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能治心悸嗎 心悸的刮痧療法

心悸是指氣血陰陽虧虛,或痰飲瘀血阻滯,心失所養、心脈不暢,引起以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本病多呈陣發性,也有呈持續性者,可伴胸悶胸痛,氣短喘息,或頭暈失眠等症,古籍中據臨床表現及病因病機不同而分別命名為「驚悸」、「怔忡」。本病多見於現代醫學的心神經官能症及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引起的心律或心率失常。

心悸的基本證候特點是發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劇烈,不能自主,或一過性、陣發性,或持續時間較長,或一日數次發作,或數日一次發作。常兼見胸悶氣短,神疲乏力,頭暈喘促,甚至不能平臥,以至出現暈厥。其脈象表現或數或遲,或乍疏乍數,並以結脈、代脈、促脈、澀脈為常見。

心悸的刮痧療法

臨床一般分為心氣虛弱、膽怯易驚及心脾兩髒虛損2型。

一、心氣虛弱,膽怯易驚

(一)症狀

除主症外,可兼見氣短自汗,神倦乏力,苔薄白,脈細弦。

(二)治法

(1)選穴

心俞、膻中至巨闕、問使、神門、膽俞、大椎。

(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膻中: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問,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巨闕: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間使: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神門: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椎: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再刮背部心俞、膽俞,然後刮前胸的膻中至巨闕,最後刮上臂的問使、神門。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從心俞穴一直到膽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從膻中穴向下刮至巨闕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最後刮拭雙側上臂,由問使穴刮至神門穴,出痧為度。

二、心脾兩髒虛損

(一)症狀

除主症外,可兼見面色百光白,頭暈乏力,納少,脈弱。

(二)治法

(1)選穴

心俞、巨闕、膈俞、脾俞、足三里。

(2)定位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巨闕: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心俞、膈俞、脾俞,再刮前胸巨闕,最後刮下肢足三里穴。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從心俞穴經膈俞穴一直到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巨闕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力輕柔,出痧為度。最後重刮足三里穴,30次,不出痧。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罐治療亞健康有4誤區 搭配運動飲食效果更好

亞健康是我們常聽的一個詞,現在社會壓力大,加班是常事,很多人也正處於亞健康狀態。那麼,應該怎麼治療亞健康,如何應對亞健康呢?

拔罐治療亞健康有這4個誤區

1、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認為這樣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著涼。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2小時。拔罐後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2、拔的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甚至認為,要拔出水疱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火罐拔得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疱,這樣不但傷害到了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15分鐘。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時間要減半。

3、同一位置反覆拔

一次不成就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覆拔,認為這樣才能拔出效果。其實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壞,比如紅腫、破損等,那就得不償失了。拔火罐的時候,可以在多個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果。

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認為我哪裡不舒服就拔哪裡,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為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們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拔火罐雖能保健,但是胡亂拔罐對身體有害無利,想通過拔罐養生的朋友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亞健康如何治療效果最好

飲食治療

現代人的壓力,一般是指心理壓力。當承受強大心理壓力時,身體會消耗比平時多9倍的SOD,所以,要儘可能多地攝取富含SOD的食物,如清炒芹菜、韭菜、菠菜等。水果中,藍莓被稱為「水果皇后」,可以多吃一些,另外,蘋果中的SOD含量也比較高。

體育鍛煉

由於網絡高速發展,宅在家裡足不出戶的人是越來越多,遠離陽光和新鮮空氣的人很容易精神萎靡不振,處於憂鬱煩悶狀態。即使不想出去轉轉也得在家找個陽光充足的地方曬曬太陽,做做運動,最好能到遠離喧鬧的城市的郊外進行。

調節心態

好的心態能讓你在任何環境裡輕鬆生存,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為一些小結而煩惱,還要有承受壓力的心理準備,學會釋放壓力,這樣才能在這個社會上很好的生存下去,這也是改善亞健康的有效方法。

培養興趣

有了愛好你的生活才會充實,這樣你才不會覺得無聊,興趣愛好還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並且對一些心理疾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讓亞健康轉化為健康。

辛辣食物易引起胃火 這5種食物是清火佳品

胃火過旺怎麼辦?我們都喜歡吃熱量高的東西,因為熱量高的食物往往烹飪的很美味。但是吃多了以後,嘴唇起泡、胃部不適,出現胃火過旺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調理呢?

胃火過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胃火即是胃熱。對於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之為胃火,通常是由濕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

吃辣的可以引起上火,但是辛辣的東西更容易上肺火。對於胃火,是吃熱性高的食物,含熱量高的食物就是肉類。肉類當中不是所有的肉都熱量高,什麼肉偏溫、偏熱呢?狗肉和羊肉是偏溫的,吃了容易上胃火。可是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人都愛吃火鍋,火鍋涮的什麼肉,主要是羊肉,有的時候有牛肉。本身火鍋就是熱性的,你再加進熱性的、溫性的肉,就更容易上火。所以說現在上火的人多,跟吃的習慣改變有關係。

上火的中醫按摩方法

1、太沖穴。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乾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通過按摩太沖穴可降肝火。太沖穴在腳背上,位於大足趾與第二個足趾之間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穴位。在按摩此養生穴位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

2、合谷穴。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乾等,肺「上火「往往表現為牙疼、鼻出血、咽喉腫痛、耳鳴、眼睛紅腫、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穴位,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里,臨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針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較明顯的療效。

3、心包經。中醫認為,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會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常見症狀。心包經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瀉心火。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沖穴。

4、內庭穴。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滋潤人體。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會受到影響,出現口臭、便秘、皮膚乾燥、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胃火過旺吃什麼好?

1、綠豆

綠豆是一種常見的穀類,其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胃火旺盛的朋友可以通過喝綠豆粥達到清除胃火的作用。但是要避開與鯉魚同吃,不然會造成肝黃,引起渴病。

2、西瓜

西瓜是祛胃火的最簡單有效的食物。感到體內有熱的時候,一下片西瓜下肚,沁人心脾,炎熱感消除殆盡的同時,胃火也去了大半。西瓜含有充足的水分,正好能補充胃液的流失。對於胃火過於旺盛,除了吃西瓜瓤外,還可以吃點西瓜皮,這裡的西瓜皮指的是去除最西瓜表面那層「青衣」的白色瓜皮。可以把西瓜皮洗淨後切成小塊,加點食鹽調味。

3、海帶

海帶具有清熱軟堅的功效,胃火旺盛的人可以嘗試著做一個涼拌海帶絲或者海帶湯,營養又美味。但注意海帶不宜與茶、酸味的水果同食,產婦與哺乳期婦女也不能多吃海帶,否則會對胎兒和嬰兒不利。

4、小米

《名醫別錄》和《本草綱目》中都有提到過小米具有降胃火、去脾胃中熱的功效。胃熱比較旺盛的人平時可以多喝一些小米粥,最好配上一些黃豆或豆製品,以彌補小米中賴氨酸的不足。

5、銀耳

銀耳滋陰養胃的功效,對於胃火旺盛導致的胃陰虛十分有效。以銀耳蓮子湯作甜品十分美味可口,蓮子還能去心火,對於心煩失眠也十分有效,女性朋友們常喝一些銀耳蓮子湯還可以起到美容養顏的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保養品!

亞健康狀態別輕視 中醫妙招應對7種亞健康問題

作為歷史悠久的中國,中醫治病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同時隨著中醫藥的研究發展,中醫的辯證治療方法在慢性疾病等多方面治療上更有優勢。那麼,中醫的特色療法主要有哪些呢?隨著「亞健康」問題的日益普遍化,中醫有哪些特色療法可以有效來防治亞健康呢?

年過四十重在補腎養陰 不同年齡補腎重點大盤點

隨著社會壓力的變大,很多人內分泌、免疫力系統出現很多的問題,腎功能是最直接的體現,如何養腎?成為很多現代都市人所常問及的問題,坐久就腰酸,尿頻,體虛,渾身乏力,這些都是腎虛的表現,那麼如何養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