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蓮池
藥材:干竹蓀35克、筍片50克。
食材:鮮蓮子70克,嫩絲瓜50克,精鹽、味精、高湯適量。
方法:
1、將干竹蓀發好切塊,蓮子入沸水鍋炸10分鐘,去蓮衣,將絲瓜切片。
2、在沸水鍋中,先放竹蓀、蓮子、筍片,再放絲瓜片,焯水,撈出,盛在湯碗內。
3、向鍋中加高湯,用精鹽、味精調味,燒沸後倒在湯碗中。
功效:補養脾胃,增強食慾。
芝麻胡桃豆皮粥
藥材:桂圓肉、胡桃仁各30克
原料:、黑豆皮、黑芝麻、粳米各50克。
方法:
1、把桂圓肉、胡桃仁、黑豆皮、黑芝麻洗淨,備用。
2、下鍋,加水,用武文燒開。
3、用文火熬製20-3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補虛強體。
荷葉雞蛋粥
藥材:大棗5枚、枸杞5克、小茴香少許。
原料:糯米30克、紫菜、肉寇少許、鮮荷葉一張。
方法:
1、在砂鍋中加水,放糯米煮開,加大棗、枸杞、肉寇及小茴香一起煮。
2、快熟時,放紫菜和雞蛋液,加鹽調味。
3、最後,把荷葉蓋在砂鍋上,燜一會兒。
功效:溫脾、助腎陽。
田七木耳湯
藥材:田七12克,陳皮1塊,丹參10克,靈芝30克。
食材:白木耳25克,豬腿肉300克,干香菇。紅棗、精鹽適量。
方法:
1、將豬肉氽水,田七拍裂,干香菇和白木耳泡軟。
2、加入大半鍋水,煮沸。
3、把所有材料都放入鍋內,燉3個小時左右,用鹽調味。
功效:健脾開胃,補血強身,增進食慾。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常食櫻桃可健脾胃
櫻桃「先百果而熟」,每年春末夏初開始大量上市。它不僅營養豐富,酸甜可口,而且還是食療佳品。
《備急千金方》說:「櫻桃味甘、平、澀,調中益氣,可多食,令人好顏色,美志性。」《滇南本草》中也有櫻桃「治一切虛症,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的記載。中醫常用櫻桃核作發汗、透疹專劑,凡麻疹初起,出而未透都適用。櫻桃汁外用可敷治燒傷、燙傷,有止痛、防止起泡的作用。民間常用櫻桃蘸醋搽痔瘡,均有顯著的療效。
櫻桃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祖國醫學認為,櫻桃味甘、微酸、性溫。入脾、胃二經。具有補中益氣、祛風除濕、健脾和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病後體虛氣弱、心悸氣短、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風濕腰腿疼痛、四肢不仁、關節屈伸不利,以及凍瘡等症。
用櫻桃1000克,浸在2000克米酒中,10日後每天飲用兩次,每次30~40毫升,對風濕症、關節疼痛麻木、腿腳不利,均有佳效。
夏季滋陰健脾八妙招 節慾清補多吃生薑
1、夏季滋陰要「清補」
中醫論,夏清秋溫冬熱補。夏,五行屬火,對應於心,清補養心是夏季保健的關鍵。暑熱心煩,失眠多汗,暑邪耗氣傷津,比其他季節更容易陰虛導致中暑。因此,必須有針對性的藥食滋陰清補。
鐵皮楓斗是夏季最合適的養生清補品,「既補又清、補而不膩、清而不傷胃」,而且還能滋陰生津、安補五臟,尤其是夏季針對性地補心,明顯改善燥悶情況下的心悸、心煩、失眠、易驚、健忘、盜汗等心陰虛情況。
2、該睡不睡肝火旺,堅持正常作息
中醫認為,子時(相當於每天的23點到隔日1點之間)為人體陰陽交接時分,若子時過後仍不睡覺,就容易損陰耗津。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避免陰虛火旺型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規律的生活起居,養成定時入睡與定時起床的習慣。別總熬夜,適當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3、節慾
夏季是一年中最激情最誘惑的季節,情侶間最易性愛過度。男性夏季性愛過度,導致陰虛火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盜汗。中醫「精」屬陰分又稱陰精,故耗損過多,立即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疏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稍為加減,補其真陰。
4、夏天多吃薑,健脾開胃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慾,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飯不香,吃生薑」的道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胸悶噁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薑湯大有裨益。我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薑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5、不吃太「濁」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沉。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裡游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料理方式也儘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應少吃。
夏天可多吃鴨肉,鴨肉是陰虛人的上乘之品。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鴨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推薦:
百合糖水:百合100克,加清水500毫升,用文火煮至熟爛後,加糖適量,分兩次服食。百合甘苦微寒,能清心安神,治療心煩不安、失眠多夢。
鹽蓮子心茶:將蓮子心30粒用水煎,放入鹽,每晚臨睡前服用。
6、刺激耳穴、足穴
耳穴壓丸法選穴:神門、腎、心、腦點、皮質下、失眠、百靈等。材料:質硬、表面光滑的小圓粒(多用王不留行子,藥店有售)、膠布(剪成0.6厘米x0.6厘米大小數塊,備用)。方法:先將王不留行子置於剪好的膠布中央,用75%乙醇棉簽消毒或擦洗耳廓,然後將膠布對準穴位貼壓好,耳穴貼壓時要稍施加壓力。每貼壓1次,可在耳穴上放置3~5天,貼壓期間,要每天自行按壓2~3次。
足部按摩療法每天睡前半小時,赤足在鵝卵石鋪就的路面上(也可選購簡便的塑料健康路)走約5~10分鐘。
7、選擇溫和運動,避免大運動量
儘量從事溫和運動,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聽音樂散步。要保持恬靜的心理狀態,不要過於激動,更不要發怒急躁。煩躁、心境不佳時可通過散步、聽輕快的音樂等方式來舒緩負性情緒。
8、先「氣和」再「心平」
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鬆,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從情緒養生的觀點來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慾,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
健脾補腎中醫有方
將粳米和龍眼肉、紅棗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熬30分鐘,米宜熟爛,加適量白糖。每日早晚各熱服1次,不宜過量。
多吃嫩蠶豆可以益氣健脾
嫩蠶豆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時令蔬菜,應趁早食用。剝殼後,如果豆子頂端像指甲一樣的月牙形呈淺綠色,說明蠶豆很嫩,可以帶殼吃;如果已經變黑,就說明老了,維生素C的含量會略有下降。蠶豆鮮嫩度不同,吃法也各異。嫩蠶豆可以煮熟,或用少許油煸炒,鮮嫩可口。老蠶豆可以做成豆瓣酥,或和雞蛋等一起煮湯,入口潤滑、細膩。在南方地區,還有用蠶豆和大米煮飯、熬粥的傳統,這樣能增加飯里的蛋白質含量,減少營養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