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蕭瑟的秋季,秋天最好吃哪些食物呢?一起來看看吧。
紫薯——抗疲勞+抗衰老
夏季秋初,心腦血管疾病、防過敏等問題是很多讀者朋友都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從飲食的角度不妨吃點紫薯。
紫薯富含鐵、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鐵是人體抗疲勞、抗衰老、補血的必要元素,特別是硒被稱為「抗癌大王」,易被人體吸收。
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它能夠保護人體免受一種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質的損傷。花青素還能夠增強血管彈性,改善循環系統,抑制炎症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
【推薦食方】
紫薯苦瓜圈
原料:苦瓜一個、紫薯一個、蜂蜜適量。
做法:
1、紫薯去皮切小塊。
2、紫薯塊放保鮮袋裡,撒入一點水,高火微波爐轉3分鐘。
3、微波爐轉熟的紫薯塊用勺子按碎。
4、然後淋入蜂蜜,攪拌均勻成泥。
5、苦瓜洗淨去兩頭,中間切兩段,去瓤。
6、水燒開,焯一下苦瓜。
7、焯水後苦瓜放到涼水裡冰一下,會保持苦瓜的綠色和脆的口感。
8、往苦瓜里填滿紫薯泥,壓緊實即可。
蕷薯——保濕護膚健脾胃
這個季節,應多吃解暑又滋潤的食物,比如蕷薯(山藥)。
山藥學名蕷薯,其中含有一種重要的營養成分,那就是薯蕷皂,被稱為是天然的DHEA(又名青春素)。
DHEA含有各種荷爾蒙基本物質,有荷爾蒙之母的稱謂,它能促進內分泌荷爾蒙的合成作用,能促進皮膚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提升肌膚的保濕功能,並對改善體質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對於夏季累積下來的因飲食不節、偏食生冷極易導致的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
【推薦食方】
山藥老鴨湯
材料:老鴨1隻、山藥4小節、生薑1塊、小蔥3-4根。鹽適量、胡椒粉少許、料酒。
做法:
1。將斬件老鴨洗淨瀝水備用;生薑分做兩份,刀背拍松,小蔥洗淨挽成兩個蔥結備用;大鍋坐水加熱,放入生薑1份蔥結1個,大火煮沸後淋入料酒小勺,下鴨塊氽燙至血腥浮沫泛起撈出沖洗乾淨,瀝乾水備用;
2。將山藥洗淨刮去外皮,切滾刀塊狀,清水浸泡備用;
3。將氽水後的鴨塊放入湯煲中,一次性加入足量清水,湯煲內投入生薑1份蔥結1個,中大火煮開,將湯滾後泛起的浮沫再次撇清;
4。去皮山藥控干水分投入湯煲內,再次滾開鍋後,轉小火煲至山藥軟糯鴨塊肉可用筷頭戳透(約2個鐘),調入精鹽,少許胡椒粉即可熄火。
馬鈴薯——為情緒消去「余暑」
經過夏季的高溫酷熱,人們很容易「肝火」累積,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就是「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對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情緒障礙會使他們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引發猝死。預防「情緒中暑」不妨吃點馬鈴薯。
馬鈴薯含有維生素C,而且發熱量高。「情緒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鬱、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馬鈴薯含有的礦物質和營養元素能作用於人體,改善精神狀態。
【推薦食方】
土豆沙拉
材料:土豆、青豆、甜玉米、胡蘿蔔、黃瓜、紫甘藍各適量。調料:鹽、沙拉醬各少許。
做法:1、把土豆洗淨去皮,切成片蒸熟,再用擀麵杖攪拌成土豆泥備用。取乾淨的鍋把清水燒開,青豆、玉米粒汆熟,胡蘿蔔切成丁也汆一下撈起備用。
2、把青豆、玉米粒、胡蘿蔔撈起後用涼水淋至冷卻,再把黃瓜切成丁混合一起。土豆泥和所有蔬菜混合,加入少許鹽,再加入少許沙拉醬攪拌勻。
3、把紫甘藍洗淨,修整成自己想要的大小一片,把混合好的土豆沙拉放在紫甘藍上即可。
多吃薯類,為健康添活力
薯類兼有糧穀類和蔬菜類的雙重優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我國居民應增加薯類攝入,建議每周5次,每次50-100克。
1、替代部分穀類食物做主食
薯類食物的熱能僅為穀類食物的1/3,每天適當地選擇進食薯類食物,可預防肥胖而引發的諸多慢性疾病。另外,薯類可預防脂肪在心血管壁上沉積,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預防心臟病,並可防止肝腎結締組織萎縮,防止關節炎等疾病。
2、零脂肪調節膳食供能比例
薯類食物的脂肪含量極低,用無油或者少油的方法加工、烹製薯類,可在增加飽腹感、提供能量的同時,減少脂肪的攝入,起到控制肥胖和代謝性疾病發生的作用。
3、讓蛋白質的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
薯類的蛋白質質量高於一般穀類,特別是馬鈴薯的蛋白質主要由鹽溶性球蛋白和水溶性白蛋白組成,其中球蛋白占2/3,幾乎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
如每天適當選擇薯類食物和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以使蛋白質達到互補作用,以增加食物的營養價值,均能顯著提高蛋白質生物學價值。
4、在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方面起促進作用
薯類食物富含豐富的礦物質,鈣、磷、鉀、鎂、鐵、矽等大多高於蔬菜。
紅薯和山藥食物成分中含有人體內分泌素的前提物,食用紅薯或山藥可增加體內雌激素和睪丸酮的含量,並能提高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分清上火症狀 8把「刷子」掃除體內虛火
在很多人眼中,口舌生瘡,四肢無力、頭暈目眩、牙齦出血等症狀都被劃到「上火」的名下。「上火」不僅跟氣候等外界因素有關,還和飲食有一定關係。
當出現以下「上火」症狀時,請好好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並及時進行調整。
1、常吃快餐,口唇起泡。
如果是嘴角、外周有小水泡,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口唇疱疹。經常吃快餐的時候也正是工作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的時候,此時應該注意休息,冰敷、清洗水泡,甚至使用一些抗病毒藥物。
如果是嘴裡出現白色的潰瘍,那可能是缺乏鐵、鋅、維生素B12、葉酸等原因引起的,此時重點在於緩解疼痛,可以局部敷蒙脫石散並用抗菌的漱口水,少吃酸辣的刺激性食物。
另外,快餐中精製穀物、糖分較多,容易造成維生素B2缺乏,進而出現口角炎。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多吃些粗糧、水果、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
2、常常大魚大肉,牙齦出血。
成天大魚大肉的人往往蔬菜水果吃得少,維生素C缺乏會使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
此外,一些肉類比較容易塞牙,水果高糖分的殘渣也容易使細菌滋生造成炎症,長久下去產生牙石,造成牙齦出血。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除了少吃魚和肉外,還應該飯後漱口,每天刷牙、用牙線。
3、吃甜食,長痘痘。
痘痘學名痤瘡,目前有非常明確的證據顯示,高血糖負荷飲食會加劇痤瘡,其機理可能是雄性激素水平與血糖水平呈正相關,皮脂分泌又受雄性激素調控所致。
因此長痘痘的朋友不妨想想最近是否冰激凌、糕點吃太多了,如果是,應該減少食用。
4、吃辣,肛門燒灼。
辣椒素受體被辣椒素激活會後產生痛覺,甚至刺激肌肉反應、增加血液流速,雖然不見得是壞事,但比較敏感的人還是容易引起不適,比如拉肚子、肛門燒灼等。這種症狀不到兩天就會得到緩解。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少吃辣椒。
5、吃完某些食物,喉嚨痛、有異物感。
首先考慮是否過敏,國內最常見的是香瓜以及部分堅果,如果是的話下次避免。
此外,剛出鍋的高溫食物加上酒、麻辣的刺激也易使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吞咽時產生異物感。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食物應溫熱入口,避免太燙,並多喝水。
6、喝水少,感覺要「冒火」。
身體由於各種因素缺水從而導致體液晶體滲透壓升高,感受器將信號報回中樞產生渴感,從而會有要「冒火」的感覺。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及時補充水分。
7、吃海鮮,身上瘙癢。
最常見的原因是海鮮不新鮮了,如果吃新鮮衛生的海鮮也會出現這類症狀,那應該是對海鮮蛋白質過敏,應避免食用。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不吃!
8、吃瓜子,嘴裡起水泡。
這種烤的食物往往太干太咸,一方面過於粗糙劃傷口腔黏膜,另一方面形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炎症。
最根本的預防措施:吃此類食物時應儘量選原味的,最好不要直接用口嗑,並控制每次吃的量。
眼皮跳也是病?專家解讀身體發出的疾病信號
一緊張手心就出汗,沒來由的眼皮跳,半夜睡覺會抽筋……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些奇怪的身體反應。其實,從醫學角度來說,這些現象都預示著一定的健康問題。
緊張時手腳出汗。在巨大的壓力下,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使人出汗,這是不自信的表現。一般出汗會隨著精神的放鬆而結束。感覺緊張時,不妨深呼吸,用手掌按住脖子後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眼皮老跳。很多人迷信「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除了眼疾外,這還可能是精神緊張、眼肌疲勞、睡眠不足的徵兆。一般多休息,或輕壓眼皮20~30秒,即可自行消失。
起床時心臟「砰砰」直跳。睡覺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人心跳和呼吸減慢,而醒過來時身體交感神經興奮,如果最近精神壓力大,起床心跳快會格外明顯。此外,熬夜、喝咖啡、熟睡時被噩夢或噪音驚醒也會影響心跳。建議起床時不要太急,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要先在床上坐一會兒。
嚼東西時腮部「咯咯」響。這一般是腮部肌肉疲勞或用力不對,使關節活動受阻,偶爾響幾次問題不大。若是外傷、炎症等引起的,應及時到醫院診治。打哈欠、大笑時,注意嘴不要張得過大,以免關節扭傷,平時要少吃硬的東西。
指甲上有白點。正常的指甲光滑潤澤,呈粉紅色。如果不是因砸、擠等外傷造成,指甲表面的白點可能意味著氣血不足,末梢微循環不佳。平時可以多吃黑芝麻、百合、首烏、當歸、枸杞子等,避免熬夜。
起身時頭暈眼花。人蹲著時,血液集中在下半身,猛地起身,血液無法立刻到達大腦,就會頭暈眼花,有時還會眼前漆黑、冒金星。建議不要久蹲,起身時要緩慢,可先坐一會兒再站起來,給血液流動的時間。如果經常頭暈眼花、換個姿勢就眼前一黑,可能預示貧血、心血管疾病,需要到醫院檢查。
睡覺時腿腳抽筋。這是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的腿部肌肉痙攣。抽筋後應立刻坐起,伸直腿,上身前屈,雙手扳住前腳掌,緩慢地向身體牽拉,直至痙攣緩解。此外,有些老人、絕經女性也會因缺鈣而抽筋,這類人應及時補鈣。
身上莫名地癢。皮膚干或神經纖維受到刺激都會帶給人痒痒的感覺。建議平時用溫水洗澡,浴後塗潤膚品;貼身衣物儘量選擇天然棉質的;被褥要經常洗、燙、曬。
側睡時呼吸不暢。多由左側臥位引起。建議向右側臥,微屈雙腿,這樣心臟處於高位,不受壓迫;肝臟處於低位,供血較好;肺空氣吸入量最多。
身體有短暫的刺痛感。如果腹部刺痛,可能是便秘或岔氣引起的;腳部刺痛可能是腱炎或抽筋;如果皮膚又癢又刺痛,則可能是過敏。一旦出現這類刺痛,應到醫院疼痛科或神經內科就診。
入秋要防「秋老虎」防暑降溫 做好10點樂養生
雖然有個「秋」字,但是,各地近期依然和高溫酷暑相伴,表面看起來和秋天實在搭不上邊。實際上,立秋以後的暑熱高溫和盛夏的炎熱高溫有所不同,主要差別在日照時間短了,有時夜間還會有些涼,空氣中的水汽含量相對小了。
秋風起最易傷人肺陰 防秋燥以滋陰溫補為原則
近日,「肺癌成老廣第一殺手」的消息令人不禁唏噓。秋風起,肺燥猛,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如何養肺成為老廣最為關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