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聘、面試、等待,你在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前總在重複這些過程。也許你會特地添置一些衣服。因為你應徵的這個職位不允許你穿著過於隨隨便便;也許你還會事先背誦好一段介紹自己的美文———還是英文的,因為你想去的那個職位需要較強的英語溝通能力。
當面試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一切面試工作後,他總會禮貌地請你回去等候通知。一般來說,你總會說聲謝謝,然後不卑不亢故作鎮靜地走開,然而事實上你在回家的路上已經在開始焦急地等待回音,就像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女人愛上了一個不回家的男人———「初見那時美麗的相約……願意承受這樣的輸贏結果……依然無怨無悔期待你的出現……」
可是,如果你在說聲「謝謝」之前再說上一句變被動為主動的話,你的等待至少不會漫漫無期。
「你能給我這份工作嗎?」
據說,有很多人是因為在面試結束時勇敢地問了這個問題或是諸如此類的問題,最終得到了那份工作。也許是這樣的勇敢打動了老闆;也許是這份執著熱切讓老闆不好意思再拒絕。也許根本就是運氣———但不管如何,在聽完了面試官對那份工作的描述後,你可以張口說出這句話,你將得到的最壞答覆就是「不行」或是「我們需要時間對所有的面試者進行綜合評估」。
「我最晚什麼時候能得到回音?」
面試完後,面對你的勇敢,面試官也許會說,「我們需要時間考慮」或是「我們會打電話給你約第二次面試時間」。為了掌握主動,你可繼續你的問題,因為你想知道最壞的結果。也許,面試官會說:「不會有什麼回音了。」你或許會心痛或許會落荒而逃,但你不得不承認,至少這位面試官是認真而誠實的,你也可以重開爐灶全力以赴地準備下一次面試。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你沒有在最後期限通知我,我可以聯繫你嗎?」
也許面試官會因為這樣的問題惱火,但大部分人會理解你的心情,知道自己一旦忙起來會顧不上與你的約定。如果這樣,你主動聯繫他也是對他的工作的幫助。當然如果他們對你不感興趣,他們也一定會給出暗示:他們只是在敷衍你。
「你能否介紹一些其他可能對我感興趣的人?」
如果你知道你已被拒絕,不妨問出這個問題,或許會有一份意外的收穫。要知道,大部分面試官都與人為善且願意互相幫助,很可能他不需要你,而他的一位正求賢若渴的朋友剛好需要你。
在勇敢地問出你的問題後,仔細地記錄下可能存在的約定,並誠懇地對面試官為你多化費時間表示感謝,最後離開。回家後,整理一下思緒,今天的求職工作結束———且慢,還有最後一件事,寫一封感謝信寄出,這是面試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當心年底職業疲勞症攪亂職場
國內一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的萬人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薪水低於前一年同期,近80%的職場人感到精神緊張和壓力,三分之二的職場人感到壓抑,超過70%的職場人對工作產生倦怠,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不過,人力資源專家就提醒:這並不一定是需要重新擇業的職業倦怠,而是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年底工作量激增,悄然來襲的「職業疲勞」!
職業疲勞VS職業倦怠
關於職業倦怠問題,近年一直備受關注。職業倦怠又叫做「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職場人士工作了3-5年,通常是職業倦怠的爆發期。
而職業疲勞職場人員在工作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疲憊、能量被掏空的感覺,更有甚者,還會感覺職業枯竭,工作麻木,再也激不起一絲漣漪。據調查,從行業來看,白領、教師、醫生以及媒體從業者的患病率比較高。
從個性角度講,具有敢於冒險和迎接挑戰、獨立性強,並且不容許自己或他人失敗等人格特徵的人也容易陷入職業疲勞。它具有階段性、周期性的倦怠,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對工作實行「拖」字訣,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
${FDPageBreak}
單看這樣的定義,是不是難以區分?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陳寧解釋,可以從兩者的調節方式上去看。疲勞是可以通過休整、讀書充電、放鬆身心來調節恢復的,闖過「年關」,工作熱情就可以復活;倦怠是個更大範圍上的概念,不是放鬆就可以重拾激情的,心理倦怠多於身體疲勞,往往需要自我判斷,審慎考慮是否需要另行擇業。
疲勞的你,倒在何方?
職業疲勞周期和人的生命周期一樣,有一定規律可循。對任何一個從業人員來說,到了一定的時間它是必然要以一種固定的形式出現。我們到底為什麼如此疲勞?人力資源專家對產生原因做了一個歸納,我們可以自我審視一番。
主觀原因
重大的挫折、打擊或挫折打擊的長期疊加
工作的不順利,會不斷給人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擊,令人懷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漸降低,並且不斷為自己的失敗和工作不力找藉口。
${FDPageBreak}
攀比心態作怪
工作時間長了,同行之間的交流、對比也會增加,見到同行職高薪厚,失了平常心,抱怨越來越多,心態逐漸由波動發展到失衡。
工作多年,進步不大以前業績優秀的職員,面對公司(社會)和家庭的多重壓力難以調整。
客觀原因
重複的工作內容
重複勞動在內容上缺乏新意,隨著個人能力的不斷提高對已取得的成績已不再興奮。但企業不斷發展,對職員的要求會不斷提高,缺少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職員缺乏提升專業水平的動力。
操作、管理上的負面因素長期存在和一些遺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由於溝通、理解以及思想工作的不暢、不到位,從業人員逐漸認為公司的制度不利自己的發展,部門領導的某些處事原則、行為作風使自己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差,而且看不到有改善的跡象。這樣的管理會讓職員對企業、部門、領導的信賴度逐漸降低,從而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產生懷疑。
${FDPageBreak}
工作要求提升
職場人士憑原來的技能和付出,越來越難以滿足和完成新的工作要求和更高的業績目標,而導致對工作失去信心,產生麻木的工作態度。
四招趕跑職業疲勞
職業疲勞,一方面是來自於自我內部壓力的疲勞,另一方面,如果長期從事自己能力過剩的工作,也會使人心生厭倦。而到了年底是最容易產生職業疲勞感的時期。人力資源專家建議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己做一些調整。
職業目標要合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工作的年限、工作的能力、自己的興趣愛好,並結合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多方支持很重要。多與人交流溝通,多和精力充沛、充滿活力的人相處,有一個固定的「親友圈」,可以幫助自己跳出困境,以飽滿的姿態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
${FDPageBreak}
提升綜合能力。針對自己的崗位要求及任職資格,有效加強自己的綜合能力,增強自己的職業含金量,是突破瓶頸的最終方式和手段。
認識「職業發展規劃不會一次完成」。我們的無力感,通常來自於我們總是希望一步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而事實上,職業規劃並非一次就能完成。我們要改變對規劃的看法,把它看做經營自己未來的一項長期的戰略工作。
職業疲勞主要是身體上的疲累,當你對工作產生疲勞感時,應該靜下來思考自己擅長什麼,期望得到什麼,工作沒做好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方向偏差。在生活中多培養其他興趣,有業餘愛好作為「第二職業」,更能激發個人的潛力,重拾自信,將延緩自己的職業壽命。
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申請休息幾天,多跟朋友和家人共度快樂時光,或者多做運動,鍛煉身體,對放鬆身心、調整心態更有益處。當然,作為企業,也要採取不同的激勵手段,刺激不同員工的工作動力。
年終送禮的十七條戒律
導語:在單位或公司,特別是晚輩、資歷比較淺的,有時能得到上司的指導和教誨,送些禮物表達一下自已的感激之情。有句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感激他也是應該的。
1.了解別人的品位。要知道送禮不是使自己高興,而是要讓別人開心。論壇任何實驗別人口味的物品都不可作為送禮之選。
2.不可包含動機。應當儘量避免一些有影射性和含義的禮物。
3.始終還是新的好。因為沒有人會喜歡收到二手貨。
4.勿購「有用」的禮物。這個建議特別是相對那些只懂得買家庭用品給自己喜愛的女人的男士們。實用的禮物不但沒有想像力,更沒有心思。應該記住你是送禮物給一個人,而不是給這個家庭。
5.無論你的禮物是3元還是300元,都首先要撕掉價簽。送一份明碼標價的禮物,好像在提醒對方,我的這份禮可是花了多少多少錢。你在期待回贈嗎?還是想做一筆等價交換、物有所值的生意?一般認為禮物上貼著價簽,是不禮貌的。對想表達心意的你來說,也是不聰明的。
6.精心挑選包裝。禮品不同於自用,好的內容重要,好的形式更添彩。送禮原則是儘可能地選漂亮包裝。
7.相對來說,送女性禮物總是簡單的,女人生活中的小零碎兒多,都是你送禮的好選擇。女性天性的女兒性、妻性、母性,都可以在送禮中大加迎合。
8.儘管如此,送女性服裝仍屬於不智之舉。不要說色彩和款式真是千人千好,難以揣摩,關鍵的障礙是尺碼——瘦了固然麻煩,肥了也惹她不快:難道我就有這麼胖嗎?
${FDPageBreak}
9.把握好送禮時機。送禮可以有許多機會。我們每年只能給一個人送上一次生日禮物,但是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在別的時間送上「非生日」禮品,長期以來,非生日禮物一直承擔著增進感情,撫慰受傷心靈及修復破碎友誼的重任。
10.喜歡你送出的禮物。如果說連你自己都不喜歡某種禮物,便不應該讓別人收到這種禮物。
11.搞搞新意思。如果要送禮給一個對什麼也不感興趣的人或什麼也不缺的人,那真是最麻煩的事情。不妨動點腦筋,請他(她)去看一場極具吸引力的表演。
12.根據受禮人的職業,選購較為實際的禮物。
13.衡量合理價錢。這份禮物是因太便宜而失禮,其實禮物的價值應以你與收禮者的關係而衡量,以避免令雙方尷尬。
14.個性化的禮物。自製的禮物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它會表達你的心思。
15.據說領帶和腰帶是不宜送給男性的,除非你和他有親密關係。因為這些東西有要拴住對方的意思。依此類推,送女性項鍊好像也不太合適,更不用說戒指了。
16.送禮要在實用和不實用之間,掌握好度。對高人雅士,一卷書可能比什麼都強,但雅人是越來越少啦。不過禮品到底是禮品,不宜實用過頭。
17.避免送鮮貨。即使是給熱愛烹調的主婦送禮,也以不送雞鴨魚肉菜蔬為上。保鮮上的困難不說,它拿來就做、進口就吃的特性會讓它作為禮物的意思大大蛻化。送營養品、食品、化妝品應注意保質期,否則會很尷尬。
月薪只掙2000元
最近《蝸居》挺火,很多人關注的是其中工薪階層買房子的話題,卻很少有人會去問,作為名牌大學畢業生,女主角海萍工作了七八年、年過30了,在平均工資水平高居的大上海,還在加班加點、顫顫巍巍地掙那朝不保夕的3500元月薪,最後連個好房子都租不起。把自己置於這樣的尷尬境地,除了房價飛漲的因素,她自己的從業態度難道不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職場小菜鳥面試遭遇老油條
本文選自《求職面試技巧問題 》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