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艾灸的7大注意事項

傳統艾灸的注意事項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防火

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1、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5、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養陽 常見的艾灸方法

艾火溫熱,可溫通經絡,補虛陽起萎陷。因此,對於陽虛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療能溫補陽氣、昇陽舉陷,使火氣助元陽,以達助陽治病之功。

1、中脘灸

中脘是胃的募穴,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之精的作用。灸中脘具有溫運脾陽,補中益氣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中脘灸能夠調理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補益氣血。每次灸30分鐘,隔日一次,15次為一療程。

2、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灸足三里穴具有溫中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足三里灸能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改善免疫功能,對腸胃、心血管系統有顯著的調養作用。方法:隔日一次每月灸15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農曆)連續灸8天。

3、關元灸、氣海灸

關元又名丹田,為一身元陽之所;氣海為諸氣之海,是大補元氣、調節下焦氣機的養生保健重要穴位。灸關元、氣海能補腎陽、益精血、調沖任、行氣通瘀、散寒止痛。長期施灸可壯一身之氣,恢復虛損,調養陽氣不足、身體衰弱、怕冷乏力、遺精陽痿早泄以及月經不調等。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為度,隔日一次;連續灸30天為一療程,休息10-20天再灸,共灸3個療程。

4、命門灸

命門即為生命之門,是滋腎壯陽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多用於腎氣不足、形體虛寒者,尤其是遺精陽痿早泄帶下泄瀉肢冷腹寒者效果尤佳。每次灸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連續灸3-6個月。

5、大椎灸(身柱灸、膏肓灸)

大椎為手足三陽經和督脈的交會穴,總督一身之陽氣,為振奮陽氣強壯保健的重要穴位,能防治各種虛損和感冒等病症,還能醒腦寧神,增強智力、調節大腦功能。現代研究發現,大椎穴具有良好的消炎、退熱、解痙、預防感冒和增加白細胞的作用,灸大椎還能促進頭部供血,預防中風的作用。每次灸30分鐘,隔2日灸一次,每月灸15次,連續灸1-3個月。

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

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

中醫方面認為,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濕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治病手段,在正確的穴位之中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之中的濕邪,同時還具有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功效。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體的艾灸穴位如下:

第一: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火罐進行艾灸,那麼時間可以稍微的進行延長,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第二:中脘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線,也就是肚臍上面大約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食用艾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用艾罐則是需要20~30分鐘。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拉肚子以及胃潰瘍等等。

第三:豐隆穴

在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祛濕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條進行艾灸大約十五分鐘左右,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對於身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祖輩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橫紋中間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這個穴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最好能夠每天進行艾灸十五分鐘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

這個位置在外膝蓋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將艾條使用10~15分鐘;艾罐則是進行艾灸20~30分鐘左右,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

中醫方面認為,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體質比較差或者是懷有身孕的女性,那麼在進行這個穴位艾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最好能夠禁止使用。

這個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將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然後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為一個療程,每天進行大約10~15分鐘左右,直到穴道微微發紅就可以停止了,每天進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時候出現橫紋的外側段,是大腸經的合穴,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對位置匯集到這裡。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很好的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如果身體容易出現煩悶以及手麻的情況,對這個穴位艾灸能夠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環,改善不適應的情況。

第八:隱白穴

這個穴道在腳上大腳趾末節的內側,距離腳趾甲的距離大約是0.1寸左右。隱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體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則個時候可以在隱白穴中進行艾灸,用艾條大約5~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能夠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濕的作用。

這兩種人冬天艾灸養生最好

凡強壯的,聲高氣粗的,好動的人,屬於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本體質之人不易患病,一經患病,多為急性病、暴發病。

陰虛體質艾灸哪裡 5大穴位少不了

忌食辛辣刺激性、溫熱香燥、煎炸炒爆的物品;少食過分溫熱燥熱的食物,以免耗傷人體陰液,如辣椒、大蒜、韭菜、花椒、桂皮、乾薑、丁香、羊肉、狗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