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季,各種不適紛紛來襲,尤其是女性朋友,怕冷,痛經等等,而且冬季天氣寒冷很多女孩都喜歡吃火鍋,在加上接近年底,各種聚會紛紛而來,身體也容易發福,雙下巴也開始慢慢浮現,讓很多女士發愁起來,那麼針對這這些問題,你不妨找找身上的這三大穴位,可有幫助你消除雙下巴,緩解怕冷、痛經等症狀。
消除雙下巴試試大迎穴
到了冬季,很多女孩子喜歡吃火鍋等,甚至夜宵的量和頻率也會加大,但是,冬季也是容易長脂肪的時候,雖然身體基本被厚厚的冬裝包圍,即使「發福」也不容易被看出來,但是露在外面的雙下巴卻多少讓愛美的女士有些尷尬。如何消除雙下巴呢?試試按摩大迎穴吧。大迎穴在面部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方、下巴骨的凹處,雙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併攏伸直,將無名指置於嘴角處,食指所感覺到的動脈搏動處便是。
按摩方法是,雙手拇指指腹按於大迎穴,其他手指支持於面部,呼氣時用拇指指腹點按大迎穴5秒,吸氣時松離,重複按摩30次,以局部感到酸脹並向整個面部放射為好。按摩大迎穴有增進臉部血液循環和使皮膚緊縮的功能,可以消除雙下巴,預防臉部鬆弛,還可輔助治療牙痛、口腔潰瘍等。
怕冷、精神不振試試大敦穴
冬天人體最大的不適就是冷感,對於女性朋友而言尤其如此,中醫穴位中有一個穴位能輔助治療冷感,那就是大敦穴。此外,冬季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都是工作效率比較低的,許多人很容易犯困。大敦穴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所以無論是冬季怕冷的女性朋友,還是容易犯困、精神不振的女白領都不妨嘗試一下這個穴位的功效。
在腳大拇趾趾甲靠第二趾一側2毫米處為大敦穴。按摩大敦穴一般採用指壓法: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呼氣,冬季起床容易賴床的女性朋友不妨在暖暖的被窩裡重複按上幾次。
緩解痛經健脾滲濕試試地機穴
在寒冷的冬季,不少怕冷的女性更糾結每個月的那幾天,因為在冬天痛經好像會痛得更加厲害。中醫專家特別提醒廣大女性讀者朋友,秋末冬初是痛經患者症狀最嚴重的時節,除了做好保暖工作之外,如果症狀不是非常明顯,不妨試試按摩地機穴。
地機穴有健脾滲濕、調理月經的功效,它可以治療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等脾胃方面的病,還可以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病。地機穴為脾經之郄穴,是本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之功,氣行則血行,脈道充盈,氣血流暢,經筋和緩,疼痛自止。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大家可用食指指腹點按地機穴周圍,尋找最敏感點,用拇指的指腹由輕及重地按壓敏感點,以能忍受為度。堅持按壓1分鐘,每天進行1~2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手腳冰涼或是陽虛 補陽同時也需補陰
天氣漸寒,很多人在冬天都會有手腳冰涼,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醫科石顯方主任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表示,冬季手腳冰涼或是陽虛所致。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醫科石顯方主任
陽虛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症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腎為先天之本,主命門火。 腎主命門之火是說腎有主管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的功能。命門之火有滋養和推動各臟腑功能,曖脾運化,助肺吸氣,促進生殖機能成熟,促進生長發育,推動水液運行和氣化等作用。若命門火衰,不暖脾胃則可引起五更瀉或久瀉,或陽萎早泄,滑精,女子月經不調等證候。因此
通俗來說陽虛就是需要補腎,但石顯方主任表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總覺得補陽就是單純的補陽,但補陽同時也要注意補陰。「腎陽腎陰,陰陽是互相協調、互相制約、互相轉化。孤陽不長,孤陰不化。」對此解釋,石顯方主任舉了一個很通俗的例子:「六味地黃丸大家都知道是補腎陰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從古方『金匱腎氣丸』化伸出來的。『金匱腎氣丸』是張仲景的方,它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了桂枝、附子,這樣,它主治的就是腎陽不足了」。
日常生活吃什麼可以補陽補腎呢?石顯方主任為廣大網友推薦了以下食物:
芝麻
芝麻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粟米又稱穀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豇豆
豇豆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牛骨髓
牛骨髓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狗肉
狗肉性溫,味咸,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還能溫腎助陽,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功。」《醫林纂要》亦云:「狗肉補肺氣,固腎氣。」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下元虛者,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乾貝
乾貝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乾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
鱸魚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於髒,益二髒之陰氣,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腎陰虛,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羊骨
羊骨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豬腎
豬腎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髒,治耳聾」。水髒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淡菜
淡菜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云:「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本文指導醫生:-
石顯方副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中醫科
擅長疾病:中醫治療各種內科常見疾病,對心血管康復、...[詳細]
常按10穴可祛病 內關穴治胃疼合谷穴治鼻炎
中醫講究穴位養生,通過按摩刺激穴位,疏通人體經絡而達到祛病強身的作用。常按這10大穴位,可以疏通全身經絡,緩解腰肩酸痛、渾身疼痛、失眠等多種病症。
1、風池穴——(在項後枕骨下,與乳突後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針5~8分,針刺角度向對側眼窩方向刺進。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松25下;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
②、用兩拇指分按兩風池,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頭暈、失眠、感冒、高血壓、發熱、頸項強直、目赤痛、目眩、流淚、青光眼、視神經萎縮、鼻衄、耳鳴、腰背酸痛、中風等。
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紋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內取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穴相對),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換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換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發熱、高血壓、肩肘臂痛、咽喉腫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關節炎、月經不調等。
3、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間),也是手陽明大腸的一個主要穴位。針3~7分,孕婦忌針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齒痛、臂痛、咽喉腫痛、中風、口眼歪斜、無汗、多汗、便秘、經閉等。
4、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陽明胃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灸5分~2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兩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里上,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
②、雙手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腹痛、腹瀉、腹脹、水腫、消化不良、便秘、偏癱、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腫痛、發熱、感冒、失眠、高血壓、遺精、早泄、陽痿等,且能降虛火、安神定志、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
5、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是手少陰心包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5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關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嘔吐、心痛、心煩、心慌、心悸、心律不齊、心胸部各種疾患、失眠、癲癇、癔病等,且能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
6、殷門穴——(在大腿後側、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央聯線中點),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
②、兩手掌分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間盤突出等。
7、後溪穴——(在第五掌骨小頭後方凹陷中),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後溪50下。
②、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針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項強痛、鼻衄、耳聾、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腫痛、手指攣急等。
8、環跳穴——(在臀部、大腿外側、大轉子後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針5~8分。
按摩方法:
①、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
②、兩手抱兩膝摟懷後再伸直,以此反覆,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症等。
9、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陽膽經上重要穴位。針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餘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
②、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鶴膝風、高血壓、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等。
10、崑崙穴——(在外踝後5分與跟腱之間凹陷中),也是足太陽膀胱經上一個主要穴位。針5分,針刺角度向內踝前緣,孕婦忌針。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在右足崑崙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崑崙穴50下。
②、兩拇指分按兩足崑崙穴同時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頭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經痛、小兒驚風、腓腸肌痙攣等。
四類虛人冬季如何進補 陽虛者宜補腎為主
不同的人,體質不同,有的人是陽虛型的,有的人則是陰虛型的,而我們稱這些人為「虛人」,一般將「虛人」分為四類,不同類型的體質虛弱的人需要進行不同的進補,尤其是冬季,大家不要盲目的進補,以免進步不當,反而讓體質變得更虛弱,這就得不償失了。那麼,四類「虛人」冬季如何進補呢?下面來看看詳細的進補方案。
警惕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會相轉化 需對現症下藥
現在天氣變冷了,很多人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感冒,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醫科石顯方主任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表示,天氣寒冷一般以風寒感冒居多,但風寒感冒會隨著自身體質、環境和飲食習慣影響,部分人會出現入里化熱,患者需根據現有的症狀對症治療,切忌盲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