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適合泡腳的人群

泡腳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養生方式,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所有情況都適合泡腳,列出了一些不適合泡腳的人群。

1、飯前飯後不要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腳部外傷患者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疱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久坐後保健運動

後腳跟離牆一拳遠,肩胛骨往後夾,收下巴,腹肌用力向後縮,儘量使腰部與牆沒有空隙。這樣能伸展前胸,放鬆緊繃的肩膀。還可以讓大腿往下坐,緩慢上下摩擦牆壁,這樣可以鍛煉大腿的股四頭肌。

枇杷什麼時候熟

其實古人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枇杷什麼時候成熟。古語有云:秋日養蕾,冬季開花,春來結子,夏初成熟,承四時之雨露,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意思是說,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稱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