之一。體質虛弱,精神過於緊張、飢餓、疲勞,特別是過敏體質,血管神經機能不穩定者。不少無明顯原因的暈灸者,往往可從體質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過強,可致暈灸。所謂過強,因各人情況不一,很難度量比較。在刺激的種類上,以艾灸多見。

  (3)體位原因一般來說,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時易發生暈灸。

  (4)環境原因:環境和氣候因素也可促使暈灸,如氣壓低之悶熱季節,診室中空氣混濁,聲浪喧雜等。

  那麼如何預防艾灸時暈針?現代主要從心理和生理上進行預防:

  (1)心理預防主要針對有猜疑、恐懼心理者,或針灸時哭笑、驚叫、戰抖、躲避、肌肉痙攣。伴有瞳孔、血壓、呼吸、心跳、皮溫、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改變者。均可作預先心理預防,以避免出現暈針等不良反應。共分三法:

  語言誘導:施灸前,先耐心給患者講解針灸的具體方法,說明可能出現的針灸的感覺、程度和傳導途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鬆弛訓練:對好靜、壓抑、注意力易於集中、性格內向的患者,令其凝視某物體,待其完全進入自我冥想(入靜)狀態後,始行灸刺。

  轉移注意力:對急躁、好動、注意力渙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簡單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問題,利用其視、聽覺功能和思維活動等,轉移其注意力,促進局部組織放鬆。

  (2)生理預防飢餓患者,灸前宜適當進食;過度疲勞者,應令其休息至體力基本恢復。特別對有暈針或暈灸史者,最好採取側臥位,簡化穴位,減輕刺激量。

  在施灸過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暈灸症狀,應立即處理。灸療結束後,最好能囑患者在診室休息5~10min後始可離開,以防延遲暈灸。

艾葉泡腳能治風濕嗎? 艾葉泡腳的副作用

  艾葉泡腳能治風濕嗎?艾葉泡腳有溫陽活血通經作用,對風濕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不能經常泡,一周2到3次為好。下面小編為你介紹艾葉泡腳能治風濕嗎。

  艾葉泡腳能治風濕嗎?

  艾葉泡腳能治風濕嗎?艾葉泡腳是對風濕有一定的作用的。艾葉泡腳對全身氣血的運行,關節經絡的通利都會有好處,只能說對疼痛會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根治不太現實。所以建議您還是繼續堅持用艾葉泡腳,時間以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為宜,不要大汗淋漓。

  艾葉性溫燥,芳香而辟穢,艾葉能祛寒、除濕、通經絡。因現代人普遍寒濕重,所以艾葉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幫手。艾葉泡腳能治風濕嗎?艾葉在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寒濕性關節疼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腰腿疼痛即可用適量艾葉煎湯,先熏蒸後泡洗;肩膀痹痛可用艾葉和米醋拌炒後裝入布袋中熱敷;用艾葉、生薑、食鹽加黃酒共同翻炒後裝入紗布包外敷,可以緩解急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所引起的疼痛。

  冬天容易發生關節疼痛之類風濕骨痹的人群,建議每天晚上可以選用有溫陽活血通經作用的艾葉泡腳方:將一兩艾葉分成五份,每次取一份艾葉用紗布包好,水燒開,先熏腳,然後再泡腳。

  但艾葉泡腳,也不能經常泡,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用艾蒿每周2到3次就好,次數多了會傷底氣,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去了寒又不瀉氣。

  艾葉泡腳的副作用

  1、使用艾葉泡腳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個小時,當然因人而異,後心潮濕,額頭出汗珠效果就達到了。

  2、艾葉泡腳的時間最好控制在飯後一小時,睡前兩小時左右。

  3、艾蒿泡腳的水溫最好控制在四五十度之內,如果有條件用木桶泡腳效果更佳。

  4、在使用艾蒿泡腳之前最好喝點水,用於補充新陳代謝之後的體液。

  5、使用的頻率不可太高,一周兩三次就好,太過頻繁,瀉火太多,對身體不好。

  6、在艾蒿泡腳之後,按摩腳底五分鐘在磕腳十來分鐘效果更好!

針灸減肥法 最綠色的減肥法

大家都知道針灸減肥計劃吧,那麼小編在這裡為大家制定了一個針灸減肥的計劃時間和療程時間,中醫減肥被喻為最「綠色」的減肥方法,沒有副作用,希望能幫助大家。

背部拔火罐的好處:調氣血又健身祛病

人體的背部,亦稱脊背、脊梁,常比作力量和希望的象徵。其實,背部不僅寬大有力,是人體軀幹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神經系統、經絡系統、免疫系統等的重要區域,是人體的保健特區。那麼,下面就為你介紹背部拔火罐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