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多吃黃花魚可健脾?

初春時節,正是黃花魚大量上市的季節。此時起捕的黃花魚被稱作「報春黃魚」。 黃花魚此刻正值產卵前夕,鮮肥肉嫩,魚鱗金黃。

在初春食用黃花魚,是很好的營養補充。研究發現,黃花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他命A、B以及磷、鈣、鐵等,無機鹽含量高,且魚肉組織柔軟,宜於消化吸收。最妙的在於它的「蒜瓣肉」沒有碎刺,最適合老人、兒童和久病體弱者食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黃魚味甘、性平,有明目、安神、益氣、健脾開胃等功效。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花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黃花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衰老。中醫認為,黃花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有良好療效。在唐代《開寶本草》中介紹的「蓴菜黃魚羹」食療方,即用蓴菜15克,黃花魚250克,共煮煎濃汁服用,有益氣開胃的功效。

黃花魚的做法有很多種,無論紅燒、油煎、糖醋、干炸還是清蒸,都簡便易做,味道鮮美。不過,黃花魚容易生痰助毒、發瘡助熱,所以易發潰瘍的人不宜多食。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加陳皮煲湯可溫胃健脾

冬天喝點熱湯,既美味又養生。在湯里放幾片陳皮,不僅能改善味道,能起到緩解胃部不適、治療咳嗽痰多的作用。

陳皮,其實是我們平時所吃的橘子的皮,由於其放置的時間越久,其藥效越強,故名陳皮。

中醫學認為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的功效,適合胃部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狀的人食用。現代研究表明,陳皮中含有大量揮髮油、橙皮甙等成分,它所含的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道內積氣,增加食慾。

煲湯時放入10克左右的陳皮即可。

需提醒的是,陳皮偏於溫燥,有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等症狀的陰虛體質者不宜多食。

此外,鮮橘皮不具備陳皮那樣的藥用功效,另外,因為鮮橘皮表面有農藥和保鮮劑污染,這些化學製劑有損人體健康,因此,不可以用鮮橘皮來代替陳皮。

八種健脾胃方法?

八種健脾胃方法

一、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二、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三、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儘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四、推腹法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六、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七、捏脊法

言之,就是捏脊梁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八、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谷」,而穀物的谷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谷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茯苓山藥包子可健脾益腎

茯苓,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健脾是基本原則

脂肪肝是困擾現代人的一種常見慢性病。西醫認為,脂肪肝是肝臟對脂肪不能正確處理,脂肪特別是甘油三酯在肝臟上堆積而導致的一種病症。脂肪肝會阻礙肝臟發揮正常的消化功能,增加肝臟的負擔。研究發現,肝炎、酒精以及藥物對肝臟造成的損傷,胰島素分泌異常等內分泌疾病都可能導致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