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初乳寶寶該不該喝?

  寶寶剛出生後一般最好是用母乳哺育,母乳比任何乳製品都有營養,但是有些母親可能奶水比較少,不能滿足寶寶每天的營養,所以只能用一些乳製品來代替母乳餵養,在所有的乳製品中,牛初乳比較接近母乳,如果媽媽們奶水少,可以用牛初乳哺育。

  我們都知道,寶寶出生後最初5-7天內母親分泌的乳汁為初乳,它是寶寶所能得到的最重要食糧,其中除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免疫因子、生長因子等功能組成,能夠幫助寶寶迅速適應外界環境,加快生長發育和抵抗疾病。為什麼母乳餵養的寶寶在6個月內不易生病,就是因為他們從初乳中得到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這些免疫球蛋白就像「小衛士」,天天守護著寶寶的健康。不過,6個月之後,初乳帶給寶寶的免疫因子比起初乳的營養就少了一些,寶寶的健康就好似少了一把有力的保護傘。

  牛初乳具有與母親初乳非常相似的成分與功效,是母牛分娩後頭6次分泌的乳汁。除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外,還富含天然免疫因子及成長因子等活性功能組合,能攻擊侵入人體的致病原,抑制病菌繁殖,是一種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組織生長的健康功能性食品。加工出來的牛初乳產品,是經過配方標準化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真正純天然、原汁原味的健康性食品。

  溫馨小貼士:很多新媽媽們勝過孩子後身體比較虛弱,雖然食用很多促進奶水分泌的食物,但是有時候奶水還是不夠,這可害苦了寶寶,新媽媽們會用各種乳製品來代替母乳,營養專家建議可用牛初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警惕!喝酒臉紅更易得癌

  「長期飲酒的人食道受刺激多,充血、水腫現象普遍,尤其是喝酒喝到吐的,酸性胃液能將食道灼蝕得慘不忍睹,食道發生癌變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北京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沈琳說。

  正常人喝酒後,酒精先變成乙醛,然後被乙醛脫氫酶轉化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喝酒臉紅的人因為基因缺陷,乙醛不能轉化掉。這類人喝酒時,乙醛會在人體內迅速積聚,人體會出現臉紅、心跳快等反應,乙醛本身就具有刺激性,會引發細胞病變。

  而早在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在飲酒中產生的乙醛會引發食道癌。2009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做了進一步的調查(調查結果刊發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顯示,飲酒量和患食道癌幾率成正比,在喝酒臉紅的人群中,這種關係更加明顯,患食道癌幾率是正常人的6~10倍。

  喝酒臉紅 因為你有基因缺陷

  喝酒帶來的危害主要來自乙醛,同時它也是使你臉紅的元兇。為了消除這個危害,專職代謝乙醛的乙醛脫氫酶2就顯得尤為重要。

  喝酒以後,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其中,不到10%會以乙醇的原形由肺和腎排出,剩下的90%多都是在肝臟代謝。

  簡單來說,酒精首先經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然後,乙醛在乙醛脫氫酶2的作用下變成乙酸;然後,乙酸參與到體內的多個代謝途徑中去,最終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對許多組織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損傷,也被認為有多種致癌效應。在動物試驗中甚至用乙醛來做癌症模型的誘變劑。

  乙醛脫氫酶2如果出了問題,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積,很快你就會臉紅。而且,這個問題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你是無能為力了。

  喝酒臉紅的人易得食道癌

  有研究表明,對於酗酒的人來說,讓你臉紅的基因缺陷同時對食道癌的高發也有著重要影響,那些有著「一好一壞雜交基因」的人如果酗酒,得食道癌的風險可能比沒有這種基因缺陷的人高。

  所以醫生可以通過問病人是不是喝酒容易臉紅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乙醛脫氫酶2缺陷,並且應該勸告他們少喝酒,並且增加食道癌方面的檢查。

  這項研究中的主要對象是日本和台灣地區的人群。作為補充,2010年的一篇論文對大陸人的情況也進行了研究。結論類似:存在乙醛脫氫酶2基因缺陷的酗酒者比正常酗酒者患食道癌的幾率更高。

  結論:喝酒臉紅不是壞事,它提示你有基因缺陷。許多人依據自己是不是醉倒來判斷該不該繼續喝,甚至有人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酒量見長就沒事了,這些都是不對的。其實,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反而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臉紅的人還是不喝或者少喝為好,不僅是為了防範食道癌,對很多疾病都是這樣。

   

聚餐喝酒 四種下酒菜吃不得

    怎樣喝酒不傷身

    輸液後切記不要喝酒

警惕!這些藥「吃掉」維生素

  新婚宴爾的李小姐暫時不想要孩子,於是便口服避孕藥,從此她與丈夫再沒有了「後顧之憂」。服避孕藥快一個年頭了,不知怎的,近來李小姐感到特別容易疲勞,性情也變得焦躁起來,時而又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她心裡犯嘀咕,不知得了啥怪病。

  張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降糖藥治療。兩個多月前,醫生開給他小劑量阿司匹林服用,以預防心梗與中風。但自從加服阿司匹林沒多久,張先生發覺刷牙易出血,感冒起來要比以前更長時間方好。

  劉大伯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合併感染住院治療,經用左旋氧氟沙星靜脈滴注後病情好轉,並攜左旋氧氟沙星片出院繼續鞏固治療。可別說,這藥還真管用,劉大伯的咳喘、咳痰等症狀漸漸消失了。但奇怪的是,有一次他不慎傷著了手指,按壓傷口卻不易止住出血。這現象劉大伯以前可是沒有過的。

  根源在於藥物

  「吃」掉了維生素

  以上介紹的三個病例,是易被人們忽視的有些藥會「吃」掉維生素的較為典型的例子。所謂會「吃」掉維生素,係指吃某些藥,其藥物代謝對維生素需求量增加,或藥物促使維生素的排出增多,故而會動用或耗竭體內維生素的「庫存」。若不增加含有多種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就容易發生維生素缺乏症。

  李小姐長期服用避孕藥,由於避孕藥在體內代謝的過程中,會增加維生素B6、葉酸等的耗損,因而容易造成維生素B6和葉酸的缺乏,從而出現種種症狀。

  患糖尿病的張先生自加服了阿司匹林後沒多久,出現了刷牙時牙齦出血,以及感冒後不易較快痊癒的現象,其實正是這個功勞卓著的百年老藥——阿司匹林的「怪癖」所引起的。阿司匹林是維生素C的「偷盜者」,即使服用很少量的阿司匹林,也會使維生素C的排出量較正常高出3倍之多,因此很容易造成體內維生素C的缺乏。而維生素C缺乏會使牙齦組織脆弱、易出血,使感冒病程遷延。

  使用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在抑殺呼吸道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滅了結腸中的有益細菌,而這些有益細菌能生產出充足的維生素K。被譽作「止血功臣」的維生素K可影響人體的凝血功能,若其缺乏,就會引起凝血障礙。

  友情提醒

  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須每天補充包括維生素B6與葉酸在內的複合維生素B製劑。

  長期服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可每天補充100~300毫克維生素C。

  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硝基呋喃妥英及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者,莫忘適量補充複合維生素B與維生素K。

  除了上述介紹的會「吃」掉維生素的藥物外,以下藥物因為會阻礙或干擾細胞對維生素的吸收,也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症:感冒藥、止痛藥、抗酸劑,會引起維生素A缺乏;撲爾敏等抗組織胺藥,會造成維生素C缺乏;巴比妥類安眠藥,會引起維生素A、C、D和葉酸缺乏;二甲雙胍治糖尿病,會降低人體中的葉酸水平;抗癲癇藥大侖丁,會造成維生素D和葉酸的丟失;秋水仙鹼治痛風,會引起維生素A、B12缺乏。

  總之,有些藥會「吃」掉維生素,因此必須引起重視,讓被「吃」掉的維生素「堤內損失,堤外補回來」。

    推薦閱讀:

    多吃含維生素E食品 延緩內臟衰老3妙招

    吃1次還是3次? 維生素怎樣吃?

    維生素不宜過量 不利健康反減壽

Kiss 悠著點 情深一吻或傳毒

熱吻可以增加夫妻或男女之間的感情,但是情深熱吻之中竟含多種疾病,看來,接吻也要悠著點。

痙攣性便秘腸子需「減壓」 破解便秘類型

有頑固性便秘的病人,首先應判斷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便秘,否則,診斷不清,採取的治療很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