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穴位按摩能緩解痛經
按摩太沖穴
揉太沖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一切婦科疾病。
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三陰交穴
按揉三陰交具有交通心腎,引火下行的作用,對所有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陰交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陰交1分鐘。
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痛經的時候通常左腿也會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會更好。
子宮穴
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自我按摩對痛經的治療,一般多主張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月經來潮後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治療。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療須在經前當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如手法得當,可使經期提前1~2天,隨著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按摩3個地方 讓你其實擁有小蠻腰
按摩3個地方讓你擁有小蠻腰
刺激腰背穴位
腰部穴位有帶脈穴,位於第十一肋頂端,與肚臍同高度腹潔穴,位於順乳頭線往下,比肚臍低3厘米處的位置。背部穴位有京門穴,位於第十二肋骨頂端志室穴,位於第二腰椎突起向下5厘米處。用拇指、食指,或二三指按揉、點捏、掐壓這些穴位及其有關的肌肉。
捏揉按摩腰部帶脈
帶脈位於帶脈穴一帶,系腰最細處。經常按摩此一經脈,減腰肥效果甚好。可從前後兩個方向,用雙手兩邊按捏、揉點、提拿帶脈。
按摩刺激腹部肌肉
若以強烈的刺激,按揉腹部的腹直肌和肋腹肌肉中的腹斜肌,也能使腰部減肥並纖細。具體手法,同按摩腰部帶脈相同。
兩個方法讓你輕鬆瘦腰
1、招式一
step1:仰躺在地,緊縮臀部,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step2:兩腿尖向內側靠攏,雙手交叉抱著後腦勺;
step3:吸氣,雙腿往上抬高,離地5厘米,並伸直腳尖;
step4:兩手支撐著頭部往上抬,伸展頸部;保持動作10秒;
step5:吐氣,恢復原來姿勢,重複做10次。
2、招式二
step1:雙手支撐地面,身體挺直平爬在地;
step2:雙臂支撐身體,使上身與地面保持50度;
step3:頭部儘量後仰,保持此動作10秒。
學學自我按摩方法 按摩六部位養生
中醫按摩保健被人們認可,前往中醫按摩養生館的人群也是絡繹不絕,特別是長期久坐的白領更需要按摩養生,其實,我們可以學學自我按摩的方法,這樣就可以自己在家按摩,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自我按摩方法。
中醫功效最全:雙耳和脊椎
搓雙耳,全身都受益
耳朵就像一個倒立在子宮中的胎兒,耳垂代表頭眼部,耳外緣為軀幹及四肢,內側是內臟器官。
中醫專家表示,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對其所對應的軀體或內臟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醫講「腎開竅於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對強腎效果更好。按摩耳朵應用力輕柔,通常以揪、揉、拉為主,時間以5分鐘為好,不要超過10分鐘。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調節和促進人體各系統生理功能,有益於增強體質;輕揉雙耳並摩擦,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還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相對捏揉,直至發熱,對腰部保健有一定好處。向下拉耳垂,可先將耳垂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微微發熱即可。用食指、拇指提拉住耳廓,自內向外提拉,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推脊椎,增強免疫力
脊椎及其兩側,是人體兩條最大的經脈之一,督脈的行經之地,且有肝腧、腎腧等重要經絡通過,屬陽經匯集之處。當風、寒等外邪入侵時,陽經最易受到影響;反之,護好後背,不受寒涼,身體則不易感冒、患病,還有治療勞損的效果。
中醫專家建議平時可由家人幫助,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來回推拿脊柱及兩側,可邊捏邊向前推進,或拍打前進,每次5分鐘即有疏通經脈之效。還可採用熱水袋熱敷或在背部塗抹精油按摩,擦至皮膚溫熱潮紅,對抵抗感冒、扶助正氣、增強免疫力有好處。泡澡時,可以有意識地用熱水泡泡後背,同樣能促進背部的血液循環,有助經絡暢通。
最易操作:小腹和腳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
肚臍是精氣比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醫里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周圍分別還有中脘、關元、氣海等穴,輕輕揉按,對調整人體氣血、改善體內臟腑功能都有好處。
而中醫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講究的就是在醒後、睡前分別揉按小腹周圍,長期堅持,可增加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還可以在飯後進行腹部按摩,將手心放在肚臍,採用逆時針和順時針交替的方法輕揉肚臍及四周,對消化有促進作用。
對小腹進行適當的熱敷也能達到保健效果。敷時,可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鐘後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可把溫熱的手放在肚臍附近熱敷。
捏腳底,促進血循環
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此處穴位較多,有成千上萬個末梢神經,與人體各個臟器的健康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中醫專家認為,隔兩三天用熱水泡泡腳,每次半小時,是非常簡便易行的一種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氣血運行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如將當歸、紅花、三七,川穹、丹參各少量包進紗布,做成中藥包,提前放入熱水浸泡,約半小時後即可泡出藥效,而後還可加點白酒或醋。有失眠問題的人,特別推薦一試。
中醫專家建議,在看電視的同時,用一側手掌的大魚際(手掌上大拇指與手腕間的突起處)揉按對側腳底的湧泉穴,既有保健作用,還能活動手腳。
此外,使用足部按摩器,或彎彎腳趾、經常散步、踩鵝卵石等,都有促進腳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最易忽略:腋窩和前胸
按腋窩,寧神寬心胸
腋窩是人們平時很少觸及的部位,但這不代表它就應該是個被忽視的角落。中醫認為腋窩處有一個重要穴位,名為極泉,針灸或按摩極泉有寬胸寧神的功效。西醫則發現,腋窩處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因此,常按腋窩,可以改善血液供應、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按摩腋窩各15次,然後換左手按摩右側腋窩,每次持續3至5分鐘即可。手法必須輕柔,以免損傷局部的血管和神經。二是彈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奏,並左右交替進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
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匯之處,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寬中理氣的作用,還對改善人體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可以採取虛掌輕叩輕拍的方法來保健。將五指併攏、掌心中空,對準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鐘。但應當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臟器,要注意力道,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自我按摩養生保健的方法,這個六個部位常按可以養腎補脾,對身體好處多多,快來學一學吧。
肩背腰痛不用怕 中醫教你按摩來緩解
該按摩手法很靈活,主要的手法是拿肩井,即將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餘四指放在對側,前後對應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動作,每提捏一次後稍做休息,再次提捏。也可以自頸至肩、由內而外做提捏動作,還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動作要輕柔緩和,切忌用暴力,反覆操作10次即可通暢局部氣血,緩解肩背部的肌肉痙攣。
肩背痛按摩治療方法大匯總
該按摩手法很靈活,主要的手法是拿肩井,即將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餘四指放在對側,前後對應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動作,每提捏一次後稍做休息,再次提捏。也可以自頸至肩、由內而外做提捏動作,還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動作要輕柔緩和,切忌用暴力,反覆操作10次即可通暢局部氣血,緩解肩背部的肌肉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