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食譜 保健防病 滋養健康美人

夏季講究養心,因此飲食選擇清淡、防暑的食物,小編建議冰冷的食物也是少吃為好,多吃一些瘦豬肉、牛肉、動物肝臟、奶類、奶製品等食物。下面推薦幾款夏季養生食譜:

【茄汁魚】

向用油將花椒、大料炸出味,放入切好的青魚,同時加蔥姜蒜、西紅柿、番茄醬翻炒,最後放入高湯、加糖、鹽、老抽、辣醬,用大火燉開,之後轉到高壓鍋繼續燉30分鐘即可食用。

【紅燒豬排】

將豬排加鹽、糖、雞精等調料醃一下,用油煎炸。用油炒蔥、姜、蒜再放入豬排翻炒,加入醬油和糖,再加入少許水,大火煮開,改中火煮十分鐘左右,再開大火煮,待水快干時可加入腰果或者花生米,再略燒一下即可出鍋。

【銀耳羹】

將沙參2錢、玉竹5錢、麥冬5錢裝入小布袋中,加水煮1小時左右。將干品白木耳泡軟,將紅豆用水泡1小時左右,上火用大火燒滾,再轉小火煮15分鐘左右,關火燜1小時。將藥湯重新燒開,加入燜好的紅豆,切成塊的山藥和發好的白木耳,大火燒開後轉為小火,煮十五分鐘左右再關火燜半小時即可。

【黃燜羊肉】

將羊前腿肉加入開水內煮一會兒撈出降溫後切中塊,用油炒羊肉餅加入調料,再加水用大火燒開,轉小火燉爛,最後放入調味品,並加澱粉勾芡收汁即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網傳女子中暑手臂被烤焦 夏季中暑的症狀知多少

昨天下午16點,蘇州氣溫又創新高,達到了40℃。「昨天張浦醫院那個女的是熱死的嗎?中暑倒在水泥路上有烤焦的嫌疑」,昨天上午,這樣一條「驚爆」的網帖就開始在網上熱傳。據網帖稱:昨天晚上6點左右,六院(張浦醫院)送進來一個34歲的女子。據圍觀人員講,是下午的時候中暑,倒在水泥路上了,沒人發現,等送到醫院的時候手臂、臉上都有烤焦的嫌疑,死者姐姐哭得死去活來!這天真把人熱死了嗎?

對此,院方稱,該網帖傳言不實,根據他們的檢查,死者手臂、臉部並沒有燙傷痕跡,更別說是被烤焦了,只是背部有部分皮膚發紅,但並不能完全確定就是燙傷所致。「這並不能完全確定就是燙傷所致,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至於該女子是做什麼的?在什麼地方發病?怎麼發病?等等情況,院方並不清楚。

網友堅持說該女士是中暑,院方卻稱不是。那麼,夏季中暑症狀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學會自我辨別?

夏季中暑的症狀:

1、先兆中暑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2、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3、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那麼,預防中暑該怎麼做?

1、溫水沖澡

最好是用稍低於體溫的溫水沖澡或沐浴,特別是在睡前進行;

可重複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膚溫度的工具,裡面預充的液體有降溫效果;

2、涼水沖手腕

每隔幾小時用自來水沖手腕5秒,因為手腕是動脈流過的地方,這樣可降低血液溫度;

3、避免劇烈運動

劇烈活動將激活身體能量,增加內部溫度;

4、選好枕具

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的,合成纖維的枕套會積累熱量。

預防中暑又該怎麼吃?

1、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瓜類中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洗淨之後生食,或榨汁之後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把梨汁、荸薺汁、藕汁(或甘蔗汁)麥冬汁、鮮蘆根汁一起和勻製成為五汁飲,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作用。

2、粥

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於身體大有好處。用於防暑的粥品有綠豆粥、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也可用決明子、白菊花各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成粥,作為夏秋季的清涼飲料。另外用白心番薯、芥菜適量加入粳米中煮成粥食用,有解暑發汗的作用。

3、湯

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喝湯最好喝綠豆湯,綠豆性涼,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綠豆加一些食物或藥物可做成清熱解暑可口的湯,如綠豆薄荷湯、綠豆南瓜湯、綠豆薏苡仁湯、綠豆銀花湯。另外,用西瓜皮和花生各100克,麥芽、薏苡仁各50克,煮成湯汁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的作用。

沒曬太陽也中暑 防中暑七大錯招&五大誤區

時值盛夏,高溫天氣增多,醫院急診科中暑患者也增多。專家介紹,戶外作業人員、業務員和廚房工作人員是夏日中暑的三大高危人群,中暑患者,輕則頭暈、乏力,重則昏迷、痙攣,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通常以為的防中暑「妙招」其實是錯招,不僅不防暑,反而容易導致中暑。專家提醒,防暑的第一要務是: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濕、曝曬或封閉的環境。

天氣熱,人體的自然反應就是出汗散熱,然而許多消暑法卻是反其道而行,利用快速降溫、冰鎮的方法阻止皮膚發汗。但看在中醫眼裡,以下這七種最常見的「錯誤消暑法」不但消不了暑,反而會讓人因為無法散熱而中暑,甚至影響血液循環、重創人體陽氣。

【體】塗防曬霜或清涼油越多越好?

很多人誤以為,防曬霜能防曬,自然也能防中暑,所以每逢外出都塗上厚厚的一層,或者全身塗滿清涼油來降溫。其實,這些做法不僅不防暑,反而會導致人中暑。

因為厚厚的防曬霜覆蓋在皮膚上,會影響汗液排出,自然會導致散熱慢。同樣,在全身塗滿清涼油,由於有一種涼涼的感覺,也會減少汗液的排出。

【食】喝冰水,或喝含糖冷飲代替白開水?

應該多喝溫熱的白開水,也可以喝烏梅汁生津。綠豆、薏仁有助消暑,並儘量吃當令蔬果攝取水分與營養素,例如西瓜、蓮藕。

女生尤其該避免喝冰涼飲料,因為人的腰間有一圈「帶脈」,喝冰水會耗損帶脈之氣,進而造成小腹變大、白帶增多、月經不順。

此外,很多人夏天時愛喝的含糖冷飲也不利消化系統,因為中醫認為甜食傷脾胃,很多冷飲都是愈喝愈渴、喝了反而口乾舌燥。

雖然運動流汗有助散熱,但是運動後大口喝冰水、冷飲卻很傷身體。冰水會讓血管迅速收縮,可能造成暫時性缺氧或中風,一下子喝太多水,腸胃也無法代謝吸收,會感到噁心脹氣;喝含糖冷飲更糟糕,運動時身體會快速把肝醣轉換成血糖供肌肉運用,這時若喝太甜的飲料,血糖過高,恐影響人體對糖的代謝。

夏天能多喝溫熱的白開水是最好的,或喝能生津回甘的飲品。專家建議,可以到中藥房購買烏梅搭配陳皮熬煮烏梅汁,略帶酸甜可生津,適合夏天飲用;也推薦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可以補氣陰兩虛,適合感覺疲倦、口乾舌燥的人喝。

至於性寒的涼茶、青草茶,只能在天氣熱、大量流汗時喝一些,不宜常喝,否則腸胃負擔太大會腹瀉。

想要消暑利濕、增進食慾,薏仁、紅豆、綠豆、冬瓜蛤蜊薑片湯、四神湯都是中醫師推薦的好選擇;很多人喜歡在夏天吃辣、覺得可以開胃,但中醫認為辛辣會耗陰,最好淺嘗即止。

不妨多吃新鮮便宜的當令蔬果,例如西瓜可解暑熱,蓮藕抗熱利水。當季盛產的蔬果合乎天時地利,人吃了以後也容易與自然調和。

【衣】大熱天打赤膊?

應該穿著排汗透氣的輕薄衣物,而不要打赤膊,因為流汗後直接吹風,會讓毛細孔迅速收縮,濕氣與熱氣會悶在身體裡無法排出。

男生總喜歡在酷暑打赤膊圖涼快,不過依中醫的觀點,打赤膊吹風容易受寒,毛細孔急速收縮,反而讓濕熱都悶在體內,更容易中暑。

覺得很熱時,可以用冷水輕輕拍在手腕內側動脈經過的地方、降低血液溫度,或是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不要直接用冰塊冰敷或打赤膊。

【浴】身上流汗很熱,直接沖冷水澡?

事實上,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體內的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各種疾病。

應該先把身上的汗擦乾、按摩全身,讓毛細孔稍微收縮之後,再用冷水慢慢潑在身上,等到適應水溫後才能開始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其實有益健康,但是要注意洗的時間與方式,千萬不能在身體發熱冒汗的時候就直接沖冷水,寒氣會順著大開的毛細孔進入身體,有人因此生病發高燒,或是心臟無法承受。

就像去游泳一樣,洗冷水澡也應該漸進、讓身體慢慢適應水溫。「洗冷水澡其實對身體很好」,洗冷水澡時,先把身上的汗擦乾,讓毛細孔稍微收縮,接著按摩全身,慢慢把冷水一點一點地拍在身上,直到身體適應水溫後才開始沖澡。

另外,也可以選擇溫水浴,因為洗溫水浴散熱更快,而且浴後會讓人感覺通體清爽。

【發】洗完頭髮讓它自然干或用電風扇吹?

應該用溫熱的風把頭皮吹乾,否則頭皮會變得很軟,不但令人覺得頭昏、沉重,還會影響到呼吸系統。頭部吹風受寒也會導致頭痛。

「洗完頭髮一定要用熱風吹乾頭皮,不然長久下來頭皮含水,摸起來會軟軟的。」

這種情形在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身上尤其常見,許多患者除了鼻子不舒服外,還會覺得頭皮濕濕的、好像有一條濕毛巾裹在頭上一樣,甚至還會頭昏、頭痛、精神不集中;一問之下,這些人洗完頭髮都沒有用熱風吹乾的習慣。

中醫認為頭部是「諸陽之會」,吹冷風受寒的話,頭皮毛細孔會收縮,會導致筋絡不通,「不通則痛」。因此,無論你的頭髮是長是短、是多是少,洗完頭髮後都要用熱風把頭皮吹乾。

【眠】睡地板比睡床涼快?

應該睡在離地面至少30公分的床上,避免受到地板寒氣、濕氣侵襲,呼吸系統也比較不易被地上的灰塵影響。如果很熱,可以在床上鋪涼蓆。

接近地面會有寒氣、濕氣,例如快要下雨時,會覺得家裡地板有點濕濕的;寒氣、濕氣在凌晨時最強,然而這時人的體溫卻最低,睡在地板上容易受寒。

如果已經中暑,就更不該睡在地上,因為毛細孔受寒會收縮、汗排不出,中暑症狀會更嚴重。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地面會堆積灰塵,床鋪最好距離地板至少30公分,比較不會因吸入灰塵而過敏。

要是覺得熱,可以在床上鋪涼蓆,冷氣只要開1小時就好,免得過敏加劇;電扇不要直吹,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也會比較涼爽。

【室】在密封的室內潑水降溫?

很多人喜歡在室內潑水降溫。事實上,用潑水的方法,的確會使水汽蒸發,帶走一些熱量,因此,剛潑完水時,室內氣溫會暫時下降。

但是,如果室內通風透氣不好,空氣不流通,在地面上潑水,蒸發的水汽難以向外散發而滯留在空氣中,就會使室內空氣濕度不斷增大。

而且,時間稍長,室內氣溫又會上升,這時,就會使人感到室內更悶熱,從而引發中暑。此外,由於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室內的細菌和塵埃隨著水汽進入空氣中,使空氣比潑水前更混濁。

因此,夏季在封閉的室內潑水降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室內潑適量的水進行降溫的時候,要打開門窗,使得空氣流通,最好打開風扇加快空氣流通。

或者,可採取用臉盆置水的方法進行空氣增濕降溫,但要注意臉盆的水要每日一換。

室內空調保持低恆溫是錯誤的:

在高溫天氣,很多人認為在室內把空調開得越低越舒服,因此,不管外面溫度多高,室內溫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一個「恆溫」。

可是,事實上,空調開得過低,會使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容易使人中暑。這也是很多銷售人員中暑的原因,因為他們經常要在溫度很低的空調環境和室外的高溫環境之間來回切換。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使人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不至於經常感冒或患其他疾病。

居室溫度的變化幅度,應控制在3攝氏度到5攝氏度之間。

日頭赤炎炎,城市就像是一顆燒燙燙的「火紅烤蕃薯」。然而,運用錯誤的方式來對抗炎夏,有可能加重熱傷害,以下是抗暑五大誤區:

錯誤一:沒曬太陽,不會中暑

中暑與高溫度、高濕度有關,尤其是對體溫調控差的年長者及嬰幼兒來說,即使在室內不出門,沒曬到太陽,也有可能因氣溫過高而中暑,一定要善用冷氣、電風扇來降低室內溫度,注意適當的水份補充,讓身體有足夠水份可以散熱,避免體溫過高。

更要避免把年長者、小孩,留在沒有空調的車子裡,因為夏天車內的高溫,遠遠比戶外更酷熱,若有頭暈目眩、冒冷汗、頭痛,表示已有中暑現象。

錯誤二:曬傷可以擦蘆薈

已經曬傷的皮膚,皮膚會很脆弱,倘若使用蘆薈引起過敏,發炎會更厲害。

如果只是輕微曬傷,可先沖冷水降溫來減低局部疼痛,曬傷面積大時,應就醫治療。若是怕皮膚變黑的女性,待曬傷的皮膚狀況穩定後,可使用衛生署核可的美白成分保養品,如:熊果素來加強美白,避免皮膚變黑。

錯誤三:曬出水泡,弄破好得快

一旦曬出水泡,會讓疼痛感加劇,但絕對不能自己把水泡弄破,以免造成感染而增加治療的難度。

正確的方式是到皮膚科就診,讓醫師用無菌的針及針筒,把水泡內的組織液吸出來,保留水泡外的皮膚,並使用外用藥來治療。

錯誤四:喝啤酒超消暑

啤酒喝起來很清涼,也有利尿的效果。但是啤酒會讓尿酸增加,有可能加重泌尿道結石,喝啤酒消暑,還不如喝檸檬水、蔓越莓汁更好。

夏天時,人體出汗較多,消耗也較大。如果這時再不斷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熱乎乎』的感覺會不斷持續,口渴、出汗現象會更加厲害。因此,想通過大量喝啤酒來解暑的做法根本不靠譜,相反夏季喝啤酒,還是應該適量。

錯誤五:汗流浹背可瘦身

人類流汗是為了調節體溫,只要再喝個水,流汗失去的體重又會再回來,因此,不必為了要瘦身,刻意在大太陽下做戶外活動,以免中暑。

若有瘦身的需求,宜在室內有空調的環境中,或是在清晨、傍晚氣溫比較低時做運動,只要運動強度夠,就會有瘦身的效果。

7款夏季養生食譜 補血同時增強你的免疫力

夏季貧血,幾乎已經成為女性的常見症狀。每月一次的生理期讓女性大量失血,同時也流失體內營養,導致抵抗力低下。此時,女性更要注重飲食保健,讓自己順利度過生理期。下面,小編為你推薦7款夏季養生食譜,讓你在補血的同時增強免疫力。

過量食姜加大肝癌風險 遠離肝癌可多吃「三筍」

過量食姜加大肝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