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艾灸需要注意的十大方面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足三里穴位時間

艾灸足三里穴位時間

艾灸足三里穴,一般進行溫和灸,操作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約距0.5-1.0寸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即可,一般每側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個月十餘次左右。老年人可於每日臨睡前30分鐘左右施灸。有經驗著也可以行化膿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一次約15分鐘或更長時間。待穴位處出現小水泡後停止艾灸,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待水泡自行吸收後再灸。

灸的方法很多,但普通人用灸「足三里」的方法取養生保健之效,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艾炷灸:取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小的圓錐形艾炷,然後把它直立放置於穴位之上,再用線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著,使之均勻向下燃燒。第一個艾炷燃至一半,知熱即用手指掐滅,或快速捏起;再將第二個艾炷放在原處,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滅;再繼續灸第三個艾炷……灸完1個艾炷即為1壯,一般每次灸9壯,至局部發紅即可。每月初一至初八施灸。施灸時注意避風。

2、艾條灸:艾條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別人幫忙。一般進行溫和灸,操作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足三里,約距0.5-1.0寸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舒適感即可,一般每側穴灸15-20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個月十餘次左右。老年人可於每日臨睡前30分鐘左右施灸。施灸時注意避風。


哪些情況不宜艾灸

下列情況不宜艾灸

1、過度勞累、飢餓或精神緊張患者不宜艾灸治療。體質虛弱者不宜艾灸過強。

2、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或皮膚感染、潰瘍、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區、項區、胸背部等慎灸。

3、孕婦及小兒囟門未閉合者,不宜艾灸。

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適於灸療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若坐著點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牽動變化,必影響取穴準確。灸肢體的穴位以正坐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臥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臥位要點體位須擺放平直,肌肉放鬆,讓準備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燙傷,亦增加療效。

自我保健可選擇溫和灸。艾灸有艾炷灸、艾條灸等多種方法,最常用、操作簡便的是艾條灸還有專用的藥艾條,如哮喘病藥艾條、冠心病藥艾條等,可根據不同病情選用。

痛風艾灸什麼穴位

痛風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痛風的發作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和痛苦,而中醫艾灸是治療痛風的一種方法。那麼痛風艾灸什麼穴位呢?

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並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症、氣虛症,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脫證、虛勞羸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