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吃什麼養生 7種食物助養生

10月23日霜降節氣到,霜降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意味著天氣越來越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因此,霜降時節養生除了要防寒保暖外,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下面一起來看看霜降養生吃什麼好。霜降節氣吃什麼食物好?

霜降節氣吃什麼養生

1。白蘿蔔

霜降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冬季將要到來,養生首先推薦白蘿蔔。「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中說的就是蘿蔔所具有的功效。中醫認為,白蘿蔔性涼、味甘,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開胃健脾、順氣化痰之功效。白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增強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以增加食慾等。

蘿蔔性清涼,有一定的潤肺止咳功效,尤其是在冬天,人們常常會出現燥熱痰多,肺部不適等症狀,得法地吃一些蘿蔔,就可得到輔助治療。蘿蔔生吃是一種方法,不但清涼而且水分多,可以利尿,有益健康。同時做一些冰糖蘿蔔也格外有效。

2。紅薯

紅薯富含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等礦物質,屬粗糧,消化慢,糖尿病人吃一些也無妨,生活中與細糧主食進行交換,對身體會更好。紅薯含粗纖維,內火比較旺的人,多吃一點,有助於緩解便秘等症狀。

3。山藥

山藥為補中益氣藥,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將山藥、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選擇。另外,多汗、反覆感冒的氣虛患者在秋季應該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

4。白果

中醫認為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可益肺氣、治咳喘,是霜降節氣養肺食補佳品。白果也是營養豐富的高級滋補品,經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陰養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肌膚紅潤、精神煥發,另外它還具有斂肺定喘、燥濕止帶、益腎固精、鎮咳解毒等功效。

不過白果雖然美味,卻不能多吃,因白果含有少量氰化物,不可長期、大量生食、以免中毒。

5。橄欖

鮮橄欖入口雖苦,但是經過仔細的咀嚼後,越發的甘甜,且滿口生津,是秋冬防燥潤喉的佳品。橄欖在醫學上用為清肺利咽藥,主治咽喉腫痛。秋季天氣乾燥,嚼食鮮橄欖可以潤喉、清熱、止渴、生津。

鮮食味甘甜,與鮮蘿蔔煎服潤喉效果更佳。橄欖經蒸餾後的液體稱橄欖露,可用於治療咽痛、咳嗽、煩躁等症。

6。栗子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節氣的進補佳品。中醫認為栗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將板栗仁蒸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的兒童,以增加食慾,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慢性腹瀉患者早日康復,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氣虛乏力的食療驗方。

7。兔肉

霜降進補可以吃兔肉。兔肉在國外被稱為「美容肉」。其性味甘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滋陰養顏、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長期食用,又不引起發胖,是肥胖者的理想食品。

兔肉適用於炒、烤、燜等烹調方法;可紅燒、粉蒸、燉湯,如兔肉燒紅薯、椒麻兔肉、粉蒸兔肉、麻辣兔片、鮮熘兔絲和兔肉圓子雙菇湯等等。兔肉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調會附和其他食物的滋味,遂有「百味肉」之說。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雪節氣養生之道

注意頭部、腳部防寒

大雪到來,風寒更盛,我們首先應該注意防範風寒邪的侵害,注意防風保暖。頭、腳最易受風寒侵襲。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手三陽經脈走向是從手到頭,足三陽經脈走向是從頭到足,頭部是六陽脈匯聚之處,也是陽氣容易散發的部位。頭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縮,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中風。腳也是冬季保暖的重點,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足部處於人體最下方,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熱量不易被血液循環帶到足部,而足部脂肪組織本來就較少,最易受寒。

飲食方面要補陽兼顧滋陰,不忘調暢氣機

大雪寒冷,自然要溫補陽氣,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薑、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羊肉、泥鰍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便助於禦寒。但冬季乾燥,補陽不宜太過,如果出現面紅、口乾舌燥、流鼻血、皮膚乾燥、口角生瘡等症狀就說明補陽太過或本來就有陰虛的情況,此時應適當食用銀耳、白菜、雞蛋、牛奶、鴨肉、梨等有滋陰功效的食物進行調理。

冬季不宜多飲酒。常人都認為喝酒能暖身,許多地方還有冬天大量飲酒以抗寒的習慣,但這些習慣其實並不可取。喝酒身上覺得暖是由於酒精在體內分解會產生熱量,如果本身保暖措施做的好,確實能起到暖身的作用,但是不能單純用喝酒來對抗寒冷,因為酒精會加快血液循環,開啟毛孔,加快熱量的散失,如果沒有做好保暖措施,反而讓人更容易受風受寒。另外,冬季人的肝氣本就較為亢盛,大量飲酒會繼續升發肝陽,會讓人出現肝陽上亢的一系列症狀,如頭暈、頭痛等,平時本就脾氣暴躁的人症狀就更加明顯了。

人體氣血,要補更要通,冬季人們進補較多,更要注意調暢氣機,因此冬季可以吃點蘿蔔。蘿蔔有消食化積、解膩順氣、清熱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消化滋補品,解肉類之膩,調暢人體氣機。可以與羊肉等溫陽者同食。

預防多發疾病

大雪之時正是一些疾病發病的高峰期。

高血壓

寒冷時節,人體受冷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兒茶酚胺含量升高,會引起血管的收縮,再加上人體出汗量減少,血容量增加,會引起血壓的升高。因此大雪時要格外關注血壓變化,本來就有高血壓的人更應該多加注意。

(寒冷季節血壓易升高)

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本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冬季室內外溫差很大,人體在這種環境中血壓容易出現波動;寒涼環境中,血液中纖維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也會增加,更易產生血栓,從而導致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冬季預防腦血管疾病,除了保暖和注意血壓變化外,還要儘量少吃油膩的食物,少喝酒、吸菸,適度運動。

胃腸道疾病

大雪胃腸道疾病尤其是胃腸道潰瘍的發病率也會升高,這是由於人體受冷,神經系統高度興奮,掌管內臟的植物神經也處於緊張狀態,進而影響消化腺的正常分泌活動,是胃腸黏膜受到比平時更強的刺激,導致潰瘍的產生或復發。因此,大雪飲食應以甘軟溫潤為主,戒酒戒菸,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面癱

我們通常說的面癱是指面神經麻痹,即出現一側面部活動不利,口眼歪斜,無法閉眼、鼓腮、抬眉等,面癱的原因有很多,病毒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等均有可能引起面癱。天氣寒冷時正是面癱多發之時,很多人從溫暖的室內出門吹了冷風,或者晚上洗頭沒擦乾又受冷,就會引起面癱,雖然大部分面癱患者都能痊癒恢復,但也有遺留下口眼歪斜後遺症的,應該引起重視,注意頭面部的保暖,一旦出現面癱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治療,面癱恢復期一般在發病的一周到半個月,如果延誤治療可能就很難恢復了。

瑞雪兆豐年,大雪意味著降雪幾率增大,同時也是人們對於來年豐收的美好願望。冬季氣候特殊,我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應該格外注意養生方法,也為來年有個健康的身體打下基礎。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大暑養生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時節即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可內服外用並舉,具體方法:內服溫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連服一個月。外敷藥可選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細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薑汁調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攤在直徑約5厘米的油紙或塑料薄膜上,貼在後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貼在雙側的肺俞、百勞、膏肓穴上,用膠布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癢或有溫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須注意的是,每個伏天(夏季三個伏天)貼一次,每年三次,連續貼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這種內、外結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症狀。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藥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實驗結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燒開後,蓋上蓋子冷卻到室溫。這種冷開水在其燒開被冷卻過程中,氯氣比一般自然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

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大署節氣的佳餚。

清拌茄子:

[配料]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做法] 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 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注意: 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中毒蛋白,加熱後毒性可大為減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熗拌什錦:

[配料] 豆腐1塊,嫩豆角50克,西紅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做法] 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西紅柿、木耳分別焯透(西紅柿略燙即可),撈出淋干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西紅柿、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濕。

綠豆南瓜湯:

[配料] 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做法] 綠豆清水洗淨,趁水氣未乾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製幾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 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 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功效] 清利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痢疾等症。

注意: 喝此粥時,忌食一切溫燥、麻辣、厚膩之物。

霜降節氣養生食療

做法:蘿蔔洗淨切絲,放入熱水焯熟備用。先將白果洗淨與糯米同煮,待米開花時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鐘,拌入蘿蔔絲即可出鍋食之。

穀雨節氣話養生

穀雨時節,肝臟氣伏,所以,人們在精神上和體力上都不宜過度緊張和勞累,遇事切忌過於憂愁焦慮,甚至大動肝火。在食物上大家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飲玫瑰花茶、月季花茶、菊花茶、青皮茶等具有疏肝清肝理氣的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