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站立者要防靜脈曲張

    有些職業每天需要長時間的站立,比如教師、護士、服務員、迎賓、理髮師等。這些職業人員要謹防靜脈曲張,

    長期保持站立不動,會令下肢血液循環欠佳,導致下肢腫脹甚至靜脈曲張。不當的站姿會使腰椎過度彎曲而致下背痛。若加上鞋子不適,容易引起足部疼痛。

    什麼是靜脈曲張?

    靜脈系統是將血液由外周器官送回心臟,完成血液循環的脈管系統。由於人是直立行走動物,需要一定的動力把血液由下肢運送到心臟,小腿的肌肉就起到泵血的作用。為了防止泵上的血液返流,在下肢靜脈里有發揮「閥門」作用的靜脈瓣膜,如果靜脈瓣膜出現病變,就會引起靜脈血的返流,淤積在小腿和足部,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浮腫,酸脹不適,淤滯的靜脈血液紅細胞分解出現色素沉著,瘀血會引起局部營養障礙甚至並發潰瘍形成。

    靜脈曲張的主要血流動力學變化發生在小腿肌肉的收縮期,由於保護血液單向流動的靜脈瓣膜遭到破壞,深靜脈血液逆流入淺靜脈系統,在肌肉收縮形成的深靜壓力高達20—26.7千帕,由於淺靜脈周圍缺乏肌肉筋膜的支持,而僅為皮下的疏鬆結締組織包繞,再加上靜脈本身薄弱,因此導致靜脈的增長、變粗,出現靜脈曲張。

    如何預防靜脈曲張的發生?

    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群,不能保持一個站立姿勢長時間不動,而應每隔15—20分鐘活動雙腿或者換一個站立姿勢。因為活動下肢,可以促使小腿肌肉收縮,加快靜脈血液回流,減少靜脈瓣膜的承受負荷的時間。 

    穿一雙根據下肢正常的生理壓力梯度製作的醫用彈力襪,從而在站立時也能起到保護雙腿的靜脈瓣膜的作用。

    調整工作檯至合適的高度,儘量讓身體重心有移動的空間,最好可以找一個靠腳處。

    職場裡也不乏上了年紀的中年人,他們靜脈曲張的致病原因之一是靜脈壁和瓣膜的退化,在日常生活中,洗澡水的溫度也不宜超過四十攝氏度,溫熱即可。可以在洗澡時用涼水沖洗小腿,促使小腿靜脈具有收縮趨勢,延緩靜脈壁和瓣膜的退化。

    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將腿部墊高30度左右,使其高於心臟平面,這樣有助於血液回流,也可緩解一天的勞累。也可以採取「返老還童」的方法,即像嬰兒那樣用四肢爬行,每天堅持10分鐘左右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都市白領流行「偽精神病」

    一些發達城市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潮流,並沒有精神病的白領們紛紛走進設立在精神衛生專科醫院中的「開放式病房」。目前不少精神醫療專科醫院都嘗試開設這類病房。有人評論,這種現象代表正在流行「偽精神病」。 

    主動住「精神病房」的人數越來越多 

  若干間平整規矩的磚房圍成一圈,在中間留出一個可以灑滿陽光的天井。天井中暖灰色的牆壁和磚紅色的地面,在光線的作用下顯得十分自然柔和。病區內的走廊里舖設著印有綠色碎石圖案的地磚,加上雪白的牆面,很清新明快的感覺。在圍成一圈的各個房間上都掛有不同的門牌,有「探視室」、「心理治療室」、「觀察室」等等功能各異的分類。這個看起來既舒適又溫暖的小院落,就是國內大型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設立的「開放式病房」。根據北京回龍觀醫院的心理科主任過斌醫生介紹:該院的18號病區就是「開放式病房」,也是這裡惟一不實行封閉式管理的病房。它隸屬於「心理科」,真正的名字是「心理治療病房」,一共配備了5位臨床專科醫生及1位心理治療師,目前共有20張床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一位值班醫生告訴記者,心理疾病患者住在與精神中心同一院子內的心理諮詢中心心身科病房。這個病房從1988年成立以來一直在提供服務,只是近年來隨著入住人數的增長將床位從原有的28張調整至48張,在這裡就醫的病人以年輕人為主,30%都是白領。 

    前來問診者都有著明顯「神經症」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儘管這個病房叫做「開放式」,但並不是有一些人想像的那樣,只要因為壓力過大、情緒低落就可以跑來要求入住「開放式病房」,必須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流程。過斌主任介紹了一般入院的流程:當你感覺某些不適心理或行為習慣甚至是「生理疾病」開始嚴重干擾正常的工作生活,需要疏導和治療時,可以先去心理科看門診,當醫生認為必要時會推薦你入住「開放式病房」;如果症狀較輕,程度較淺,則可能只需要進行階段性常規的心理輔導,無需入院。根據他的經驗,由於畢竟這是治療「精神疾病」的醫院,人們在出現一些最初的不良情緒反應後,出於傳統認知對這類地方的排斥,可能不太容易會直接找上門來。前來問診的人,大部分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神經症」症狀,比如堅信自己患有某種癌症或重病,出現強迫型反應,無法入睡等等。根據統計,目前比例最大的主要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和厭食症。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病」,大部分都是「神經症」一類的,其中有很多都屬於「軀體形式障礙」。此外還有諸如失眠症、人格障礙等方面的患者。 

    住院者「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並非真的「精神病患者」,出入完全自由 

  既然有了「明顯症狀」,那麼是不是進來的人都有了「精神病」呢?專家否定了這個說法。北京和上海的醫生都解釋道,選擇住進「開放式病房」的人意識都十分清醒,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患者。他們大多只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或者是某件應激性的刺激事件而形成了一些比較難以自我調節的心理問題。因此自願來到這裡,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並尋求系統的環境支持。這裡基本上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既然如此,「開放式」病房不同於以往精神病院的一般病房,不設置強制隔離與24小時警戒監控,人們完全是自願入住。由於住在這裡的人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精神疾病,他們大多只是伴隨一定的心理問題。因此他們的日常起居並不受到監視與管束,平時都和醫護人員一起去食堂吃飯,自由出入病房,隨時可以回家,家屬也可以陪住。真正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專家診斷 

  心理問題引發「軀體形式障礙」的情況臨床上診斷為「軀體形式障礙」。所謂「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的擔心或堅信各種軀體症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徵的神經症。病人因這些症狀反覆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結果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許芸經過與醫生的溝通及交流後發現,半年前她開始懷疑丈夫出現「外遇」,自己逐漸被忽略和冷落,但是某次由於其受寒後的下腹痙攣使得丈夫開始重新呵護自己,經常按時回家。這種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即發性獲益」的感受,很容易支配一部分的潛意識,成為其「軀體障礙」的心理驅動力。類似這樣的病人,在各類普通醫院問診無效後,會來到精神治療專科醫院接受檢查。但其中大部分人起初都不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只有經過反覆溝通和疏導後,才能逐漸恢復到客觀的認知狀態。 

與上司溝通,改變懼怕心理

    每次去上司辦公室匯報工作,林芳總會緊張異常,將要說的話在心裡演練幾回,可最終還是難免表達不善,結結巴巴…… 

  一早,當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新職員王濤和總經理相遇在電梯,儘管老總主動跟他說話,他還是感覺手足無措,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上周,某文化傳播公司秘書趙丹挨了批評,原因是未將一份重要的項目報告,及時反饋給總經理,因為面對老總,她感覺底氣不足,能少接觸一次是一次……「老總的創業故事公司里人人皆知,我內心雖然很欽佩他,但一面對就緊張,生怕哪裡出了問題。」在昨天的採訪中,趙丹這樣說。 

     在職場,「懼上」成為一些人職場發展的人際瓶頸。面對上司,他們存在著難以消除的距離和敬畏感,從而不自覺減少與上司面對及溝通的機會。 

  「我很渴望像我們老總一樣成功,但自己跟他相比太渺小了,也許是敬佩,也許是自卑吧。」一家IT公司銷售人員陳杰談到自己「懼上」心態時,這樣解釋道。「有時很想請教老總一些經驗,但一來怕老總忙,再則擔心不被重視。」 

  剛進公司不久,某電子科技產品銷售公司職員郭亮就不巧碰了上司的「釘子」。老總投了大資本運作的新項目,初期的經營情況並不好,在一次會議上,幾個銷售員跟老總反饋的信息都不理想,老總的表情馬上嚴肅起來,而郭亮恰好提出一個基本的技術問題,老總的語氣嚴厲起來,責備郭亮不注重學習,連基本問題都未弄清,這讓他此後一直心生畏懼。 

   「我剛上班時,就有人告訴我,少跟上司接觸,言多必失,而事實證明,跟上司的有效溝通十分重要。」外企職員孫惠告訴記者,一次,她跟一位同事因工作職責分配不清,影響了業績,迫於無奈,她第一次試著跟上司發了封郵件,詳談了此事,事情得到圓滿解決,孫惠終於嘗到與上司勇敢溝通的甜頭。「只要能達到有效溝通,可以採取多種合適的方式,而不必強迫自己直接面對。」孫惠說。

    與領導的溝通很重要,有利於交流工作,同時讓領導知道你對工作的態度,改善與領導的關係。這就取決於你是否擁有你有良好的溝通意識、正確的溝通方法、有效的溝通技巧,有以上三種方法,就可以改變你的懼怕心理。

    1、要擁有良好的向上溝通的主觀意識。有人說「要當好管理者,要先當好被管理者」作為下屬要時刻保持主動與領導溝通的意識,領導工作往往比較較繁忙,而無法顧及得面面俱到,保持主動與領導溝通的意識十分重要,不要僅僅埋頭於工作而忽視與上級的主動溝通,還要有效展示自我,讓你的能力和努力得到上級的高度肯定,只有與領導保持有效的溝通,方能獲得領導器重而得到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其次要持真誠的尊重領導的態度,領導能做到今天的位置,大多是其自己努力的結果,但領導不可能事事都能作出「聖君名主」之決斷,領導時有失誤,在某些方面可能還不如你,千萬不要因此而有居高臨下之感而滋生傲氣,只能給工作徒增阻力,尊重領導是「臣道」之中的首要前提原則,要有效表達反對意見,懂得智慧說「不」!第三要換位思考,如果我是領導我該如何處理此事而尋求對上級領導處理方法的理解! 

    2、尋找對路的向上溝通方法與渠道。尋找合適的溝通方法與渠道十分重要。我們日常上報領導的日報、周報等在現實工作中常常被我們變成了「呼悠」應付領導差事的工具,如何有效利用日報等常規溝通工具向上達成有效溝通的效果是我們每一個被管理者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問題。被管理者要善於研究上級領導的個性與做事風格,根據領導的個性尋找到一種有效且簡潔的溝通方式是溝通成功的關鍵!當溝通渠道被外因所阻隔要及時建立起新的溝通渠道,時刻讓領導知道你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遇到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一定要讓你的領導知道,不要期盼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領導都能未卜先知且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有效的溝通是達成成功的唯一途徑!其次要掌握良好的溝通時機,善於抓住溝通契機,不一定非要在正式場合與上班時間,也不要僅僅限於工作方面上的溝通,偶爾溝通溝通其他的方面的事情也能有效增進你與領導的默契! 

    3、有效的溝通技巧。在給足領導面子的同時不要丟失了自我個性,千萬不要失了智慧。領導手上掌握著你急需的大量資源,不要抱怨領導對你的不重視或是偏見,首先去反省自己!與領導的溝通是否出現了障礙?溝通的方式是否正確?與領導溝通不等同於虛溜拍馬,溝通中首先要學會傾聽,對領導的指導要加以領悟與揣摩,在表達自己意見時要讓上級感到這是他自己的意見,巧妙借領導的口陳述自己的觀點,贏得領導的認同與好感,讓溝通成為工作有效的潤滑劑而不是誤會的開端。日常工作中有時侯由於溝通方式或時機等不當,造成與領導溝通出現危機,讓領導產生誤會與不信任時,要及時尋找合適的時機積極主動的給予解釋清楚,從而化解領導的「心結」。

職場白領 要防電郵焦慮症

教你預防職業病