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養生方式,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所有情況都適合泡腳,列出了一些不適合泡腳的人群。
1、飯前飯後不要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腳部外傷患者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疱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按摩穴位怎麼找 怎麼按摩
如何準確找到穴位和指壓穴位?
穴位也稱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
一、這些反應包括:
1、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2、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3、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4、出現黑痔、斑(色素沉澱)。
5、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找准穴道的重要標誌。
二、尋找穴道的方法
當手指觸壓到穴道點時,會感覺特別柔軟,彷佛裡面有個凹洞。順著手指,注力到穴道點,會產生輕微酸麻的反應,感覺較敏銳的人甚至會覺得指壓處有輕微的溫熱。
三、指壓穴道的方法
1、先找到所要指壓的穴道點。
2、以拇指內側指關節壓住穴道點,並注力往下壓。
3、往下壓的同時,心中默數1、2、3、4、5、6數到6時,指力應當己經深入穴道點。
4、稍稍停留2~3秒,然後數5、4、3、2、1,漸漸全部鬆開,拇指仍停留在穴道點上2~3秒,接著重複指壓的動作。
5、每個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十類人不適宜按摩
中醫拔罐、刮痧、推拿按摩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重視養生的人經常會去做這些項目,人們在刮痧、拔罐時很小心翼翼,怕皮膚會受到損失,而在按摩時卻無所顧忌,還認為越痛越好,這就大錯特錯,按摩不是越痛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按摩。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現代人工作生活緊張,經常腰酸背痛,按摩漸漸成為受青睞的養生方式。正確的按摩手法能讓肌肉得到放鬆,可若是用力不當或按摩師沒有掌握正確解剖學知識,則很容易傷到身體。常見的按摩創傷包括肌肉韌帶拉傷、局部神經損傷、關節錯位、骨折等。
踩背時更要注意。由於用腳比用手更難控制力度,在按摩師身體過重的情況下,易導致脊椎關節錯位。骨質疏鬆患者,由於骨骼較脆弱,不能承受過大壓力,按摩時要特別小心。曾有人出現過被按摩師踩斷肋骨和前臂骨的事故。
另外,按摩不是越痛越好,有時反覆按壓一個痛點可能令痛楚持續甚至惡化,因為這可能讓軟組織發炎,令其周圍部位的神經受損。因按摩而傷及神經的常見部位有:頸部兩側、腋下、手肘及膝蓋外側,這些部位的神經多夾在「皮包骨」的位置,沒有厚厚的肌肉保護,易被按傷。神經受損輕則會令肢體感到麻痹,重則可導致肌肉無力、失去感覺。
泡腳的禁忌事宜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按摩手法要正確 補法與瀉法
順經絡循行的方向進行的按摩屬於補法,逆經絡循行的方向進行的按摩屬於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