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各地飲食習俗不同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全國各地在驚蟄節氣這天也會有不同的飲食習俗,下面就來了解下吧!

每年驚蟄這天,在廣東和香港,民間習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儀式。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農曆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山東地區驚蟄吃烙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

陝西驚蟄吃炒豆

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廣西地區驚蟄吃「炒蟲」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初春乍暖還寒要春捂 怎樣判斷是否「捂」

  初春季節乍暖還寒,這時候老人不宜過早的脫掉冬裝換春裝,以防疾病來侵,所以建議老人初春乍暖還寒要「春捂」。

  初春為什麼要春捂

  中醫養生保健學中講究「春捂秋凍」,即早春的時候不要急著脫掉冬裝換春裝,預防倒春寒。早春時常有寒冷氣候的反覆,穿著宜偏暖些。對調節能力較差的孩子、老人或體質較弱者來說,應根據氣候寒熱變化,隨時添減衣服。

  醫生介紹稱,老年人體內產熱本領較低,且循環系統已不像年輕人那樣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後,老年人仍要儘量減少出門次數,外出戴上帽子減少頭部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高血壓病人要注意正規持續用藥。

  另外醫生還提醒,一些年輕姑娘由於愛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這樣對身體不利。

  知道了初春乍暖還寒要「春捂」,一般來說,婦女膝關節對冷空氣的襲擊較為敏感,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狀,久之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

  春捂持續多久?

  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這是因為雖然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在這期間,氣溫變化較大,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怎樣判斷是否「捂」

  首先看溫度。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其次憑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著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著脫衣;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最後還要注意晝夜溫差。這也是判斷捂不捂的標準之一。早春時節,應該多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一兩天了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體免受冷空氣突至的刺激,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特別是當天氣預報預告晝夜溫差超過7—10攝氏度時,就該小心防寒了

初春進補三款當家菜

  立春已過,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也是百病最容易滋生的季節,所以要做好預防保健工作。那麼此季應該如何養生呢?初春養生須以保暖為主,同時要注意調整飲食、調整情緒。

  飲食:補肝腎、調脾胃

  中醫講究時節,進補時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冬春之交,氣候寒冷,而人體陽氣開始升發,腠理開始疏鬆開泄,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活躍,細胞代謝組間趨於旺盛,新陳代謝開始加快,此時人體需要進食富含營養並有助於扶助正氣、升發陽氣的食物,以供給機體所需、升發人體陽氣。食物可選擇益氣補陽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鹿肉,可增強機體抗禦風寒和外邪的能力。同時,不管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的量都要逐漸減少,並可添增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的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滋補肝腎的同時要注意保養脾胃。肝與春氣相通應。肝屬木,脾屬土,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統血。肝與脾相互為用,同時在五行相剋中木克土,肝木旺則乘脾土。故肝陽上亢、肝氣鬱結、肝經寒凝均可引起脾土健運失常。「所以冬春之際養生,保養脾胃是關鍵。尤其是春節期間,家人團圓,朋友聚會,在過食肥甘厚膩的同時還要大量飲酒,再加上起居失常,最容易發生『節日病』,或者是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舊病復發。」楊志敏介紹,具體來說,應該切忌粘硬、生冷食物,防止損傷脾陽,但燥熱食物不可過食;還要保證一定量的脂肪攝入,以保持體內的熱量,飲食當選擇清溫平淡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優質蛋白等,少食脂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食品,以清理腸胃、排除積滯。另外,可以適當進食如蔥、蒜、韭菜等辛溫之品,以助體內陽氣升發。

  立春之後養生進補三款當家菜

  1、白蘿蔔:中醫認為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有「秋後蘿蔔賽人參」之說,對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2、小白菜:有調理腸胃之功,味苦微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質,還富含鐵、磷、胡蘿蔔素和b族維生素等。還有洋白菜,即捲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腎、健脾胃,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3、鮮萵筍:其肉質非常鮮嫩,不管是生吃還是炒著吃都很好。經常吃萵筍能夠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富含的鉀是鈉的27倍,且富含的維生素可以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驚蟄前後老人如何養生?

驚蟄意為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節氣,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2015年的驚蟄則是3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

乍暖還寒時小兒感冒 該如何緩解

在這乍暖還寒的春季,感冒是高發的呼吸道疾病,小兒是感冒的易發人群,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小寶寶被感冒呢?下面就教大家五招防感冒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