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心 "甜食綜合徵" 常吃甜食潛藏的5大危機

小孩喜歡吃甜食,這是很正常的,但是甜食吃多了往往會帶來一定為危害,那麼你對這個危害了解的多少呢?接下來分解下吃甜食對寶寶的幾個危害。

小心 "甜食綜合徵"

科學家發現:甜食攝取過多的寶寶常會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好發脾氣。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糖攝取過多,葡萄糖的氧化不完全,產生了較多氧化不全的中間產物。這類物質影響了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專家們將這種症狀稱為"甜食綜合徵"。

吃甜會出現哪些負面影響呢?

1、肥胖危機

過度攝取甜食會導致孩童肥胖,許多父母會在餐與餐之間提供零食或點心,且大多以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為主,例如:含糖飲料、蛋糕、餅乾、糖果等,尤其杯裝飲料經常添加的果糖,是最容易產生體脂肪快速形成的糖類,長期下來會養成孩子嗜甜及吃零食的習慣,易造成肥胖。也就是說,成長發育期要注重營養均衡,若此階段過於肥胖,可能阻擋身高成長。

2、吃甜食降低免疫力,容易過敏

美國威爾科內爾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甜食會影響白細胞功能和血管壁的改變,降低身體抗病能力,更容易出現炎症、過敏等問題。專家支招: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多樣化的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多吃一些番茄、蘑菇、菠菜等綠色蔬菜,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3、提升蛀牙機率

齲齒的發生率也與甜食的攝取量有著密切關係,攝取過量甜食,加上父母沒有注意寶寶的牙齒保健,導致牙菌斑滋生,使口腔產生酸性條件,蛀牙的機率就會上升。

4、甜食還會影響孩子睡眠,因為過多的糖分進入血液,會刺激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使其出現煩躁、精力不集中等症狀。睡前吃甜食則會影響寶寶睡眠,對生長發育、智力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專家支招:睡前兩小時不能吃甜食,如果寶寶因為想吃東西而哭鬧,可在睡前喝一小杯牛奶,有利於睡眠。

5、味覺偏重口味

孩子喜歡的加工甜食也伴隨著高油、高鹽,例如:一塊咸餅乾,表面上看起來是鹹的,但其實隱含1顆方糖的含量。若從小培養出嗜甜的飲食習慣,口味也會慢慢變重,因為孩子在嗜甜的同時,不喜歡吃較清淡的食物,因此,必須檢視平時的飲食習慣是否含有高油、高鹽、高糖三大成分。

怎樣讓寶寶少吃甜食

1、當心飲料與甜品的攝入:

在控制兒童進食糖果之外,最應控制的是飲料與甜品的攝入。糕點、冰激凌中也有很高的含糖量。如可樂含有11%的糖,單是喝一瓶可樂就占了每日健康食糖限量的六成。據了解,目前英國、法國等國家已經禁止在校園內銷售含糖軟飲料。

2、吃甜食最適宜的時間:

在寶寶情緒激動時給他吃點糖還可以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在寶寶參加運動比賽時給他吃點糖,可以補充寶寶體內所消耗的熱量。

3、控制食量:

給小孩子吃甜點,熱量最好控制在每次 150 千卡以內,每天的糖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 25 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海鮮綠葉菜別吃剩的 學會創新剩菜也能變新的

「吃不了下頓吃」是很多家庭飯桌上經常說到的一句話。但是,隔夜菜卻不都是那麼健康,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菜隔夜了應該怎麼辦。

四種菜別留到下頓吃

1、綠葉菜。綠葉菜從肥料及土壤里吸收的硝酸鹽,會慢慢被細菌還原成可能使人體致癌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久置的剩菜里含量最高。此外,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經過反覆加熱幾乎消失殆盡。

2、涼菜。涼菜不具有殺菌效果,且吃過的涼菜中都會帶入細菌,長時間的存儲更給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足夠時間,導致蔬菜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同時細菌也可能在涼菜中大量繁殖,儲存不當容易引起腹瀉等食品安全問題。此外,放了一段時間的涼菜,口感和色澤也都有所下降。

3、豆製品。豆腐等豆製品含水較多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一個很好的微生物培養基,因此,豆製品最好不要留到下一頓。

4、海鮮。海鮮也是最不值得留的剩菜之一,因為吃海鮮強調味道鮮美,放置時間太長會使它們鮮味全失,因此最好準備一次能吃完的量,一頓吃完。

寧剩葷菜 不剩蔬菜

放在冰箱裡的葷菜,只要在吃之前徹底加熱,可以保存1-2天,雖然損失一些b族維生素,但蛋白質可以完全保留,也不至於產生有害物質。而蔬菜儲藏中容易產生亞硝酸鹽,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c、葉酸等在儲藏和反覆加熱之後損失極其嚴重。

另一方面,葷菜再次加熱時味道仍然不錯,而蔬菜再熱之後幾乎失去其美食價值。故而一餐中應儘量集中精力號召大家把蔬菜吃完,而葷菜可以留到下一餐再吃。在葷菜當中,最應先吃完的是水產品,而肉類可以保存較長時間。這是因為水產品蛋白質特別容易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水產品也更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

剩菜創新也可變成新菜

吃剩菜,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美食享受上,都顯得不那麼容易接受,不過如果把剩菜變成新菜,感覺就大不一樣了。其實對於很多葷菜來說,剩菜變新菜一點不難。比如說,原本剩了紅燒排骨,就可以加咖喱粉炒些洋蔥、蘑菇、土豆、胡蘿蔔等,然後把剩排骨切碎,混進去做成咖喱洋蔥炒排骨,肯定會大受歡迎。剩炒肉丁肉片之類也是一樣,先把其中的蔬菜部分吃掉,然後把肉的部分配合到新炒的新鮮蔬菜當中去。

如果是大塊的帶骨肉,可以考慮煮成湯,添加海帶、蘑菇、蘿蔔、青菜等配合;如果是沒有骨頭的大塊肉,還可以考慮把它弄碎,比如把豬肉切成肉碎,雞撕成雞絲,醬肉片切成肉絲,然後和涼拌蔬菜搭配在一起,或者做成餡餅、春卷的原料。如果原本剩了油燜大蝦,只需把油去掉,炒點番茄醬,改造成番茄大蝦,又是一番風味。魷魚、蝦仁等河鮮海鮮可以拿來做湯和湯麵的配料。這樣做,實際上就等於在新的一餐中引入蔬菜,而不再增加葷菜,有利於改善營養平衡。

如果剩了米飯就更簡單了,加黑芝麻、紅棗、燕麥、蓮子之類一起煮成粥,味道真的很不錯,而且相當健康。

防霾口罩常見有哪些?兩步教你購買合格產品

經檢測機構近期統計,目前國內市場防霾口罩達標率總體接近5成。你買到合格的口罩了嗎?

防霾口罩達標近5成

從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呼吸防護公益活動現場了解到,經檢測機構近期統計,目前國內市場防霾口罩達標率總體接近5成。同時,業內人士表示,過濾效率並非選購時唯一要注意的參數。

江蘇省特種安全防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陸冰介紹,2014年至今防霾口罩的合格率已經明顯上升。「標準未出台時,80%的產品是非標準產品。2016年3月《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實行後,口罩行業整體產品質量有所提升。根據我們的長期檢測,目前市場上真正能阻擋PM2.5的口罩占比為49%左右。」

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安全健康防護用品委員會秘書長陳海達介紹,現在國內市場民用口罩的銷量已經達到每年2億隻左右,且增長勢頭不減,但防霾口罩質量好壞不僅僅取決於過濾效率。

「過濾效率是參考的一部分,通過《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的口罩效率值可以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查詢到。」陳海達說,「針對PM2.5的口罩標準參數還包含了漏氣率、吸氣阻力、甲醛和PH值生化指標等。」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所謂「防霾口罩」主要有3類:

醫用口罩

這類口罩一般在藥店銷售,分為兩種:無紡布一次性醫用口罩,大概售價為6元/包,還有一種就是紗布口罩,一般3元/只左右。對氣候變化較為敏感的市民,可以選擇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者12層以上紗布口罩。需要注意的是,醫用護理口罩外包裝上標註的滅菌級和普通級指的是口罩本身的潔淨程度,與過濾效果無關,市民在選擇時可以認準「藥監械准字」。

活性炭口罩

活性炭口罩是靠口罩內的活性炭進行過濾的,用幾次活性炭就沒用了,所以得時不時換個新的。藥店、便利店、網店都有這樣的口罩賣,根據口罩內活性炭質量的不同售價在20—60元/包不等,一包50個。也可以單個出售的,但是一般由於更換快,所以現在多數人都是一買就是一整包。

N95口罩

N95口罩是專業的防塵口罩。普通藥店一般不會銷售N95、N90口罩,醫院也是不會對外出售的,更不會出售給普通病人。市民需要到醫藥公司才可能買到,價格百元以上。由於是專業性口罩,對PM2.5的防護效果,N95口罩效果可能是最好的,普通市民佩戴N95這種專業防護型口罩需要經過培訓。沒有經過培訓的話,佩戴N95反而容易造成呼吸困難。對一些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佩戴可能會引發其他的負面影響。

如何挑選口罩?兩個步驟很關鍵

第一步:查看口罩包裝上的執行標準。

看是否標有明確且被認可的口罩執行標準。一般以N95、N90等開頭的是美國標準,以FFP開頭的是歐洲標準,以KN90、KN95、KP100開頭的是中國標準。

第二步:試戴,看能否和臉貼緊。

能防止顆粒的口罩,採用的一定是特殊過濾材料,依靠立體結構設計,形成和臉密封的空間,靠人吸氣迫使污染空氣經過過濾供呼吸。

相關實驗資料顯示,不帶呼吸閥門的3M口罩的過濾效果最好,PM2.5過濾率可達95.5%,普通口罩中過濾效果最明顯的是一次性醫用護理口罩,過濾效果47.1%,然而老百姓最熟悉和常用的棉布口罩,過濾效果僅為17.3%。

防霧霾口罩的佩戴方式:

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時應當保證契合面部,保持口罩內密閉方能發揮良好的過濾功能。佩戴後應進行呼氣和吸氣測試,測試方法如下:

1、雙手遮住口罩然後大力呼氣,如果呼氣從邊緣漏出則表示佩戴不當,需要再調整佩戴角度。

2、雙手遮住口罩然後大力吸氣,口罩中央應凹陷,如果有空氣從邊緣進入則表示佩戴不當,需要調整佩戴角度。

橄欖油可抗衰護膚促血循環 怎麼吃才健康?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其中,油是我們最為重視的一種。吃不同的油對健康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橄欖油是我們常聽說的一種健康用油,那麼橄欖油有什麼好處呢?怎麼吃才健康呢?

「倒春寒」又濕又冷易生病 做好「6要」巧防病

原以為熬過了寒風蕭瑟的冬天,便能迎接溫暖明媚的春天,可萬萬沒想到,又濕又冷的倒春寒又讓人「一秒入冬」。在乍暖還寒的初春,要怎樣才能不受春寒威脅,保護身體健康呢?下面給大家解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