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入職搶出頭

當你和眾多新同事一起到達公司後,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此時大家都有著明確的奮鬥目標,可在哨聲響起的剎那,有人迫不及待地搶跑,有人卻後來者居上。處在同一起跑線的新人們,你們會搶跑嗎?

搶跑成「孤軍」受冷落

當羅毅和11個技術人員一起,來到漢陽一家生物公司成為技術員的那一刻起,他就給自己定下了非常明確的目標:要勤奮努力,一路奮鬥到技術主管甚至更高級別。對此,他很有信心,無論是讀書時還是在以前的公司,他的勤奮是出了名的,而且做事情也力求完美,自然也格外努力。

到了新公司後,羅毅經常會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改善公司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顯得比同批來的技術人員都優秀,但實際上,不少人的工作其實也很出色,但羅毅卻經常認為別人的方法不如自己的方法科學,有時甚至是雞蛋裡面挑骨頭。他的說教,剛開始大家還禮貌地應承,可是到後來,大家就很反感,到最後他就成為孤家寡人,事事都需要自己處理,和別的部門合作也不順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羅毅的技術還是有水平的,他拿出的成果老闆也很欣賞,剛開始老闆也表達了支持他去做的想法。

但因為來公司短短幾個月,羅毅「搶跑」太嚴重,風頭也太強勁,使得大家都不喜歡他,於是出現了一群跟他對著幹的人。別人是一群人,而他是孤軍作戰,這種局面形成一久,使得羅毅成為大家都不歡迎的人,開始欣賞他的老闆也只好打了這隻「出頭鳥」,對他漸漸冷落。

最牛商務搶跑成紅人

幾個月前,武昌一家商貿公司新招來一批商務人員,其中就有一隻搶跑的「鳥」。此商務人員名叫馮翔,他一進公司就抱著笨鳥先飛的態度,雖然不是很聰明,但他凡事都非常認真。有時,認真過頭就變成了一種較真,讓其他人覺得他不那麼好溝通。

好在他的這種較真不對人只對事,比如,交賬的時候他總能發現要麼哪個店長的賬目沒按程序走有紕漏,要麼就是前面的哪個商務沒根據規定走,甚至連公司最牛的財務阿姨他也敢於去挑戰,最後,被大家取名為公司「最牛商務」。還好,他的牛脾氣並沒有傷害到多少人,大家雖然多多少少對他的行為有一些看法,但真正去和他作對的人並不多,而他也會努力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很快就從同批新人中拔得頭籌。

即使公司有一些人出於私心去針對他、誹謗他,但是馮翔卻沒做錯過一件事情,所以他不僅沒有被打敗,反而成了老闆眼中的紅人。

勤奮「笨鳥」也能居上

「在我們公司,我看多了那種搶先起跑卻不受歡迎的人,當然也遇到過笨鳥後來居上的事情。」張春是漢口一家公司的HR,去年年中,她同批招來幾個助理,其中,曉剛成為她部門的行政助理,張春看到別的助理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但曉剛每天在辦公室默默無聞,只是每天來第一句話就是:「張姐你有什麼需要就吩咐我。」起初,張春因為習慣了一個人做事,反而經常忘記了曉剛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張春面試了一整天,曉剛默默地倒上一杯水,才讓她想起來自己還有個助理。

自那以後,張春便開始給曉剛派活了,在別人已經奔跑時,曉剛只是認真地在熟悉公司業務,所以一開始做事,那段時間認真學習的成果就顯現了,到後來張春已經不用去交代他任務了,他自己搶著做。張春今年有跳槽的打算,於是她有離開時推薦曉剛接任的想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新人警惕心理「厭班症」

  哈爾濱市某心理諮詢中心的統計顯示,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人群中,出現社會適應不良症狀的比例高達90%,不少職場新人或多或少心理患上了「厭班症」。

  職場新人訴「水土不服」

  畢業於某高校金融專業的盧曦,今年7月到大慶某銀行當業務員,工作上雖沒有遇到什麼技術難題,可單位里的人際關係卻讓他受了很多委屈。起初,滿腔熱情的盧曦還幾次就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優化工作程序方面,向領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大都沒有了下文,同時他隱約感到同事開始在背地裡議論他,這讓他十分困惑和委屈。想起這些,盧曦就感到迷茫和無助。

  今年8月,某名牌大學畢業的劉娟在哈爾濱一家大型國企做辦公室文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收發文件,偶爾參加一些單位的活動。這份在別人看來輕鬆的工作,在劉娟眼裡卻越發得感到單調和無聊。一個月下來,不到2000元的薪水更讓她無法接受,她說:「現在同學聚會的時候,總要『曬曬工資』,同學裡我是最少的,我心理很不平衡。」

  「我這個工作什麼時候才能幹到中層?每天收文件、發報紙能有什麼發展?入不敷出的可憐工資哪年才能買上房子?」有幾次劉娟都萌發出「跳槽」的想法,可都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

${FDPageBreak}

  培養良好職場心態

  針對職場新人的諸多煩惱,吉林大學心理學博士胡遠超老師分析認為,每個新人剛剛上班都會有一段「孤獨期」,一般一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就能過去。但也有一些新人,由於事先對新崗位估計不足,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感到處處不如意、不順心,從而產生「厭班症」或其他不良心理。

  胡遠超認為,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後,要學會根據實際環境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和目標,遇到困難可以多和同學或心理醫生溝通,多給自己做正面的心理暗示,隨時保持樂觀的心態。但職場畢竟不是學校,不是家庭,一些學生的「驕嬌」二氣要徹底戒除,切忌以自我為中心,要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和合作精神,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社會上某些潛規則也是客觀存在的,這方面不能苛求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主動接受感染,從某種意義上說,職場『老油子』還得像孩子們學習,澄清自己的內心,用人單位和部門集體也需要從對事業長遠負責的角度出發,『檢討』自己。」

  哈爾濱市某房產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王艷對此也頗有自己的想法,「企業對於新人的要求並不苛刻,誰都不是生來就能承擔重要的工作,作為新人最重要的是積累工作經驗和提高工作能力,大學生最大的優勢是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善於利用自己的這些優勢,保持積極的態度,就能夠較快地成長,並在企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專家急開四藥方支招用工荒

  企業應加強對農民工技術培訓;適當提高農民工的工資;從生活、精神等各方面關心農民工;利用為農民工規劃職業發展等方法來留住人吸引人。

  去年年底,杭州市長板巷的一家家政服務部門口,張貼著「急聘保姆,薪水給力」的招牌,負責人楊長友正為年關保姆的供不應求而犯愁。相似的情景還發生在全國很多地方,上海年初和年末經常出現的「保姆荒」也引起各方的關注。

  「『用工荒』現象從2003年開始在中國局部沿海地區出現,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已經由局部的用工短缺向全局性用工短缺發展。」中國社科院人口所副所長、研究員張車偉表示,中國固有的城鄉二元體系是造成農業人口勞動力短缺的深層次原因。如何保障農民工享有與城市人口一樣的社會保障和福利,使他們從流動狀態轉為穩定狀態,是解決經濟發展與普通勞動力供求緊張的最根本途徑,「而這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2011年春節剛過,滬上各行業即出現「用工荒」現象,閔行、楊浦、奉賢等區的部分加工企業生產線開工率不足一半。為應對各行業用工缺口,春節後上海部分企業安排了近400輛長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蘇、河南、湖北等地接載當地農民工返滬工作,仍難解勞動力短缺問題。

  與以往不同的是,2011年節後的「用工荒」現象伴生於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人口結構變化和社會保障體系調整等宏觀背景,如何正確認識和看待此次勞動力短缺現象,決定著上海各行業新一年的發展和布局。

  「用工荒」從偶發漸成常態

  導致今年滬上企業出現勞動力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力出現回流情況。

  最早的「用工荒」發生於2003年前後,當時,曾受「民工潮」衝擊的沿海城市首次體驗到了勞動力供需失衡的壓力。此後每年春節前後,「用工荒」都成為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並逐漸從偶發周期性變化為常態。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7億農村人口中,流動人口超過2億人次,其中大部分為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0年全國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達2.4億,比上一年增加了400多萬,其中,上海農民工參加綜合保險的達到405萬,創下了歷史新高,這說明總體上農民工的總量並沒有減少。」上海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趙建德告訴早報記者,導致今年滬上企業出現勞動力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勞動力出現回流情況。

  2011年春節剛過,人口輸出重鎮成都、重慶兩地政府紛紛動員外出務工者留在原籍工作。據媒體報道,重慶多家企業在朝天門長途汽車站、火車北站、陳家坪長途汽車站等處,通過拉橫幅、發傳單、現場諮詢等方式做宣傳,希望返鄉過春節的農民工能在今年春節後,留在重慶上班。

  重慶市相關部門更是響應高層「用心用情留住民工」的號召,向務工者發送慰問信,承諾稱:「十萬電子好崗位。這裡不僅有充裕的工作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學等政策環境,而且能近距離地照顧老人和子女,免去親情的牽掛和旅途的奔波,獲得家的歸屬感。」

  此外,包括湖北、湖南等地也在節後批量舉辦招聘會,號召務工者留守家鄉尋找機會。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東部沿海陷入「無工可招」的尷尬局面。節後上海虹口足球場、上海人才大廈、上海體育場、浦東人才市場同時舉行了四場規模較大的招聘會,不少企業加薪15%卻仍然無法吸引足夠多的務工者前來,「工人難招」成為了招聘會上用工單位集體的反映。

${FDPageBreak}

  東部收入不再具吸引力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用腳投票」,選擇留在生活成本較為低廉的原籍務工,而非東部沿海城市。

  勞動力回流的背後,彰顯的是東西部工資收入越發趨同,尤其對農民工群體而言。

  據國家統計局2009年的調查,外來務工者在東部地區的月收入為1455元,中部地區為1389元,西部地區為1382元,東部地區較西部地區僅高5%,比5年前下滑了10%。

  實際上,農民工的收入一直在增長。據英國媒體報道,2007年 「中國工廠工人的工資已連續數年以兩位數速度在增長。」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楊濤曾在上海某論壇表示,過去5-8年,中國工人工資上漲速度比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要快,從全國範圍來講,平均增速為7%~7.5%。

  但是增速卻趕不上CPI的漲幅。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認為,關鍵原因在於,近年來,在物價飛漲的大背景下,雖然農民工的名義工資在增長,但實際工資反而有所下降。趙曉認為,「用工荒」的根本原因是「當前價格水平上的勞動力不足。(對勞動力)總需求上升太快,而工資的調整相對滯後」。

  在如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用腳投票」,選擇留在生活成本較為低廉的原籍務工,而非東部沿海城市。上海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院陸曉文評價稱:「雖然收入總體上比在東部城市打工要少一些,但在家鄉務農,交通、住房等生活上的支出都會減少很多,實際生活質量反而比原先上升了。」

  劉易斯拐點真的來了嗎?

  專家各持己見,但無論「劉易斯拐點」是否真的到來,中國將持續進入「用工荒」已成事實。

  昔日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如今卻越發緊俏,「劉易斯拐點」似乎真的已經到來。

  「從經濟學角度講,當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逐步轉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這就是『劉易斯拐點』。」上海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左學金告訴早報記者:「如果中國出現『劉易斯拐點』現象,往往是人口紅利消失的前兆。其間,初級工人薪資水平和勞動成本會成倍提高,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將逐漸減弱,對各行業發展影響很大,且趨勢難以在短期內被扭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曾在公開領域多次強調,中國已經進入「劉易斯拐點」。

  蔡昉認為,2000年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已經開始迅速減緩,每年平均只有1%,並預計在2015年轉為負增長。「目前城市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勞動力供給主要來自農村,由於農村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也在減慢,據估算,到 2015年後勞動年齡人口呈現負增長,比總人口負增長提前10餘年。」蔡昉表示。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表示,工資、勞動力市場的價格很複雜,其變動會受制度、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且動態的變化過程是漸進的。「根據一個本身有問題的模型做研究,很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光憑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等條件就得出拐點已至的論斷是沒有說服力的。」

  無論「劉易斯拐點」是否真的到來,但中國將持續進入「用工荒」已成事實。如何在勞動力缺口日益擴大的情況下繼續發展,成為上海等東部城市未來的關鍵。

${FDPageBreak}

  上海如何應對常態「用工荒」?

  近幾年農民工的收入在不斷上升,目前上海的農民工平均收入已從去年的1500元左右上升到2000元左右。

  「『用工荒』是好現象,說明中國產業正在轉移,說明目前對農民工極端不利的惡劣環境有了改變的希望,說明前兩代農民工無法受到教育、代際傳遞的貧窮有可能得到扭轉。」著名財經評論人葉檀表示,「用工荒」是產業轉移的正常現象,目前這輪的產業轉移主要是指中低端製造業從東部轉移到中西部。其中的代表性節點,就是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富士康的內遷。

  部分觀點則認為,「用工荒」的出現和持續發展,最直接的作用是倒逼用工企業提高待遇,並加速產業升級,最終保證農民工的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社會分配差距大的問題。「這是好事。」智庫經濟諮詢公司主任仲大軍說,有些人總擔心人口紅利沒有了,勞動力成本增加了,「事實上,那些血汗工廠就應該讓它自然消失。勞動力升值了,怕什麼呀,中國的經濟就會不行了?我看不會。中國總得往前發展。」

  那麼,上海應該如何應對常態「用工荒」呢?

  上海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趙建德建議,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企業應該做好幾件事情:一是加強對農民工技術培訓;二是適當提高農民工的工資;三是從生活、精神等各方面關心農民工;四是利用人力資源管理方法來留住人吸引人,包括為農民工規劃職業發展生涯,讓農民工感到有發展前途等。

  「政府部門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和指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兩條線』:最低工資保障線和工資增長指導線。」趙建德表示,近幾年農民工的收入在不斷上升,目前上海的農民工平均收入已從去年的1500元左右上升到2000元左右。

  中國社會科

上班族臉色不好或因主食吃少了

新聞背景:全國健康教育事業項目推廣辦公室聯合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中國白領膳食健康白皮書」。

最適用的職場減壓十大法則

當你面對職場心理壓力時,學會下面「十步棋」,一定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消壓力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