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一個健康成年人每日約需要60—70克左右的蛋白質;如果蛋白質攝入過低,會引起營養不良,但蛋白質攝入過量對人體也有不利影響,可出現三大併發症:高尿素氮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和滲透性利尿。
據了解,不少醫院的營養科為各種病人制訂了相應食譜,包括高蛋白飲食食譜、低蛋白飲食食譜及適宜蛋白質的平衡膳食食譜,為患者的早日康復打下了堅實基礎。通常情況下,失血、貧血、骨折、減肥、疲勞、感冒、孕婦、胃潰瘍、運動員、燒燙傷、高血壓、糖尿病、胃下垂、老年人、手術後、營養不良、哺乳婦女、胃腸疾病、吃素的人可能需要補充含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粉,每日1—2勺可隨餐食用。
那麼,不補充蛋白粉,單靠飲食能否達到蛋白質需要量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每天90克左右的蛋白質可採用如下飲食方案:主食350—400克、牛奶250毫升、雞蛋1個、魚蝦肉100—150克、肉類100—150克、豆腐150—200克、蔬菜500克、水果400克。即便是昏迷的患者也可通過膠體磨或多功能粉碎機將食物製成勻漿膳。由鼻飼管輸注來達到患者對蛋白質的要求。如果從經濟的角度出發,也可適當考慮採用一些天然的蛋白質保健食品,如豆類中的紅小豆、白芸豆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換隻手刷牙可提高智力
最近,英國一項研究證實,只要略微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進行積極的「大腦鍛煉」,例如換隻手刷牙、閉著眼洗澡、做字謎遊戲等,7天之內可使人的智力提高10%—40%。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播出的《一周使你更聰明》電視節目中,製作組對15名志願者進行了「大腦鍛煉」的測試。按照測試的規定動作,一周後,被測試者的智商最少提高了一成,最多提高了四成。製片人菲利普·莫羅說:「節目播出後,一些人給我們打來電話說,大腦鍛煉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有人甚至說,5年來他第一次晚上睡得這麼香。」
快到期的「食品」能不能吃
要說什麼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肯定不少人會把這票投給電冰箱。多虧有了它,才讓忙碌的現代人能隨時享用各種美食。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冰箱的存在,也讓「新鮮」二字日漸離人們遠去。大瓶小瓶的牛奶酸奶、自己愛吃的零食,眼看著就奔「保質期」而去了。扔了可惜,吃了又怕壞肚子,這可如何是好?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加里·戴維斯教授在9月14號的美國「網絡醫學博士」網站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副教授也根據國內情況,為我們做出了詳細解讀。
保質期、保存期有何區別
快到期的食物能不能吃,首先要把這個「期」分清楚。一種叫保質期,又稱最佳食用期,國外稱之為貨架期。指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適宜的貯存條件下,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沒有改變,在一定時間內可能仍然可以食用。而另一種叫保存期,即產品可食用的最終日期。何計國指出,在保存期之後,食品可能會發生品質變化,不再具有消費者所期望的品質特性,不能食用,更不能用於出售。
保存條件很重要
「保質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何計國表示,正常情況下,保質期內的食品不會發生變質,但如果貯存環境沒達到要求,食品的口味、氣味和外觀會變化得非常快,也可能會造成保質期提前失效。下面,以幾種大家常見的食品來做說明。
乳品:乳品非常容易腐敗變質,如果暴露在常溫下,幾個小時之內就會變質。對於超市裡已經臨近保質期的特價酸奶,如果你根本無法在此期限內吃完,那就別買。
食用油:通常食用油的保質期是18個月,但這是以包裝未開封為前提的。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會隨著貯存時間延長而發生化學變化,營養價值也隨之降低。因此,買油看生產日期非常重要,越新鮮越好。食用油開封後暴露在空氣中,保質期會相應縮短,即使沒吃完,也應至少三個月一換。
米麵:米麵的保質期常溫下是6―12個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儲藏條件也正常,可以延長到24個月。不過,米麵一旦發了霉,就絕不能吃了。
麵包糕點:根據季節有不同的保質期,一般冬季7天,春秋季3―5天,夏季1―2天。但是如果麵包保存不當,通常隔天就有可能滋生黴菌。這時,即使沒到期也得堅決扔掉。
蛋類:沒有固定的保質期,一般在購買後的3―5周內食用都是沒問題的。通常每過一星期蛋類的質量就會下降一個等級,但是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冰箱不是保險柜
食品在室溫下保存是不科學的,因為很多微生物的適宜溫度範圍在4℃―60℃。對於易腐敗變質的食品,買回家之後要立即冷藏,如果你不馬上食用它,則要立即冷凍儲藏。要知道自己家裡的冰箱不是工廠的速凍生產線,大多只能「慢凍」。而在慢凍過程中,食品的營養和風味都會有所改變,烹調時的口感品質也會明顯下降。食品放進冰箱後,要儘快吃掉。
何計國也提醒大家,大部分的冰箱冷藏溫度沒有達到4℃,大家需要及時調整冰箱的溫度。另外冰箱也不是保險柜,長時間存放的食品往往會發生冰晶析出、裂縫、粘連等現象,這時營養價值已經大打折扣,食用的時候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