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理論中有「秋來伏不去、祛濕養脾胃」的說法,因此,立秋過後,人們仍需祛濕調養脾胃,預防胃腸疾病,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的需要。
那麼,如何祛濕調養脾胃呢?
一、穴位篇
立秋過後終伏期間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養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其中,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3大養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祛濕養脾胃的好辦法。
二、保健篇
運動發汗,直接驅散濕氣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重症。因此,增加體育鍛煉是勢在必行的,通過運動,是身體裡的濕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發散出來,是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另外,隨著各地多雨季節的到來,體弱的老人、小孩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特別注意保護好身體,不要被濕氣「打敗」。
三、飲食篇
1、忌食生冷食物。剛入秋天氣還很熱,但陽氣已變少,消暑水果都不宜再食用。如寒性的西瓜,老人和兒童在入秋後食用,極易使腸胃受寒而拉肚子。
2、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此外,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自古以來,猴頭菇就被推崇為「養胃山珍」,能滋養腸胃,使其獲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運作而不至於受損。
3、選擇清淡的食物。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因此選擇一些清淡食物,適當多吃,遠遠勝過補藥的作用。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中醫養生理論還提倡立秋後每天早晨喝粥。粥利於健脾,可助脾胃滋陰,平衡健旺的陽氣。
4、以淡補為主。立秋之時不宜進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熱食物,應「淡補」,指補而不膩,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除了鴨肉外,兔肉、甲魚、海參等涼性食物都非常適宜在立秋之後食用,以達到滋陰養肺、潤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四、食療篇
①紅豆+花生+大棗
做法:
1、紅豆、花生仁洗淨,用冷水浸泡回軟。
2、紅棗洗淨,剔去棗核。
3、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乾水分。
4、鍋中加入約1500毫升冷水,放入紅豆、花生仁、粳米,旺火煮沸後,放入紅棗,再改用小火慢熬至粥成,以白糖調味即可。
②綠豆+薏米仁
做法:
1、將薏米仁浸泡一夜。
2、將浸泡過的薏仁與綠豆加水煮半個小時。
3、加入白糖即成。(也可以等粥冷卻,加入蜂蜜)
為了增加粥的粘稠度,可以加入燕麥,口感更好。
③鯉魚+紅豆
做法:
1、紅豆100克、紅棗4個、陳皮1/4個、鯉魚1條(約500克)、生薑3片。將各配料洗淨待用。
2、鯉魚宰洗淨,去髒雜,置油鑊煎至微黃,灑入少許水,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④黃芪+母雞
做法:
1、將雞斬成小塊,入開水灼去血沫,洗淨。將雞塊、火腿丁、蓮心放入陶鍋,加料酒、蔥姜和清水上大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
2、準備四個陶器或瓷器、紫砂的湯罐,將洗淨的藥材四等分放入湯罐,每罐加紅棗2粒,如有龍眼肉可放兩到三粒,然後將事先煲好的湯料撈去蔥姜,四等分裝入(裝不下可以留下以後用)湯罐,隔水蒸2-3個小時即可。
喝前根據個人口味自己加適量精製鹽。
五、怎樣才知道你有沒有「濕」呢?
一個人若「濕重」,表現為倦怠、手重腳重、食慾下降,嚴重者甚至不想喝水,口有古怪甜味。中醫認為形成濕底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大類:
1、外濕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外在環境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如曾涉水、淋雨、居住環境潮濕,都有可能形成濕底。
2、內濕
可能由於脾臟欠佳,容易水濕內生,也可能關乎飲食習慣,常吃濕熱的食物,例如芒果、柿子、香蕉、菠蘿、蝦、蟹等,都會形成內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6種姿勢測身體是否有毛病
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嗎?你的身體是否有些毛病呢?6種姿勢,可測試一下自己的身體,能讓你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趕快來一起看看吧!
test1:你的平衡性夠好嗎?
雙腳前後排列站成一條直線,用後一隻腳的足尖抵住前一隻腳的足跟,雙手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然後閉上雙眼,在心中默數10個數字。如果數數期間你的身體晃動了,就說明你的平衡性還不夠好,需要加強平衡鍛煉,否則在日常走路時,你就容易用力不均而損傷腳踝和膝蓋,時間一長還會造成脊椎勞損。
改善方法:一有機會就採用「金雞獨立」的姿勢鍛煉你的平衡性,刷牙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時間。
test2:你的聽力夠好嗎?
讓一位朋友站在距離你1米遠的位置,背對著你和你聊天,如果你可以聽清楚他說的話,就說明你的聽力沒有問題。這時可以再增加一點難度,把電視打開製造一些干擾,如果你仍然可以聽清楚他說的話,就說明你的聽力很好。但如果你在不開電視的情況下就已經聽不清他在說什麼,說明你的聽力已經受到損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平時使用耳機的時候音量調得太大。
改善方法:平時看電視、聽音樂時,將音量調到最大音量的60%以下,尤其使用耳機時更要注意控制音量。並且,最好用可隔絕外界噪音的包覆式耳機代替容易損傷內耳的內置式耳機。
test3:你的骨盆夠健康嗎?
坐在椅子上,將雙腳踩在同一水平面上,觀察自己的膝蓋高度是否一致?然後仰躺在地板上,放 松下 肢,請朋友幫忙觀察你的左右腳踝傾斜度是否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說明你的骨盆有一定程度的變形。其實大多數女人都會因為長期穿著高跟鞋或單肩背負過重的背包而導致骨盆輕微變形。
改善方法:平時多穿平底鞋,並且去請教健身教練,請他幫你制定訓練方案。放心,80%以上的輕微骨盆變形都可以通過適當的鍛煉來修復。
test4:你的呼吸效率夠高嗎?
單手握住一支點燃的蠟燭,然後將手臂伸直,嘗試著用一口氣將蠟燭吹滅。如果你無法將蠟燭吹滅,那說明你的呼吸比較短淺、呼吸效率不夠高,體內細胞可能經常處於氧氣供應不足的狀態。
改善方法:游泳是激活肺功能、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此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採用橫膈膜呼吸來提高呼吸效率。要學會輕柔、緩慢、平順的呼吸,呼吸之間不要停頓,保持一致的長度,同時注意呼氣和吸氣的力道均勻,並感受橫膈膜的起伏。
test5:你的血液循環夠好嗎?
以樓梯間的台階為道具,完成上下台階的動作,每分鐘上下20次,連續做3分鐘。然後休息30秒,再緊接著測量你的心跳數,記錄下30秒鐘時間內的心跳次數。對照下面的表格,看看你的血液循環狀況是否夠好、血液輸送氧氣的效率是否夠高?
20-29歲;30-39歲;40-49歲;50歲以上
出色:39-42次;39-42次;41-43次;41-44次
非常好:43-44次;43-45次;44-45次;45-47次
良好:45-46次;46-47次;46-47次;48-49次
一般:47-52次;48-53次;48-54次;50-55次
低:53-56;54-56次;55-57次;56-58次
非常低:57-66次;57-66次;58-67次;59-67次
改善方法:每天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能大大改善你體內的血液循環狀況,提高血液循環系統的氧氣輸送效率。快走、慢跑、騎車,甚至做園藝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test6:你的脊椎夠健康嗎?
保持平時的姿勢站立,調整全身到放鬆狀態,然後請人分別從你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為你各拍一張側身照。從照片上來看,你的頭部應該與肩部在一條直線上,而不應該向前或向後傾斜。你的肩部也應該與耳朵在一條直線上。此外,你的背部下半部分也應該向內有一定的弧度,不過弧度不能過大。如果照片上的實際情況不符合以上標準,就說明你的站立姿勢不良,這不僅會影響你的外觀、氣質,更會導致脊椎勞損,甚至會壓迫神經,引起頭暈、頭痛、肩酸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改善方法:除了對應照片改良站姿,更要多做一些梳理脊椎的伸展練習:站在門口,用雙手分別抓住門框上9點和3點的位置,向前儘量傾斜身體,重複幾次;然後再將雙手分別移動至門框上11點和1點的位置,再向前儘量傾斜身體,重複幾次。
夏去秋來話養生 潤燥補肺養陰是首選
立秋之後,氣候日漸乾燥,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易使人情緒產生波動,或煩躁,或傷感,從而引起憂鬱、悲傷。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那麼,初秋如何養生?下面介紹一些初秋養生注意事項。
一、飲食上重在潤燥補肺養陰
1、潤燥首選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立秋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銀耳、菊花、鴨肉、兔肉等,其中蓮藕為首選。
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2、補肺首選杏仁
蘿蔔杏仁乾薑梨,治咳有效不求醫。按中醫的理論,時髒對應,秋季屬肺。立秋後是養肺、補肺或治療肺部疾患的最好時節。補肺的有銀耳、百合、豬肺、柿餅、枇杷、荸薺等。而其中當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屬。
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喝;和豬肺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
3、養陰首選蜂蜜
進入秋季,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養陰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鰍、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鮮山藥、白果、梨、紅棗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中醫認為,蜂蜜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藥毒、養脾氣、悅顏色的功效,因此擁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種非常好的能量補充品,對於緩解疲勞效果顯著。
蜂蜜可以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
二、情緒上注意平和情緒
依照自然界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三、運動上調養應適度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是,秋天養「收」的時候,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適當的運動鍛煉,能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可停止,此時能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此外,秋季運動還要特別注意防秋燥,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四、睡眠上早睡早起可防病
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眾所周知的。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適當早起也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五、疾病上重在於預防感冒
在這個季節,感冒增多與天氣變化無常有很大關係。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天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咳嗽、頭疼、哮喘並不一定都是由感冒引起的,一旦患病最好找醫生診治,以免耽誤治療,引起不良後果。
熬夜五大危害
第一害 皮膚受損
天氣濕熱腳氣引尷尬 如何根治惱人腳氣
濕熱天氣是有腳氣的人最難熬的季節,鞋子難蓋住氣味外散,腳趾間還會長出米粒大小的水疱,磨破之後就爛了,又癢又痛。那怎麼根治呢?小編教你用生薑鹽水泡腳,根治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