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者的出行健康細則

  步旅行對於青年人和中年人,無疑可以增強體質,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準備,則有可能適得其反,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防疲勞。預防的關鍵在於,一要步姿正確,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會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既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邊。

  2. 防腳打泡。萬一選鞋不對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醫用膠布或在鞋的相應部位貼一塊單面膠,在一般情況下,這就可以防止打泡。

  3. 防寒暑。北方徒步旅行要帶一些質輕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廣闊的北方平原,風速較大,衣著應及時調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4. 解渴要適可而止。出發前最好準備一壺清茶水,適當加些鹽。清茶能生津止渴,鹽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鹽分不足。

  5. 熱水洗腳去疲勞。

  6. 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的感冒藥、防暑藥和外傷藥,備一酒精盒浸1~2根馬尾。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外出旅遊使用公共馬桶防疾病策略

  美國某網站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公共馬桶傳染性病」的說法根本不可能,因為像馬桶這樣堅固的表面是不利於性病傳播的。這個問題,在學術界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因為通過座便器傳染上性病的事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性病傳播85%是通過緊密的性接觸,其他是通過血液、母嬰或介質傳播,其中介質傳播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在醫學教科書上就一直有通過洗浴或座便器傳播梅毒的病例。

  其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類似的現象:如果一個公共衛生間裡既有蹲式馬桶又有座便器,總有人執著地排隊等待上蹲式的。還有人見到商場飯店裡的座便器就發怵,正琢磨著如何既解了內急又不和座墊「親密接觸」,卻發現早有前人在上面踩出兩個黑腳印——將座式改為蹲式。

${FDPageBreak}

  擔心傳染上疾病是這些人共同的顧慮,即便在美國,也有74%的人相信馬桶會傳播性病。專家解釋說,性病的病菌附著在皮膚的皮屑上,如果性病患者接觸了馬桶,皮屑就可能脫落,沾在馬桶表面,而下一個人直接接觸了馬桶,就會因此傳染上性病。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病菌有較長的存活時間,淋病細菌能活24小時,性病病毒更長,為2~3天。而現在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的疱疹,因為不光出現在生殖器上,同樣存在於臀部,所以與座便器的接觸面更大。

  一般這些性病的細菌與病毒在超過人體體溫和80%的濕度時,就會死亡。所以正規的公共場所,如果保證消毒清洗,就不會有問題。當然,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是要有的。首先應該養成便前洗手的好習慣,因為性病可能通過手傳染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果用被污染的手揉眼睛,那麼眼睛也會患淋病。另外,可以在上公共廁所時用紙巾將墊圈擦拭一下,具有消毒功能的濕紙巾更好。還要注意在公共衛生間不要到處亂摸,保證手部清潔。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馬桶墊圈。

反季節旅遊要預防溫差病 藥食同調推拿保健

  連日來,北方地區特別是黑龍江省各地頻繁出現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而廣東、海南最高氣溫仍在零上二三十度左右,南北溫差高達50℃以上。日前,年近六旬的錢先生攜全家從三亞旅遊歸來,因驟然間不適應哈爾濱酷寒天氣,感覺頭暈、噁心、乏力,直接由機場被送到醫院,值班醫生確診為高血壓突發心臟病。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二科主任滕秀英說,反季節旅遊並非人人都適宜,短時間內輾轉於氣候差異過大的環境中,錢先生這樣的「溫差病」並不少見。常在旅途或旅行歸來後發生,表現為呼吸道、腸道病症如感冒腹瀉、便秘等,甚至心腦血管疾病。

  擾亂陰陽平衡可致病

  滕秀英解釋,《內經》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論述,意思是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處於「陰平陽秘」的狀態,機體陰陽協調,內外環境平衡。一旦陰陽失調,人體即發生各種疾病。環境溫度影響氣血運行,兩地溫度差異過大更易使氣血運行異常,擾亂自身陰陽平衡,使臟腑功能受損,從而導致一系列病症。

  環境溫度的巨大變化能直接損害心腦血管。滕秀英介紹,當溫度低時,人體血管收縮,這也是冬季血壓偏高的原因。若此時到南方旅遊,血管因溫度升高而舒張,血壓隨之下降。等到返回寒冷的北方,突然進入低溫環境,血管急劇收縮,加上旅途勞頓、休息不好,機體免疫力下降,易使血壓升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中醫學認為,氣血是陰陽的主要物質基礎,氣血紊亂是形成心腦病症的根本原因。環境溫度的忽高忽低猶如「過山車」,易引起氣機逆亂,陰陽失調,阻滯全身氣機;若瘀血隨經脈流入於腦,與精髓錯雜,可使清竅受蒙,靈機呆鈍,則往往表現為頭痛、頭暈、半身不遂、痴呆神昏、癲狂等情況。

  地域差異增加病變

  除了環境溫度外,地域差異也參與了人體生理病理的改變,如地理環境、生活飲食習慣等。南方濕熱,人皆腠理稀疏,北方干寒,人皆腠理緻密。從南方遊玩歸來時,人的腠理稀疏,不能立即適應北方寒冷並做出相應調節,因而易受寒出現頭痛、咳嗽、發熱、流涕等症。異地飲食習慣不同,胃腸不能馬上適應,則易使胃腸功能紊亂,產生嘔吐、腹瀉、便秘等症。而且,當地一些植物或食物可能使人產生皮疹、哮喘等過敏反應。

  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是正邪相爭的結果。遊玩後,因身體疲勞及水土不服,正氣虧虛。再遭遇環境溫度的巨大變化,人體即被邪氣襲擾;正邪相爭,正氣不足無法抵禦邪氣故而發病。體質是正氣盛衰的體現,不同體質精氣陰陽盛衰有別。老年人髒氣已虧,精血不足,抗病力下降,更易感外邪而病倒,且多遷延難愈。反季節出遊,這部分人群應更謹慎出行。如果不耐嚴寒,想去溫暖地方過冬,最好等到天氣轉暖時再回來。這樣就會避免因溫差過大而增大發病的幾率。

  三種方法強體質固正氣

  滕秀英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突出了預防的重要性。「不治已病,治未病」。養生可增強體質,鞏固正氣,預防疾病發生。滕秀英特介紹如下幾種養生方法。

  順應自然,強身健體 《靈樞·邪客》說,「人與天地相應」。意即遵循四時變化規律,順應自然衣著飲食調配,起居有常。還應注重「形神合一」,加強身體鍛煉(如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促進氣血流暢,使人體肌肉筋骨強健,臟腑機能旺盛。動靜合一,可增強自身調攝能力,預防疾病。

  藥食同調,補腎益精 古人認為,腎乃先天之本,腎精充足則正氣足。要講究飲食宜忌,不過飢過飽,同時須克服飲食偏嗜,體質偏熱者宜食寒涼而忌溫熱之品,體質偏寒則反之。平時可服用人參、枸杞子、黃芪、何首烏、桑葚、蓮子等增強體質保健強身的藥物。冬季宜用補腎益精藥物如杜仲、蛤蚧、冬蟲夏草、鹿茸泡酒飲用。如此藥食同調,可扶助正氣,平衡體內陰陽。

  推拿保健,針灸防病 通過各種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特定部位,可起到舒經活血、緩解疲勞的功效;而針灸能刺激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及調節身體機能,使人身氣血陰陽得到調整而恢復平衡,由此保健防病。

旅遊淡季殺到 外出旅遊保健給身心放個假

旅遊淡季到了~ 是時候整裝待發了!11月開始旅遊淡季就開始了,外出走走給身心放個假吧!

外出旅遊的飲水法則

暑假總是人們結伴外出度假的好時光,可是常常會因為旅途勞累而產生缺水的情況。一般人對外出時的飲水並不注意,其實在遊山玩水間怎樣喝水也是很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