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頭髮就白是怎麼回事?頭髮長得白跟什麼原因有關?

我們經常會以白髮來形容一個人衰老,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年紀輕輕頭上白髮不少,然而有的老人家七八十歲依舊滿頭烏髮,這其中是否有什麼秘密?頭髮的顏色究竟跟什麼有關係呢?

影響頭髮發白的因素有哪些?

決定頭髮顏色的最根本原因是頭髮根部的黑色素細胞,如果黑色素顆粒在形成過程中發生障礙,不能運送到毛髮中去,那麼毛髮髓質、皮質部分中的黑色素顆粒就會減少甚至消失,從而使頭髮變白。那麼影響黑色素形成和運輸的因素有哪些呢?

1、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導致白髮生長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們經常都說,一夜愁,白了頭。長期負面情緒的積壓會刺激頭髮變白。當人們一直處在焦慮、抑鬱的狀態中,精神壓力會比較大,人體會產生應激反應生成茶酚胺,會使血管一直收縮,影響黑色素細胞的功能以及運輸。

2、營養因素:長白髮跟人體中的某部分營養有關係,如果體內比較缺乏維生素B1、B2、B6、銅、鐵等微量元素的時候可能會導致白髮早生,而補充這些營養可以通過穀類、豆製品、堅果類或者動物肝臟等食物。

3、疾病因素:長期受某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也會引起白髮。比如結核、惡性腫瘤、糖尿病,還有一些慢性局部性炎症比如齲齒、化膿性鼻竇炎等等。這些病症在一定程度上因為細菌作用以及神經反射會影響黑色素的形成。

4、遺傳因素:遺傳的因素會造成先天性的白髮,有的人還在讀中學的時候就饅頭白髮了,還有的人是白化病導致頭髮、眉毛都是白的。

白頭髮能拔嗎?

了解了上面一些頭髮變白的因素,相信不少人都懂得了可以從上面的因素逐一排除,進行預防。但是衰老來了有時候想擋也擋不住,有的人看到自己長了一根白頭髮就覺得礙眼,想要拔掉,但是總有人說,白頭髮會越拔越多。事實上,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不主張人們經常性地拔白髮,因為拔頭髮的過程中,會對毛囊造成損傷,可能會刺激產生一些炎症,如果只是長一兩根的白髮可以用剪刀剪掉。

食補能使頭髮變黑嗎?

一般來說,先天性的白髮很難醫治,但是後天因素導致的白髮通過調理養護也是可逆的。前面也提到,營養物質的補充有助於防止白髮的生長。此外,多吃一些碘量豐富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也對黑髮的生長有幫助。而中醫理論中經常提到的何首烏、當歸、百足等對烏髮也有一定的功效,但是何首烏等藥物一定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服用不當而造成身體的損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正常人頭髮長一厘米要多久?如何幫助頭髮長長?

隨著現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外在美了,而頭髮則是影響美觀的人體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很多人都很重視頭髮,注重對頭髮的保護和保養,特別是對於女孩子而言,頭發生長速度是非常的重要的了。想要了解如何幫助頭髮長長,首先就需要了解一下頭髮了。

簡單地說,頭髮是指生長在頭部的毛髮,它含有細胞,但是並不含有神經和血管。所以,對於人體來說,頭髮並不是器官。頭髮的作用還是比較多的,它除了能夠使人增加美感以外,還可以對頭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除了可以幫助抵擋輕微的碰撞以外,還可以幫助頭部蒸發一定量的汗液。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頭髮差不多有10萬根左右,長度一般不會超過200厘米。那麼,正常人頭髮長長一厘米需要多久呢?

正常情況下,頭髮的生長速度是比較固定的,基本上每天頭髮會長0.27-0.4mm,這樣算下來,頭髮長長一厘米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了。對此可能很大一部分人都覺得頭髮的生長速度過於緩慢,想要幫助頭髮長長。那麼,什麼會導致頭髮的生長速度變慢?什麼又可以使頭髮的生長速度加快呢?

首先,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導致頭髮稀少並且生長過慢,當腎上腺功能低下時,毛髮會減少也會生長比較緩慢。

其次,精神狀態過於緊張、恐懼或者是憂鬱都會導致脫髮或者是頭發生長速度緩慢。再者,缺乏維生素也會影響頭發生長。眾所周知,維生素是人體所必需的重要的元素,缺乏各種維生素會導致頭髮稀少、生長過慢、毛髮變灰和營養不良。

哪些方法可以幫助頭發生長呢?

第一,勤梳頭髮。梳頭髮可以促進頭部血液的循環,而且還能夠增強頭皮細胞的活力,進而使頭髮快速的生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選用木梳子,因為塑料梳子產生的靜電會對頭皮產生一定的刺激。

第二,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眾所周知,頭髮主要是由蛋白質組成的,所以,如果人體中缺乏蛋白質,頭髮就會變干而且沒有光澤,生長速度也會變慢。所以,多食用含蛋白質的食物是對頭髮的一種很好的保護。

第三,進行頭皮按摩。按摩可以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增加頭髮的生長速度。

便便排不出來待在身體裡會怎麼樣?真相多少人不知道

很多人每天都有一個固定的排便時間,比如說早上早早起床先去蹲著,覺得這樣一來自己就把身體裡的垃圾排出去了。但是有的人往往沒有便意也要蹲到把大便排出來方可罷休,而且也覺得時間固定了,就會形成「生物鐘」,以後每天到點了自然會有便意,那麼事實是這樣嗎?

排便需要形成「生物鐘」嗎?

有的人說,早上5-7點鐘是最好的排便時間,每天一排才是正常的大便,沒有就證明便秘了。事實上,1周3-12次的排便次數,排便當日的排便量在35-135克之間都是比較正常的。除了早上起床,其實其他的時間只有便意到了都是排便的最佳時間,所以沒有所謂的最佳時間段一說。真的不想大便的時候沒有必要勉強自己排便。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下才算是便秘呢?便秘的時候,一般是每周出現3天以上沒有大便,而且排便的時候十分費力,需要憋勁,而且拉出來的大便比較干硬,量也比較少。這些都是判定標準。

勉強排便會發生什麼事?

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是件好的事情,但是有時候排便是否順暢不是由於排便的時間決定的,如果本身的飲食習慣不好,出現便秘,或者大便的時候經常看手機、看報紙也是不健康的排便習慣,也會出現便秘。

一般來說,如果蹲在廁所上3-5分鐘沒有便意就不必勉強了,因為蹲太久還有排便用力過猛,都可能帶來痔瘡、肛裂等問題。

便便當天沒排出來真的會成毒嗎?

很多人會擔心便便當天沒有排出來會積壓在身體裡變成毒素。其實,便便就是普通的排泄物,就是食物里無法被吸收的東西,大便的成分有70%是水分,更何況食物從吃下到變成便便需要1-3天的時間,所以只有排便的次數、分量是正常的,而且過程是順暢的,就可以了。

那麼便便積壓久了就真的沒影響嗎?其實還是有一點的,如果超過3天不排便,便便一直在結腸里會被吸收水分,會幹結變硬,其實因為腸道里還會繼續分解大便,從而產生更多的硫化物,這些物質雖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排出的時候會氣味會比較強烈。

怎麼預防便秘?

雖然說沒必要強制自己每天「蹲坑」,但是如果便秘對身體還是有不好的影響,加上秋天天氣乾燥,發生便秘的情況就變多,尤其是老年人,據數據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便秘的困擾,這嚴重地影響了生活中質量。

想要預防便秘,首先要從飲食方面做起,食物上要尤其注重粗纖維、蔬果類食物的攝入,還要注意補水。其次,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有便意的時候不抑制便意,平時蹲坑的時間不宜過長,排便的環境竟然安靜舒適。此外,不要濫用瀉藥或者其他容易引起便秘的藥物,積極治療肛周疾病。

腹瀉是癌症的症狀嗎?經常腹瀉要怎麼辦?

腹瀉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小至吃錯東西食物中毒,大至腸胃性癌症都可表現為腹瀉。腹瀉可以說是可大可小,又因為很常見,人們要麼對它聽之任之,要麼又有點無從下手,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腹瀉的那些事兒。

為什麼嬰幼兒感冒吃藥也會耳聾?嬰幼兒耳聾怎麼治?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約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又有大量的嬰幼兒聽力殘疾患者。除了因為遺傳和孕產期等因素導致的先天性耳聾以外,還有一些嬰幼兒是後天才出現的耳聾,甚至有新聞報道一些嬰幼兒僅僅是吃了感冒藥也導致了耳聾。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彭宏主任將為我們一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