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啦圈有助減少腰腹脂肪 過重可能傷內臟

  呼啦圈是一項很好的快節奏的腰部鍛煉方式,可以減少腰腹脂肪,還能使腹背肌肉力量得到加強。但需要提醒的是,呼啦圈如果太重的話,可能會損害內臟健康。

  從材料上看,呼啦圈分為塑料製品、金屬管制品或彈簧等多種。專家稱,塑料製品及有海綿外套的呼啦圈比較適合普通人使用,但對於用金屬管、彈簧等特殊材質製成的呼啦圈來說,最好在運動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此外,呼啦圈的選擇,不見得越重效果越好。練習時也並非轉得越快越消耗熱量。而運動太過劇烈還容易造成肌肉拉傷或扭傷。另外,呼啦圈在轉動時會撞擊腹部、背部內的臟器,太重的呼啦圈撞擊力量也相對較大,可能會傷及臟腑,所以一定要選擇力量適中的呼啦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年終應酬飲酒「肝悲」 教你科學喝酒解酒護肝

  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這些耳熟能詳的疾病名稱已經悄然成了中年男人甚至青年男性的常見疾病,隨著生活方式的悄然改變,肝病早已不是少數肝炎患者的專有名詞,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在日常應酬時保護肝臟呢?

  「酒友」護肝三絕招

  在飲酒之前要及時進食一些主食,如米飯、饅頭、麵條等,避免空腹飲酒。其次,勿將酒與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混在一起喝,因為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更不能將各種酒混在一起喝,因為各種酒成分、含量各不相同,相互混雜,發生化學反應,使人飲後易醉、頭痛

  飲酒的時候,牢記慢、少、多的原則。慢是指慢慢下肚,不能大口大口猛喝。少是指每次喝的分量小,不能每次一杯斟滿。多是指食飲結合。在飲酒的同時,吃點主食、豆製品等保護胃和肝臟。喝酒時應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防止酒精對肝臟的損害。還可吃點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能保護肝臟。

  飲酒之後,儘量飲用熱湯,如用薑絲燉的魚湯,解酒效果較佳。酒後切勿以濃茶醒酒,因為濃茶中的茶鹼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而會加劇頭疼。可以吃水果或者喝果汁,因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也可以多喝清水,促進酒精快點排出體外。

  酒精中毒如何急救?

  急性酒精中毒的現場救護對輕度中毒者,首先要制止他再繼續飲酒;其次可找些梨子、馬蹄、西瓜之類的水果給他解酒;也可以用刺激咽喉的辦法,如用筷子等引起嘔吐反射,將酒等胃內容物儘快嘔吐出來,然後要安排他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注意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觀察呼吸和脈搏的情況,如無特別,一覺醒來即可自行康復。如果臥床休息後,還有脈搏加快、呼吸減慢、皮膚濕冷、煩躁的現象,則應馬上送醫院救治。嚴重的急性酒精中毒,會出現煩躁、昏睡、脫水、抽搐、休克、呼吸微弱等症狀,應該從速送醫院急救。

  解酒誤區

  濃茶解醉酒兩者合在一起大大加重了心臟的負荷,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心臟有疾患者切忌用濃茶解酒。

  喝醋解醉酒人大量飲酒後,酒精對胃腸黏膜刺激嚴重,此時喝醋,不僅加重對胃腸黏膜的刺激,更易誘發胃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

  汽水解醉酒汽水對人的胃腸有損害,會刺激胃黏膜,減少胃酸分泌,影響消化酶的產生,甚至會導致急性胃腸炎、胃痙攣。有些患有腸胃病的人,在醉酒後又大量喝汽水,會造成胃和十二指腸大出血。血壓不正常的人,在酒後喝汽水,可導致血壓迅速上升。

  此外,飲酒過量,頭痛、腸胃不適的人則可以洗個熱水澡,吃頓清淡的早餐,補充大量的水,然後充分睡眠休息。

  最後,建議廣大「酒友」,平時應多吃青菜,多運動增強體質,儘量減小酒精對身體的傷害,當然,能少喝最好不過了。

    編輯推薦:

    中醫養「肝」四忌 運動過激耗傷陰血

    警惕這5種你急需護肝的徵兆

    男人酒後解酒的9種最佳養生品

修身養性 治國安邦

  《呂氏春秋·先己》篇中提到:「昔者先聖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這種觀點實際上是揉合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道家修身養性的理論在內,因而具有極為豐厚的文化內涵。

  在儒家的養生理論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壽」(《論語·雍也》)的觀點,後來又十分肯定地提出:「大德必其得壽(《禮記·中庸》),認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長壽。

  《黃帝內經》作者接受了孔孟的上述養生觀點,認為那些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長壽者,大多因為他們能夠「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即所謂「德全而不危」。其後中國的養生家基本上依循這一思路,強調養生保健必須與道德修養相協調。漢代華佗的弟子吳普就說過:「善攝生者,要當先除六害,然後可得保性命延駐百年。一者薄名利,二者禁聲色,三者廉貨物,四者損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

  事實上,良好的道德情操,確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而心理健康則是去病延年的必要前提。漢代哲學家兼養生家董仲舒在分析孔子關於「仁者壽」的原因時曾精闢地指出:「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則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春秋繁露》)

  必須明確的是,在古代儒家的學說中,「養性」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養生,倒不如說是為了治國平天下。作為儒家「亞聖」的孟子早就提出過「修其身而天下平」的口號,而修身的方法則在於「存心養性」。

  在修身養性問題上,《中庸》作者曾寓意深長地提出了一個「誠」的方法:「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所謂「誠」,在這裡實際上是指人的自我修養,即指「養生」,又指「養性」,其基本含義是精神專一和恭敬無欺,前者偏重養生,後者偏重養性。倘若精神馳亂,意識不能專一,勢必造成氣散身亡,這就是明代大醫學家張介賓所說的:「今之人,但知禁慾即為養生,殊不知心有妄動,氣隨心散;氣散不聚,精逐氣亡。」(《類經》卷一)

  倘若說,儒家學說只是通過「養性」為中介,間接地把「養生」與「」治國統一在一起的話,那麼道家學說則無須任何形式的中介物,便直接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到 自己的理論框架之中。

  首先,在道家學說中,養生被視為治國的基礎。老子就說過:「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十三章)莊子對此更進一層,明確提出了「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莊子·天地》)的責難。

  其次,道家養生的方法,往往可以直接用作治國之道。「清靜」的養生之道,在道家看來就非常適宜於治國。老子就曾經反覆強調說:「我好靜而民自正」、「清靜為天下正」,主張只有「清靜」才是治國的最好方法;認為政治上的紛擾躁動乃是治國的大忌。

  儘管儒,道兩家在養生問題上都有趨向與養性、治國相統一的特點,但作為性質迥異的兩種學說,它們各自在這一問題上的出發點則是完全不同的:在儒家那裡,治國是居首位的,養生只是治國的派生物;養生在道家學說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治國反而是微不足道的、次要的。

  如果說,在儒家學說中,「養生」與「治國」是通過「養性」這樣一種中介物間接聯繫在一起的話,那麼在以「人的生命價值」為首務的道家學說中,「養生」又是如何與「治國」發生聯繫的呢?我們覺得應該是作為道家思想核心的「道」在這中間起了紐帶作用。

  因為「道」是自然、社會、人類的本原,所以無論是人或社會都要「依道而行」,都應該回歸到「道」所顯示出的那種虛無空廓、默默無言、清靜恬和的最高境界,如此才能保持永恆。

攝入過多鹽分易水腫 入睡前抬腳可預防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水分對於女人來說,甚至比昂貴的護膚品重要的多。可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水分也是造成你「肥胖」的一大因素!你是否上半身很瘦,腿和腳腕卻總是腫腫的;其實並不是很胖,卻總有朋友說你有點「嬰兒肥」;早上起床後,眼睛顯得比平時小了……其實,這不是肥胖,這是水腫!

夫妻相對而眠易缺氧 十種睡不好的狀態

美美睡上一大覺本是「人之常情」,現在卻成了不少人的奢望。可你有沒有想過,除了外界因素,一些壞習慣也會把睡眠偷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