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製藥粥的注意事項

1、容器 按照中醫煮藥的傳統做法,最好選用沙鍋,其次為搪瓷鍋或鋁鍋。不可用鐵鍋煎煮,因為藥物中所含鞣酸等成分會同鐵產生化學反應,降低了藥效。

2、水 煮藥粥的水應潔淨衛生,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不要用貯存過久的水或雨水、池塘水。

3、火候 煮粥時一般宜先用武火(旺火)加熱煮沸,然後用文火(小火)熬煮成粥。

4、用料 製作藥粥的藥材和米谷在煮前要篩選,剔除蟲蛀、霉爛變質之物,防止使用假冒偽劣之品。

5、用火安全 凡使用煤氣煮藥粥,必須有專人看管,隨時調節火候。防止粥湯外溢撲滅火源,導致煤氣外泄而中毒,亦要當心粥湯燒乾而焦枯,以致不能食用。千萬不要灶上小火煮粥,人卻進房睡覺,經驗證明這種情況極易發生煤氣中毒情況,切勿因小而釀成大禍。

6、煎藥方法 凡要煎藥提取藥汁,通常應先加水浸泡藥物約半小時,使藥物充分吸收水分,以利有效成分的溶解。加水量的多少和煎藥時間的長短依據藥物的種類來確定。屬於滋補調理一類的藥物煎頭汁需加水700~1000毫升,二汁400~500毫升,煎藥的時間一般頭汁煮沸後文火煎半小時至一小時,二汁煮沸後再煎半小時左右。解表發汗治療感冒的藥物,頭汁加水400毫升,二汁300毫升,一般武火煮沸,再煎3~6分鐘即可。普通治療藥,頭汁加水500~700毫升,二汁300~350毫升,一般煮沸後再煎20~30分鐘即可。凡用藥汁煮米粥,若藥汁的水量不夠,可適當加些水再煮。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妙用藥粥解「冬燥」

平時多服用一些具有養陰生津作用的藥粥,對「冬燥」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下面介紹幾款,以饗讀者。

沙參麥冬粥

沙參、麥冬各15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將沙參、麥冬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用此汁液與大米共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即可,每日1劑。具有益氣養陰、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

西洋參牛乳粥

西洋參2克(研末),牛乳150毫升,大米50克,冰糖適量。將大米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後,加入西洋參、牛乳共煮,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具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

豬肺蓮米粥

豬肺150克,蓮米15克,大米50克,調料適量。將豬肺洗淨、切塊,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後,去浮沫,加入蓮米、大米共煮,待粥將熟時,加入調料適量調味即可,每日1劑。具有益肺生津、養陰止咳的功效。

蟲草燕窩粥

蟲草3克,燕窩5克(發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將大米加水適量煮沸後,加入蟲草、燕窩共煮,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調味,再煮一兩沸即可,每日1劑。具有益氣養陰、潤肺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

黃精粥

黃精、粳米各30克。將黃精加水適量,煎取濃汁,用此汁液與粳米共煮粥。具有補脾胃、潤心肺的功效。尤適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肺虛咳嗽或乾咳無痰者。

需要注意的是,喝粥時間以早晨為宜。

緩解痛風的五款藥粥

薯蕷薤白粥:生懷山藥100克,薤白10克,粳米50克,清半夏30克,黃芪30克,白糖適量,每日1劑。先將米洗淨,加入切細懷山藥和洗淨半夏、薤白,共煮,加入白糖後食用。功能:益氣通陽,化痰除痹。適用於脾虛不運,痰濁內生而致氣虛痰阻之痛風症。

防風薏米粥: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至薏苡仁熟,每日1劑。功能:清熱祛風行痹。適用於濕熱痹阻型痛風。

土茯苓粳米粥:土茯苓30克,粳米50克,先將土茯苓煎成藥液,再入粳米熬成稀飯,每日1劑。功能:清熱解毒,利濕通絡。

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150克,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每日1劑。功能: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適用於瘀血痰濁痹阻型痛風。

赤豆薏仁粥: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熬粥服,每日1劑。功能:補益脾胃,利尿滲濕。

服食藥粥的注意事項

凡屬滋補強壯性的藥粥,均可長期食用,以7~10天為1個序程,療程之間間隔2~3天為妥。若服用通便、消腫、治瘡、清熱、解表、止瀉、止吐等治病類的藥粥,應據病情決定服用方法,一般分2次服用,病重可增加次數,但中病即止。

藥粥的製作方法

凡所用藥物的有效成分能耐受高溫久煮,而不被破壞;藥物可食,氣味宜人;能與米同時煮熟的物品,皆可藥米同煮。這是最常用的製作方法。常用的藥物有大棗、龍眼肉、薏苡仁、蓮子、百合、胡桃肉、梨、豬肉末、栗子肉、藕、山芋、山茱萸肉、荔枝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