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被中醫稱為百草之王,擁有良好的治療功效。《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中又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肌膚出現問題,很多是因為身體內部的機能故障而導致的。許多女性貪涼,吃冷飲、涼水果,隨便節食又暴飲暴食,這會使脾胃受到一定傷害,表現在臉上就是黃褐斑。而白領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則會引起腎臟功能不好,從而可能導致眼袋、臉上長黑斑和面部水腫的情況。
針對這些最常見的問題,艾灸美容是採用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後再在身體上的穴位(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施灸的辦法,對症調理女性的身體狀況,可以說是給女性整個身體「做美容」。
美容灸
皺紋
艾灸取穴:百會、陽白、印堂、下關、神闕、阿是穴。
色斑
中醫認為:「腎氣不足、肝鬱氣滯,血瘀,脾氣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潤澤顏面,致生斑。」
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及色斑局部。
暗瘡
中醫認為,過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濕熱內蘊上蒸;或肺經蘊熱,外受風邪;或其他原因致使血熱蘊結,均能釀成痤瘡。
艾灸取穴:曲池、合谷。
美體灸
瘦身
除去遺傳因素等,中醫理論認為,貪圖安逸或情緒不暢導致脾胃運化失常,產生水濕,流溢肌膚,蓄積於皮里膜外,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所以除了控制食量、多運動外,內調也是瘦身美體的關鍵。
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陽池,配合大椎、命門、三陰交、地機。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也是補腎好方法
補腎是一個十分受關注的話題,很多人覺得自己腎虛,也不去醫院證實,就胡亂給自己開始補,各種方法都用盡了,可是情況卻不見好轉。
何為腎虛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腎的精氣從功用來說可分為腎陰、腎陽兩方面。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人體的動態平衡。當這一平衡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
目前人們常說的「腎虛」,如遺精、陽痿、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實際上是狹義的腎虛。廣義上的腎虛包括一系列的全身症狀。中醫所說的腎虛和西醫認可的亞健康狀態頗有相似之處。
中醫所指的腎虛,有很多種類,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陰虛,表現為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情煩躁、腰酸膝軟、手足心熱、耳鳴頭暈等症狀。另外,女子會出現便秘、經少甚至經閉等表現;腎陽虛,表現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疼、精神不振、手足冰冷、畏寒怕風、腹瀉、身體浮腫等。此外,女子會出現不孕、遺尿、浮腫、性慾低下等症狀。
何為艾灸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主要是將艾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艾草有溫經散寒之效,連續燒艾,能把溫熱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絡屬之關係,致使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全身。由此來調節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中醫認為,艾灸療法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艾灸補腎適用大多數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由於年齡的關係,生理結構發生變化,陰氣日減,陽氣日衰。補陰扶陽不管是對身體的調養中還是對疾病的調治中,始終都處在主導地位。補充陰氣的辦法在於合理的飲食調養,適當的藥物補充,充足的睡眠。艾灸是扶助陽氣的好方法。
艾灸養腎的穴位
神闕穴 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灸此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甦固脫之養生功效。常灸神闕穴,可起到強壯體質、延年益壽作用。
關元穴 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灸此穴有溫腎健脾、補益固脫、散寒止痛、調經養血、保健延年的功效。主要可用於治療陽痿早泄、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氣海穴 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在肚臍下1.5寸。灸此穴有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延年益壽、抗衰防疾的作用。氣海和關元穴在人體下腹部,共同保護著生殖系統。下腹部是女性子宮、男性精囊藏身之處,都是極其重要部位。古人說「氣海一穴暖全身」,強調該穴保健養生作用。但陰虛者慎灸此穴,孕婦禁灸此穴。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具有氣血雙補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此穴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腎壯陽,對調理脾胃虛弱等有幫助。
湧泉穴 《黃帝內經》指出:「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在人體足底,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乃是腎經的首穴。艾灸此養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補腎強體功效。
選好穴位後,將艾條點燃,在距穴位約2~3厘米處施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長期執行。
艾灸療病四法
老年目昏
每晚臥前,端坐,將艾條點燃,在下肢的光明、足三里及上肢養老穴上懸灸,至局部潮紅,每穴2~3分鐘。
此法能疏肝養血,健身明目。此法老年人尤宜多用。
耳鳴耳聾
每晚睡前俯臥床上,請家裡人將艾條點燃在腎俞、命門穴上懸灸,每穴5分鐘,至局部皮膚潮紅。
此法能補腎益氣聰耳。
白癜風
將艾條點燃後,距患部1~2厘米處施灸,以皮膚無灼傷、微微潮紅為度,對面積較大者用迴旋灸,由外向內一圈圈地逐漸灸治,對分布散在者分批進行灸治。一般每晚1次,10次為1療程。
此法能疏風養血通絡。
凍瘡
每晚睡前,將艾條點燃後,距凍瘡中1~2厘米,根據凍瘡範圍的大小,由凍瘡中心向四周螺旋狀的懸灸,使局部皮膚紅暈,自覺溫熱舒服之感,每晚1次,10次為1療程。
此法能溫通氣血,適用於凍瘡初期未潰者,此法對預防凍瘡有明顯效果,故對易患凍瘡者,從初冬凍瘡未發時開始施灸,效果最佳。
艾葉不只用來艾灸
中醫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除寒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藥材,也是平常人們居家保健的常用之品,可泡腳、艾灸,以及製作美食。它的保健養生、預防疾病的功效不容小覷。
艾灸美容養生功效
將艾葉曬乾,搓取艾絨,製成艾柱,置於選定的穴位燃燒,用治百病,這種神奇的艾灸療法,流傳至今已三千多年了。現將臨床常用養生與美容,並有良好效果的艾灸療法選介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