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從蘇黎世到紐約的飛行途中,我和一位投資商相鄰而坐。隨著我們交談的深入,我得知,他在投資一家規模很小的科技公司時,投入了很多資金,卻收益甚少。他告訴我,他被那家科技公司的老闆氣得要吐血了。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他沒完沒了地抱怨著。我問投資商,那個科技公司的傢伙令他心煩意亂有多長時間了?「好幾個月了!」他憤憤地回答道。
事實上,坐在我身邊的這個男人,是一位擁有數百萬美元的富翁,在瑞士有一棟富麗堂皇的高檔別墅,有一位賢淑而美麗的妻子,有3個可愛的孩子。但這些足以羨煞世人的福分,被一個小公司的小老闆輕而易舉地就給抹掉了,留在他腦中的全是揮之不去的無盡煩惱。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一件事情、一個人就能令我們長時間地煩惱,使我們沉浸於懊惱和悲傷中不能自拔。特別是當那個令我們煩惱的人還是一個不會體諒別人、不懂得領情、不會自省的人的時候,情況就會更加糟糕。
有一則古老的寓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有一個年輕的農夫,劃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居民運送自家的農產品。那天的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突然,農夫發現,前面有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並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農夫的小船。
「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痴!」農夫大聲地向對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了!」但農夫的吼叫完全沒用,儘管農夫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水道,但為時已晚,那隻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農夫被激怒了,他厲聲斥責道:「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面,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當農夫怒目審視對方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空無一人。聽他大呼小叫、厲聲斥罵的只是一隻掙脫了繩索、順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數情況下,當你責難、怒吼的時候,你的聽眾或許只是一隻空船。那個一再惹怒你的人,決不會因為你的斥責而改變他的航向。
當然,你完全不必轉而去討好這個人,也沒必要和他達成一致意見,甚至你繼續厭煩他也無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讓他製造的麻煩轉變成你的煩惱。無論你為此多麼憤怒,他不會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為他的過錯而使你陷入無盡的煩悶悲傷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傷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強化這種傷害的深度和長度。
我提醒我的鄰座乘客,他的責備從更深一層理解,其實是在責備自己用人不察、判斷失誤,從而在此次投資項目上,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經過認真思考之後,他認同了我的看法。「這次確實是我決策失誤。這麼多天來,最讓我惱怒的人,其實是我自己。」
但是,惱恨自己和惱恨那個科技公司的小老闆一樣,全都徒勞無益,於事無補。我提醒他,儘管犯了這次錯誤,他依然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重要的是應該從這次失敗的商業活動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在飛行即將結束時,他已經決定,終止損失,賣掉那家科技公司,重新開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充電 最佳壓力釋放渠道
「金三銀四」的才市黃金期加速了人才的流動,同樣也給不少職場中人帶來了職場壓力。近日,在一家外資企業供職的蔣小姐毫不猶豫地從去年的年終獎里撥出8000元,報名參加了一個外語研習班。「看到一個個同事年後都跳槽到了發展前景更好的企業,覺得壓力真的挺大的,再說,不為跳槽,學學外語對自己將來也有好處。」蔣小姐說。
七成半職場人壓力挺大
年後像蔣小姐這樣自掏腰包「充電」的職場人還真不在少數,據某網啟動的一份名為「今年你充電了嗎?——職場人士深造及公司激勵制度調查」的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職場人士會自行為培訓費用買單,而促使職場人士如此積極主動「充電」的主要原因就是來自職場的壓力。
本次面對全國職場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被調查者認為「充電」的首要原因是為了尋求更好的職業機會;有26%的人認為是職場競爭壓力,不進則退;12%的職場人士是因為本職工作需要;還有近一成的人是為了將來創業做準備;只有3.25%的人是因為個人興趣,樂此不疲地學習;還有0.72%是為了出國。可見,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超過七成半的職員缺乏職業安全感,並希望通過「充電」來充實自己,釋放壓力,尋找更好的機會和平台。
一位在日企做銷售的李小姐告訴記者,他們企業每年都會安排一定的培訓,但她還是覺得競爭壓力很大,於是自己掏錢在雙休日裡學管理學,「我也不知道學這個將來有沒有用,但我覺得只要在『充電』心裡就踏實許多,這應該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吧。」
想「充電」的不少 行動的不多
不過,也並非人人都會像李小姐那樣嚴格地實行「充電」計劃。儘管調查顯示,有九成職場人意識到在工作之餘參加培訓十分必要,但真正行動起來的並非太多。從調查結果來看,實際上只有近四成的人在3年以內參加過工作以外的職場培訓,參加了3次以上的更是不到一成。
人力資源專家告訴記者,絕大多數人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並把「充電」與集中培訓劃上等號。其實「充電」有多種形式,自學、利用網絡學習、上培訓班和在工作中學習等都不失為好的渠道,關鍵是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並且能夠堅持下來的方式。
「現在大多數職場人士都為本職工作忙碌著,使得大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校或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但可以有計劃地利用空閒時間有針對性的自學,或者有意識地觀察交流積累和記錄,學會發現工作中的技巧,並注意總結別人的成功經驗,把它變為自己的經驗和優勢,同樣能達到很好的『充電』效果。」歐陽暉說。
大多數企業沒有充電激勵機制
事實上,造成職場人「充電」行動困難,一些企業的因素同樣不可忽略。調查顯示,有73%的職場人士全部由自己來負擔充電培訓的費用,只有兩成左右的被調查者所在的公司是報銷或是跟個人共同承擔「充電」培訓費用的。受訪者所在企業中,有六成沒有建立充電培訓的激勵機制,只有15.5%有面向所有員工的學習培訓機制,有22.74%是只有公司高層才能享受相關的制度。
所以有近四成的被訪者在調查中表示希望公司能定期提供相關的培訓,有近兩成的被訪者希望公司能承擔員工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培訓費用,15.88%的人希望能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還有近一成半的人僅希望公司能營造一個學習氣氛或是上司的鼓勵和點撥。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職場激勵制度是現代企業倡導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驚人,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IT、金融、製造、快速消費等企業,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培訓機制,在為員工營造活力向上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也能為企業提升人才的競爭力。」
近年來,在中國的一些企業中,已經出現了推廣和研究學習型組織的熱潮,但與國外一些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據悉,美國排名前25名的企業,已有20家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模式改造自己。微軟這個跨時代的著名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傾心建立學習型組織。這種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改造方式,將來也有望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又一趨勢。
一台電腦的能量(成功者說)
十多年前,他從一所普通大學的辦公自動化專業畢業來到北京找工作。
他居然找到了中關村,居然走到了一家名聲很響的電腦程序設計公司的招聘台前。應聘桌前,強手如林的場面可想而知,他的許多對手畢業於名校的對口專業,每一個人都在求職簡歷上表達了一個意思:「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還公司一個驚喜。」
輪到他的時候他也說:「我一定不會讓公司失望。」主考官說:「你學的不是程序設計,你只會電腦基本操作,基礎太差,憑什麼說你不會讓公司失望?就算你有心鑽研,公司也沒有電腦給新員工操作。」他想了想說:「我清楚我自己的興趣,如果公司電腦緊張,我可以自己買一台電腦。」
就因為這句話,主考官把兩個試用名額中的一個給了他。
因為電腦都被老員工占著,上班不到兩個星期,他果真把一台新電腦搬進了辦公室。那台電腦價格不低,需要一萬三四千塊錢。總裁見了,問他:「你家經濟條件不錯吧?」他說:「我父母都在農村,連學費都是借的。」總裁心裡一怔問:「那你哪來這麼一大筆錢買電腦?」他告訴總裁,一個多星期來,他一直都在借錢,他打了二十多個電話,找遍了所有在北京的熟人,找了四十多個人才借齊一萬三千塊錢。這相當於他400元試用工資的30多倍。也就是說,他至少要兩年多不吃不喝,才能還清買電腦的錢。
就這樣,當他的競爭同伴只有等同事空出電腦來才能坐到電腦前做事的時候,他則一天到晚都趴在電腦前用功。但由於他一切要從頭開始,3個月試用期滿,他的工作業績還是明顯不如駕輕就熟的同伴。
但讓人意外的是,總裁併沒有辭退他。
10年不到,公司總裁退休,他坐上了總裁的寶座。他接手才一年,又讓公司的效益翻了一番。在年末慶功會上,他特別感謝老總裁。老總裁卻當著幾百號員工的面連連擺手:「我當年不過是從你買的那台電腦里看到了你的能量。可以想見,一個欠了一屁股債的人要再去借一萬多塊錢買一台本來應該由單位提供的電腦謀一份工作,可見他的決心有多大,願望有多強烈!這樣的人的內心能量就像電腦一樣,一定可以不斷升級,無限擴大。」
有人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而那台電腦,就是他當年給自己的支點。
外企面試每關其實都有名堂
對所在圈子一定要了解 講述人:李豹,清華大學研究生,就職於一家美國駐華的公司。 我是在05年年末和06年年初的時候進入這家公司的,總共經歷了三場面試。 第一輪是中國地區公司的一個副手,他對我的面試有點類似於聊天性質的,我就跟他說一說我的個人簡歷,自己的一個大致經歷,以及自己對未來發展的一個看法,然後他向我介紹了一下公司的情況。 獲:這一過程其實是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不僅是公司在了解應聘者,也是應聘者了解這家公司是否適合自己的一個途徑。 第二輪是中國區的首席代表對我進行的面試,他主要問我以前做過一些什麼項目。 收穫:在這個過程中,一般面試官問這些問題就是想了解你的基本能力,看你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另外,還會考查你是否是這個圈裡的人。所以,當時首席代表就問過我一個問題:「你認識某某嗎?」,這就是考查你對這個圈的認知程度了。所以,對於自己圈子裡的人一定要有所了解,對這個行業、這個圈子裡的發展動態也要儘可能多的了解才好。 第三輪就是美國過來的CEO對我的面試。他們的面試方式總是很特別。起初先是他的助理跟我進行了約十分鐘的對話,然後他才進來對我進行的面試。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告訴我你的兩個缺點」。我當時有點不太適應,停頓了幾秒鐘,考慮了一下,然後回答他:「經驗缺乏和喜歡爭論」。CEO看完我的簡歷後,拿筆圈出了5個圈,告訴我這些地方存在什麼毛病,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收穫:老闆的嚴謹和認真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也讓我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提高了一層。在和老闆對話的時候,不要急著回答他所提的問題,要想一下再作答。另外,對於自己的能力不要去掩飾,要很大方地表現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讓老闆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你產生興趣,被錄用的機會就會增大。 忠告 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比如言談舉止,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有說服人的本領。 不要讓簡歷撒謊 講述人:石汶,現寶潔公司職員。 寶潔公司的面試比較嚴格,自有一套比較嚴謹的招聘流程。先是要進行網上申請,然後進行中文考試,再要通過托業考試,這些都過了以後,還要進行兩到三次的面試。 第一輪面試的時候記得是讓我舉很多例子,包括自己在學校的時候都舉辦或者參加過什麼活動,在活動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又是怎麼解決這些困難的。他們就是不斷挖掘你所經歷事情的一切細節,通過這些細節來看你的實際能力。 收穫: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簡歷中存在謊言,因為如果不是你做過的事情,當被問及細節時一定會穿幫的,那麼你就沒有任何機會進入這個公司了。另外,對於自己的簡歷一定要準備得充分些,把自己的所有優勢都集中考慮一下,整理出一個清晰的線路,這樣,問到什麼你就可以很從容地回答了。另外,一定要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職位,要學會察言觀色,了解人家想知道什麼信息。不要急著說話,要慎重,思維也要集中一點,不要眼高手低,了解自己的能力最重要。 最後一輪面試我趕上了英文面試,倒沒有太多問題,很輕鬆地就過了,只要把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 收穫:到外企工作英文一定要好,不然交流起來困難太多。因為往往很多往來郵件都是英文性質的。
憂鬱股民也需心理救援
南京一位28歲的小老闆因炒股,損失慘重,先是割腕,後想跳江,雖均被救起,但至今仍未走出自殺心境。 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張純認為,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講,股票的漲漲跌跌,讓逆商較低的人很容易產生應激性心理反應,出現抑鬱和焦慮情緒,自殺現象也屢有發生。 上證綜指從6000多點,跌到2000多點,對股民來說,不亞於八級地震,亟需心理的干預和救援,特別要預警和防止自殺傾向和行為。 「他救」,須肯定其生存價值;「自救」,須釋放心理壓力。 賠錢不多仍跳樓 個案:他今年38歲,4月3日縱身從3樓家中跳下,搶救無效死亡。 他以前做過小買賣,2006年,在高檔小區貸款買了房。2007年5月30日,剛紅火起來的股市一下子跌了很多,他在朋友勸說下,參加「抄底」大軍,將家裡為數不多的三萬元積蓄投進股市。半年多時間,他的三萬塊炒成了五六萬,他嘗到了甜頭,乾脆啥事不做,專職炒股養家。 沒想到,股市逐漸低迷,今年年初更是瘋狂下跌,他的脾氣隨之變得暴躁,經常出現精神失常狀態。鄰居說他:常從地上抓土抓草往嘴裡塞,將一張百元人民幣撕碎,還舉起一輛自行車把一輛轎車的擋風玻璃砸碎,更是動不動就打罵老婆與孩子。 其實他股票賬戶上還剩下約兩萬一千元錢,前後賠得不是很多,可能從五六萬一直跌下來心理上承受不了,這才引發精神疾病。 點評:他之所以跳樓,是心理崩潰了。逆商高低不同,心理崩潰的底線不同。 搏弈,是人的天性,股市是冒險家的樂園,那些挫折承受能力較差的人;那些急於求成,做事不留後路的人;那些平時膽小、遇事優柔寡斷,總是按別人的意見去做事的人;那些容易想不開、鑽牛角尖的人;那些急躁易怒、過度緊張、患得患失、拼命三郎、不聽勸告、得意忘形等等類型的人,總之,是那些逆商不高的人,最好不要冒險踏入股市。 即使是心理素質較好的人,進入股市,也要進行「心理重建」,先為自己建立一道心理上的「防火牆」,以防股市受挫,心理受傷。 「十連陰」後心發慌 個案:兩年前,40歲的王先生在朋友的慫恿下,進入股市。他買的股票一直沒有怎麼漲,本來就不太願意買股票的他,連連後悔。前段時間,股市「十連陰」,他所買的股票一路下跌,至今他已經虧損了30多萬。 南京黃梅天時,他感覺心慌、胸悶,以為是心臟出了毛病,到醫院做了心電圖等檢查,都沒有問題。後來他又經常失眠,而且常常感到悲觀、焦慮,有時竟然冒出自殺的念頭。 王先生現在是典型的「抑鬱體驗」,發展下去,很可能會發展成抑鬱症。 點評:有關報道稱,九成股民被深度套牢,因此說,有「憂鬱體驗」的群體,是個龐大的群體,對股災災民的心理救護,當引起社會各方深情關注。 心理焦慮會產生軀體症狀,股民若身體不適,又查不出問題,應看心理醫生。 積蓄縮水去跳江 個案:上邊我們也提到的那位至今仍沒有走出自殺心境的28歲的小老闆,原是位成功人士,大學畢業後做建材生意,短短幾年積蓄已有二三百萬元,懷孕的妻子提出買一幢環境好一點的大房子。 股市今年一路下跌,他聽朋友說,3500點是股市的底部,是鐵底,即使短期再跌,也絕對跌不過3000點,那是一個政策構築的鋼底,這時抄底肯定大賺,於是將所有的積蓄投入股市,沒想到一路下跌到2600點。他心慌了,聽說很可能會跌到2000點以下,他立刻割肉逃跑,沒想到這2600點竟是鑽石底,他剛出來,即開始反彈,讓他懊悔、心疼不已。現在他怕聽到利好消息,怕看到股市指數上揚,越上揚他的內心越懊悔,越痛苦。 積蓄現已縮水到六七十萬元,大房子是肯定買不成了。經過一番評估後,他認為自己的離去,對大家都是個解脫:公司員工可以找更能幹的老闆;妻子可以找更好的丈夫;父母也不會以自己為恥,於是割腕自殺。 被救過來後,妻子哭著說他懦弱,不像個男子漢;父母生氣地說他不像是他們的兒子。這樣更堅定了自己離去對大家都是解脫的想法,又跑上了長江大橋,被好心人從橋欄杆上給拽了下來。 點評:張純主任說,很多想自殺的人,都比較「唯美」,一旦認為自己不完美,就會認為自己沒用,沒有了生存的價值。 如果這樣的人因憂鬱,讓本就脆弱的情緒控制機制紊亂了,思維通道狹窄,思維對象單一,即俗話說的「鬼迷心竅」,就會因自己沒有價值而自殺。 對待這樣的人,如果我們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對其斥責、埋怨,如這位小老闆的家人,會讓他更認為「自己沒用」,這等於往自殺的路上,又推了他一把。唯有肯定他的生存價值,撫慰他已受傷的「唯美」的心,才能有效進行「他救」,打消他的自殺念頭。 套牢的股民如何自救,以度過心理上的恐懼期?神經病學認為:這類「抑鬱」是可控的,重要的是釋放心理壓力。套牢的股民抗抑鬱,不妨對著牆,或在空曠的原野,大聲喊出如下8句話:「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天塌不下來」、「當斷則斷」、「從頭再來」、「新家園會有的」、「活著就好」!誰能活得最好,誰就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