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腳麻木的三主因 手腳發麻怎麼辦

老年人出現手足麻木的症狀並非少見,醫學專家曾經指出,幾乎所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有過手腳麻木的感覺。引起老年人手足麻木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許多時候是由於手足的位置擺放不合適,導致局部受壓而引起麻木感,多見於睡醒之後,經過活動可自行緩解。此外,還有許多時候可能出現持續性的不明原因的麻木感,這種情況大多是與某些病變或疾病有關,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老年人手腳麻木的「三主因」是:

營養不良:

主要是與長時間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攝食減少,由此造成機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密切相關。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缺乏可致神經營養與代謝功能阻礙和傳導速度減緩,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病變而造成手足麻木。老年人平時需要加強飲食調理,做到飲食易消化,促進吸收,預防營養不良性麻木。

動脈硬化:

如果老年人患有腦動脈硬化,一方面可減緩神經的傳導速度,另一方面可使腦的局部供血、供氧減少和中樞功能障礙。尤其是感覺中樞部位的缺血缺氧功能障礙,可引起相應肢體部位的麻木。因為這種手足麻木往往有一側性、陣發性特點,隨著血管狀態的改善,持續數小時或數日後其麻木症狀可自然好轉或消失,所以導致不清楚手腳發麻是怎麼回事的老年朋友往往會忽略大意。個別患者在一側麻木時若伴有同側肢體的軟弱無力,需要及時住院治療,以免發展成為肢體偏癱。

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疾病多,服藥種類亦多,其中有些藥物如磺胺、痢特靈、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藥物,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和長春他辛等化療藥物,在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長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神經末梢炎,引起肢體麻木。一般是由手足開始,而後逐漸向上蔓延,並常伴有感覺過敏或感覺異常,因而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嚴格控制劑量。

老年人手腳發麻怎麼辦

1、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長期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神經末梢麻痹,形成手腳發麻的感覺,只要及時活動下手腳,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正常。老年人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時,可以適當的運動一下,活動一下身體,加快血液的流動,促進血液的循環,可以有效的幫助老年人緩解手腳發麻的症狀。

2、適當的補充維生素B

長時間胃腸道功能紊亂,攝食減少,會造成機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特別是缺乏B族維生素,會導致營養與代謝功能阻礙和神經傳導速度減緩,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病變,造成手足麻木。因此老年人要適當的補充維生素B,提高身體的代謝功能,緩解手腳發麻的情況。

3、注意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如果患有多種疾病,必定會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其中,磺胺、痢特靈、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藥,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和長春他辛等化療藥,在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的情況下,可能誘發神經末梢炎,引起肢體麻木。而這種麻木通常是由手足開始,而後逐漸向上蔓延,並常伴有感覺過敏或感覺異常,因而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嚴格控制劑量。

4、注意保暖

人體對溫度有一個感應度,超過人體感應度的寒冷狀態下,手腳感覺神經失靈,表現為手腳發麻,無知覺症狀。受凍時間過久,會造成該部位永久性組織壞死。老年人身體越來越差,感知功能也隨之下降,對冷暖的感知能力低於正常成年人,因此寒冷天氣時更要注意保暖,以免生病。

5、嚴格控制血糖

專家指出,老年人手腳麻木、疼痛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身體血液循環變差,離心臟較遠的手腳等部位最易出現神經缺血、缺氧而逐漸發生麻木和神經痛,這種病變在早期可無任何症狀,一旦出現麻木疼痛後,治療起來則相當困難。專家建議,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後,要嚴格控制血糖,至少每年篩查一次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老人冬季保暖四個部位 可抗寒防病

  隨著人的年齡增大,身體各個器官會越來越成熟,老年人的器官自然就老化了,冬季老人特別愛冷,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著4個部位,這樣才能預防感冒或是關節疾病,老人才能安然度過寒冷冬天。

  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著4個部位

  1、暖寶寶貼在後褲兜。

臀部是人體脂肪最多的部位,但是此處的脂肪多數會蓄積起來不易燃燒,因此臀部溫度平均要比體溫低3℃。脂肪越多的人,越容易感覺發冷。外出時,可將暖寶寶放在褲子後邊的口袋裡來溫暖臀部,促進血液循環和該部位的脂肪燃燒產熱,進而暖和全身,還能預防臀腹部、大腿處形成橘皮組織。冬天開車,可以選用加熱坐墊,不僅使臀部暖和,還能防止肚子受涼。

  2、圍巾護好後脖頸。

冬天出門,要注意脖子防寒,尤其是在風大的日子,更要用圍巾護好脖頸。可以把暖寶寶放入圍巾夾層纏起來固定在後頸處,或直接貼在衣服上。後頸髮際線凹陷處有個「風池」穴,溫暖這裡有抵禦風寒入侵、預防感冒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圍巾時,習慣把脖子、嘴巴一起捂著,這種做法對健康很不利。因為圍巾纖維極易脫落,又容易吸附灰塵、病菌,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引發疾病。

  3、腳踩熱水袋暖足心。

寒由腳底生,冬天很容易手腳冰涼,尤其是腳底一冷,全身都很難暖和起來。可以將小號的暖寶寶隔著襪子貼在腳底,能有效禦寒,但不要穿著厚襪子或長筒襪,否則腳會因悶熱不透氣而出汗,降低取暖效果。剛從外面回來雙腳凍得冰涼,也不要馬上泡腳或將雙腳放在暖氣上。可以先用手掌搓腳心,以腳心和手掌發紅、發熱為宜,然後將毛巾疊成稍大於雙腳的大小,包住熱水袋,雙腳踏在上面取暖即可。另外,洗個熱水澡也能起到禦寒的作用。

  4、穿件背心暖和腹部。

冬天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腹瀉、痛經等症狀,如果冬天衣服裡面多穿件棉背心,並將背心掖進褲子裡,可以抵禦部分寒冷。經期的女性可以將暖寶寶隔著內衣或毛衫貼在肚臍附近,可以緩解疼痛。平時多吃些禦寒食物,如羊肉、海帶等。

  抗寒保暖 補充四種營養素

  1、抗寒營養素——維生素

  維生素對於提高身體的抗寒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有利於正常代謝;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等……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所以想要擺脫身體的低溫狀態,你需要及時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調整體內激素平衡。

  2、抗寒營養素——無機鹽

  研究發現,有的人之所以在冬季時怕冷,是因為身體缺乏無機鹽的緣故。一般情況下,身體會自動調節體溫平衡,但是一旦身體缺乏無機鹽,就會導致體溫平衡機能變差,容易怕冷畏冷。所以要預防寒冷,解決怕冷的症狀,可以多吃富含無機鹽的食物,比如蓮藕、胡蘿蔔、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

  3、抗寒營養素——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從而發生熱能。抵禦寒冷。如果體內臨時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乏,身體的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

  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製品、葉類蔬菜等富含胺基酸的食品也有助於提高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

  4、抗寒營養素——鐵

  女人怕冷是由於血液中鐵元素含量不足,並常伴有血漿甲狀腺素水平降低。而女性缺鐵的主要原因是月經導致了鐵的丟失。在人體中,鐵是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功能物質,擔負著身體內氧的運輸和代謝的任務。

  若女性因月經導致缺鐵,同時在膳食中又不能及時補充,就會影響到血液攜氧能力,這樣肢體在活動中便會產熱不夠,尤其在手、足等末梢部位。

上班人士要養胃 究竟有哪些大忌

上班族的「玻璃胃」如何調理?很多上班族由於飲食不規律,常常會有胃病,典型症狀:常常胃疼、胃脹等,那麼我們該怎麼調節飲食呢?

吃髒點就胃疼,吃油點就胃脹,不到40就得胃癌,現代人的胃越來越脆弱了,成了「玻璃胃」,不堪一擊。造成現代人「玻璃胃」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不按時飲食和不合理飲食。

胃是有正常的生理節律的,吃完飯要排空,隔一段時間要再進食。但受工作時間和環境影響,吃飯時間不規律成了現代人的生活常態。長久吃飯沒有規律,就會把整個節奏打亂。還有些人喜歡吃得過飽,這也是非常不好的,這樣除了打亂胃的生理節奏,還可能會引發急性腸胃炎。

上班人士要養胃,究竟有哪些大忌?

1、忌精神緊張

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黏膜保護層受損,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潰瘍。

2、忌過度疲勞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粘液減少,使黏膜受到損害。

3、忌酗酒無度

酒精本身可直接損害胃黏膜,酒精還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過來加重胃的損傷。

4、忌饑飽不均

飢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

5、忌飲食不潔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誘因之一,在潰瘍病人中,該菌的檢出率高達70~90%,而潰瘍病治癒後,該菌亦消失。潰瘍病人可通過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染,不潔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6、忌晚餐過飽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營養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歡吃夜宵或睡前吃點東西,這樣做,不僅造成睡眠不實,易導致肥胖,還可因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潰瘍形成。

男性更年期4大明顯症狀 緩解更年期4個穴位

更年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人生階段,在生活中似乎女人在更年期的不適更為明顯,其實,男人們在更年期也會有一些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和不適,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男人更年期最明顯的4個症狀。

女人排毒養顏必吃的食物

本文導讀:女人要保養容貌,就必須經常性的進行排毒,哪些食物有利於女人排毒養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