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的人數很多,研究發現經常按摩太沖穴和足三里有助於預防乳腺癌。
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可以排解鬱悶,能讓人心平氣和的重要穴位。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太沖穴定位方法:取太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太沖穴。太沖穴對於愛生悶氣、鬱悶焦慮、乳房經常發脹的女士特別有用。有人稱它是「消氣穴」。揉太沖穴時,從太沖揉到行間,將痛點從太沖轉到行間,效果更好。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處即是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穴,每次約1-3分鐘,可治神經衰弱、憂鬱症、慢性胃炎等。按揉或溫灸足三里穴,不僅能健脾和胃,促使飲食的消化吸收,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足部穴位之足三里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大筋內。
取穴:正坐屈膝,以本人手掌按在膝蓋上,指撫於膝下脛骨,中指落著點,外一橫指的凹陷處。
主治: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主治頭暈、目眩、中風、癱瘓、口眼歪斜、胃寒、腹脹、胃痛、腹瀉、感冒、癮疹、月經不調、大便不利、膝腿酸痛、麻痹、貧血、高血壓、肝病、哮喘、神經衰弱、高脂血症、過敏性疾病、生殖系統疾病等。此穴是養生保健要穴,有病可治病、無病亦強身。
按揉足三里 防止胃經氣血不和
足三里穴,其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一種簡易找法: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膝眼是什麼?就是膝蓋的「眼睛」——犢鼻穴,在膝蓋骨下凹陷處。3寸到底有多長?這裡的寸也叫同身寸,3寸是自己四指併攏的距離,那就在膝眼下7—8厘米胃經的那條線上去找,上按一下,下按一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循胃經去找最敏感的點就是了。如果你此時正在胃痛,最敏感的那個點就是你自己的足三里。那個點會持續地疼痛或酸脹一會兒,與按其他地方的感覺迥然不同。你自己找到一個穴,其他的就順藤摸瓜了。
足三早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 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說到足三里穴,這與一個我們常常容易犯的保健錯誤有關了,回想一下哪裡出了問題?這就是洗腳。西方人喜歡洗澡,東方人喜歡泡腳,這跟東西方的飲食習慣有關。對於中國人來說,泡腳是一個好習慣,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洗腳的時候,往往都是腳搓腳,一方面源於懶惰,另一方面可能源於一些地方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腳搓腳」的人有福氣。事實上,這跟保健是相悖的。洗腳不僅僅是洗腳,還要讓熱水惠及足三里穴,加上手的按摩揉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疲勞。
為了防止因為胃經氣血不和而出現嘔吐、腹脹、便秘等的問題,閒暇時節,每天不妨經常按揉、拍擊足三里。可以用按摩錘進行操作,也可以用一隻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按揉三足里5~10分鐘,每次按揉儘量要使足三里有一種酸脹、發熱的感覺,這樣對於腸胃系統的病症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關於針刺足三里治療消化不良的介紹
消化不良是我們時常會遇到的症狀,消化不良不是大病,但時常困擾人們的生活。它主要是由於不正常的作息和飲食習慣的不好,長期是精神壓抑導致的。治療消化不良的方法很多,下面將介紹針刺治療法。
內關配足三里治呃逆
呃逆一症,臨床頗為多見,主要表現為喉間呃呃連聲、聲音短促、頻繁發出,病人不能自制。中醫學稱其為「噦」,又稱「噦逆」。現代醫學將其稱為膈肌痙攣。應用內關配足三里穴治療多例呃逆患者,療效顯著,現將一典型病例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